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审视与探讨

2021-09-10 07:22吴键 刘小芳
高考·上 2021年3期
关键词:生涯规划教育新高考改革应对策略

吴键 刘小芳

摘 要:以重庆巴蜀中学的实践经验为例,试从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背景、认识偏差与误区矫正、遵循“四个坚持”的践行原则、提出转变观念和构建体系的应对策略这四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探究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如何通过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达成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根本目标,以实现学生的终身发展。

关键词:生涯规划教育;新高考改革;践行原则;应对策略

中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源自于西方,作为一场悄然进行的革命,从大学渐入中学领域,尤其是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促使部分中小学探索并建构具有校本特色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旨在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在推行和实践过程中,许多学校囿于升学压力、师资短缺、资源匮乏等因素而疏忽了学生的生涯规划指导,很多学生“高考后”的人生发展常遇瓶颈,并且存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与“社会人才需求无法满足”的矛盾。可见,生涯规划教育不仅关乎大学,更应从中小学着手。

一、生涯规划教育亟待在高中阶段实施

(一)新高考改革:催促普通高中实施生涯规划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方面的指导”。《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稿2017年8月版)》则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定位,就是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高中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时期之一,普通高中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继国家先于2014年在沪浙两地率先推行新高考改革之后,重庆市教委于2016年上半年公布了《重庆高考改革方案》,即从2018年秋入学的高中新生开始,高考总成绩由全国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3个科目成绩组成,考试不分文理科,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考生可依据报考普通高校专业要求和自身特长,自主选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中的3个科目。可见,新高考坚持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促进学生发展学科兴趣与个性特长。[2]高中阶段的学生尚且处于身心发展期,那么,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则成为普通高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人的一生的终身性教育

生涯规划教育是贯穿人的一生的,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性,生涯教育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规划和指导的教育,以发挥学生的天赋才能作为目标。同时,生涯教育是以职业为核心实现人的充分发展的教育,通过职前选择和职中发展等阶段,促进人的天赋以达成目标,因此也具有阶段性。除此之外,生涯教育还是综合性的,应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环境教育等。因此,学校教育有必要承担一部分生涯规划教育责任,生涯规划教育亟待在高中阶段实施。

二、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认识偏差与误区矫正

(一)生涯规划教育:不等同于职业规划教育

由于就業目标导向或迫于功利性驱动,存在理所当然地认为“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职业规划教育”这种现象。生涯规划教育不只是传授择业、就业的信息与技巧,精准定位未来发展职业方向,更应是强调对职业的认知以及自我价值的思考与规划,追求个人人生价值与职业发展的和谐统一。[3] 若将二者混用,则缩小了生涯规划教育的范围, 降低了生涯规划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地位。

(二)生涯规划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构想

生涯规划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教育构想,以最终促成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传统的普通高中教育中,班主任工作就包括生涯规划指导,如怎样选择文理科、学业压力疏导、人际关系调解、家校关系沟通、志愿填报等都是生涯规划教育的范畴,只是更多地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经验性地解决现时的困惑与症状,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规划缺乏科学地指导。加之,应试教育背景下片面追求升学率,生涯规划教育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人们对它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与误区。因此,重视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不只是应对新高考制度的战术性行为,更应是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战略性举动,注重个体生命的完整发展,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

三、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应践行“四个坚持”原则

(一)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

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要求,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教书育人,以德为首。那么,教育者心中首先要有“人”。高中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不应仅仅作为高考制度改革下应运而生的一项教育产物,而是作为高中必要的教育内容之一,适应学生个人终身发展和时代进程趋向的。因此,无论是课程建设,还是活动设计,都应以“立德树人”理念为导向, 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重要依据,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塑造适应未来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积攒社会主义建设的群体力量。

(二)坚持遵循教育规律与问题导向

遵循教育规律是教育的基本常识之一,就是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创设适合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生涯规划教育必须契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实际出发,采用科学而有效的测量方式与调查途径,并与日常的课程教学有机结合,高度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求,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 升华学生对自我与社会的认知,促进个体社会化发展,认清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疏导学生当前的困惑并对其今后人生规划作有积极意义的指导,始终把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坚持开展校本实践与统筹安排

校本实践,不仅是学校改进的重要方式,同样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办学特色以及学生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统筹安排与合理规划不同年级段生涯教育的内容和重点,形成“高中三年一贯制的生涯教育体系”,甚至完全中学还可以推行“六年一体化的多层次生涯教育模式”。同时,依据学生的发展实际态势,总结校本实践的活动经验, 寻找适切于本校学生发展的生涯规划教育方式,适时调整与完善生涯教育体系。

(四)坚持联合“家-校”合力

诚然,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孩子的成长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庭文化资本水平的提高,也将对孩子的终身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学生不能脱离于家庭和学校而存在,同样地,生涯规划教育也不只是学校的事,更与家庭有密切的关联。因此,在生涯规划教育中,应联合“家-校”双方,智慧联动、形成合力,以全方位、立体化地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与身心发展特征,协力共同规划具有个人意义的生涯发展规划。

四、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应对策略

(一)转变传统职业教育观念,制定与完善生涯教育法律机制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传统的职业教育理念适切于那时那刻的教育形势,若是因循守旧将束缚学校、家长与学生的学习决策。在传统观念中,认为高中阶段只需要好好掌握文化知识并能在高考中突出重围就足矣,甚至很多学校以升学压力为理由忽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压缩与挤占非高考学科的课程和活动空间。因此,这些所谓的“生涯规划教育”只是解决学生临时性问题的班主任工作内容,并未把学生的终身发展纳入教育教学的课程体系之内。

新高考改革的进程推进,催促着普通高中(甚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生涯规划教育,由“被动”改变到“主动”适应新时期的课程改革,不仅需要转变办学理念、优化课程体系,还需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指导与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与人生规划。

除此之外,“生涯规划教育”关乎民族与国家的持续发展和振兴,应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基础上完善《普通中学职业指导纲要(试行)》,在广泛调研一线教学的基础上,以实践经验和指导智慧为重要依据,出台专门性的法律法規,例如《上海市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十二五”行动计划》的乡土政策文件,为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有序开展保驾护航。

(二)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校本生涯教育体系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整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样也是三种不同方向的教育智慧来源。因此,在生涯规划教育开展中, 汲取来自三方的教育智慧,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校本生涯教育体系是切实可行的,并且预期是行之有效的。

生涯规划教育的具体实施路径与应对举措,无外乎是开设相关课程、举办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咨询服务等,强调主题融入与体验感悟。但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则需要构建系统而科学的校本生涯教育体系,兼顾普适性与特殊性。重庆巴蜀中学依据自身资源特色与时代特征构建起“131”校本课程体系, 充分发挥家长、教师与社会的主观能动性,在认真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上百门丰富多彩的校本必修、限定选修与自主选修的精品选修课程,旨在从人生、科学与健康等方面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4]  其中,重庆市级精品选修课程《优雅少女俱乐部》与《俊朗少年训练营》邀请各业界成功人士以及师生、家长共同参与课程设计与实践,组织学生体验不同的职业角色与生活场景,参加各领域的讲座与论坛,旨在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助力学生自我认知、职业认知与人生认知,塑造与完善自我人格,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素养与关键能力。

除此之外,重庆巴蜀中学于2016年11月设立了“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在以往校本课程实践基础上,培养了一支专业素养过硬的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 自主开发了一套较系统、成熟与完善的《生涯规划》课程体系,购买了大量书籍赠予图书馆以方便学生查阅,还组建了专门的“生涯规划”学生社团,并录制了生涯规划的音频专辑投放到“喜马拉雅 FM”,获粉无数。可以说,重庆巴蜀中学在适应新高考制度上探索出了一条“全领域”的校本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即以“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助推学生“挖掘潜能,张扬个性”。开学两年有余的重庆北新巴蜀中学,在继承巴蜀原有校本生涯教育体系的基础上,秉承“创享菁英学习生活美学,让每一个孩子的梦想变成现实”的办学宗旨,结合国家课程要求与地方资源禀赋,开展更多积极有益的生涯课程与活动,逐步建构起颇具特色的“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助力新高考背景下的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任重而道远。每个学校都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集思广益,充分整合家庭、学校、社会资源,开辟一条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生涯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 南海.对生涯教育的哲学思考[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4):30-31.

[2] 李宝庆.新高考改革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发展研究,2017(8):1-9.

[3] 曹瑞.以“四个加强”助推生涯规划教育[J].天津教育,2017(Z2):26-28.

[4] 王国华、费春斌、张学忠.“131”校本课程体系的理论构建与实施策略——以重庆市巴蜀中学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3(3):92-97.

猜你喜欢
生涯规划教育新高考改革应对策略
以思促学 课程为王
以思促学 课程为王
高校辅导员创新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探索
生涯规划教育视域下的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进行中学地理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职业探索模块中翻转课堂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