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纪录片在民歌传播保护中的意义与价值

2021-09-10 07:22赵敏
文学天地 2021年3期
关键词:民歌

摘要:民歌是我国地方文化的写照与传承,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样还体现出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的表達与向往。微纪录片的真实性得到了人民大众的认可,如果能够将微纪录片与民歌传播保护相结合,能够让民歌得到更好的传承。因此,本文针对微纪录片在民歌传播保护中的意义进行论述。

关键词:微纪录片;民歌;传播保护

1. 微纪录片的特征

微纪录片是对纪录片的凝练,最常时间不超过30分钟,是以人为核心,对其生活以及故事的记录。微纪录片的出现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记录着,同样也让人民大众都成为了演员,这一影像形式能够更加真实且细致的体现社会现状。因此,微纪录片的三大文化特征就是原生艺术性、纪实性、草根性。影响资料不存在虚构成分,运用原生艺术表现形式对文化进行精悍的记录,让社会现实、时代精神得到真实体现,完成的记录片借助媒介进行传播,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微纪录片所要表达的情怀。与其它艺术表现形式相比摄影更为真实,摄影的美学就是对真实的揭示。微纪录片的创作需要有摄影机的真实记录作为基础,常规情况下微纪录片是无法再现的,微纪录片的拍摄不仅需要真实的事件,还需要有经历事件全部过程的本人作为拍摄对象,这就将微纪录片与传统记录电影区分开来。我们能够发现微纪录片最显著的优势就是“现场”以及“实录”,微纪录片源于草根文化且精短原生,这就使得微纪录片超越了行业范畴,很多爱好视频的普通人都能拿起手机、DV进行微纪录片的拍摄与制作。

2. 以徽州民歌为例讨论微纪录片在民歌传播保护中的意义

徽州民歌是安徽省的传统音乐,起源于黄山、屯溪、徽州三地,在古徽州范围内广泛流传,是当地人民在劳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最早也被成为劳动号子,直到现今当地人也将其惯称为“喊号子”。徽州民歌有着自由的音乐节奏,且曲调悠长,在2008年徽州民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1 拓宽传播保护民歌的方式

徽州民歌起源于百姓的普通生活,之后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进行传播,鉴于该传播方式的不定性,决定了传承人是它的传承主体。关于徽州民歌的影像作品不过10余首,加之部分作品录制时间久远,音质非常差,无法实现民歌的传承与发展。近年来黄山市政府开始关注民歌传播工作,会协同文化管理部门举办民歌比赛,完善民歌歌曲集,但是这种方法并没有实现民歌保护的创新,在民歌传播上作用也非常微弱。微纪录片的出现解决了传统保护方式的弊端,在保护的同时对其进行传承与传播,在真实的表现手法中还原了民歌的特色与味道,同时还强化了民歌的观赏性,实现了民歌的永久保存。

2.2 实现了徽州民歌多样化的表现

徽州民歌是徽州人民在劳作过程中即兴创作出来的曲目,它既是歌曲的一种,又是徽州人情感、生活、风俗的真实表达。其内容丰富多样,是对徽州地区特色的融合,是文化与历史的传承。微纪录片能够将徽州民歌转变成生动形象的故事,用故事来传达歌曲,并用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歌词,让人们能够更直观的看到徽州地区人民的生活细节。在徽州民歌微纪录片中,将声音、故事、画面等众多元素融为一体,让民歌得到更好的传播与保护。

2.3 促进了徽州民歌迈进到新媒体

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孕育出了微纪录片这一事件记录方式,它与当前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相吻合,能够让人们在短时间内观看到丰富的内容,且有众多播放平台以供选择。应用微纪录片记录徽州民歌就是贴合时代发展的重要体现,人们应用手机就能实现徽州民歌的观看,还能了解到民歌背后的故事,大幅提升了民歌的传播范围。

3. 微纪录片在民歌传播与保护中的困境

3.1 传承人培养难度大

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与培养上标准极高,认定为传承人需要有精湛的传统技艺,并且愿意将自己的技艺产传授给后辈人。当前人们对物质生活追求较高,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产生了不利影响,民歌的传承人越来越少,甚至有断层情况发生。这就使得微纪录片在拍摄中找寻目标人物难度增加,很多人只是会常民歌,但是民歌背后所蕴含的故事却一无所知,微纪录片的创作因此中断。

3.2 拍摄过程阻碍较多

真实记录是微纪录片的基础,之后以此为基础进行艺术加工与处理,但都不能违背真实这一原则。在民歌的微纪录片中需要先选定创作使用的民歌,并探寻孕育出民歌的地方与人物,增加民歌所表达的故事进行实地实景拍摄。很多民歌的发源地都在群山环绕的山区中,这些地方交通较为落后,智能化水平较低,在微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需要先对当地环境有充分了解,否则就会出现场景转换中断的问题,拍摄地点无法紧密衔接,影响拍摄进度。民歌大多是对当地百姓生活的表现,是他们心灵世界的展示,微纪录片要抓住这一特征,但很多山区人民本性淳朴、性格内敛,面对陌生人会含蓄,这就会影响到拍摄过程中镜头的表现力,民歌的风味表现大打折扣。因此,在微纪录片拍摄中需要有当地的专业人员作为现场指导,以实现民歌原汁原味的表现。

3.3 微纪录片后期处理难度大

在拍摄微纪录片时需要先根据所要拍摄的主题进行素材收集,之后围绕主题与素材进行视频的后期处理,增加音乐、旁白、字幕等元素,制作出完整的微纪录片为观众提供更好的观看体验。在视频的后期处理中难度最大的是增加字幕,民歌大多使用方言,每个区域的方言差异极大,方言能够让纪录片的内容更加充实,帮助观众感知我国丰富的语言魅力,但是不是本地人民很难完全听懂当地方言,这就需要字幕作为辅助,帮助观众更好的理解民歌的内容。为了保证字幕的准确性,就需要有专业的语言工作者来翻译并校对民歌中的方言,这项工作既需要细心又需要耐心,耗费时间较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歌是我国各地历史和变迁的记录,是劳动人民真实生活的写照,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有些地方的民歌已经逐渐失传,甚至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就需要重视对民歌的保护。借助微纪录片既能实现民歌的传播,又能很好的保护民歌传承,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来丰富民歌的内容,扩大民歌在社会范围中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史一丰.新媒体视野下徽州民歌的保护传承和发展[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

[2]孙四化.徽州民歌传承人的现状调查和成因分析[J].黄山学院学报,2014(06)

作者信息:赵敏,女,汉(1976.04) 籍贯:山东聊城 学历:硕士 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民族音乐

课题类型:2021年度聊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专项一般课题

课题名称:聊城市民间歌曲的保护与传承现状研究

课题编号:NDYB2021123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山东聊城)

猜你喜欢
民歌
地方民歌进课堂对民歌的传承意义探究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诺恩吉雅随想
小学民歌教学初探
试论地方民歌演唱技巧的提高
穿花衣 唱民歌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
蜗牛与黄鹂鸟
原生态民歌与舞台民歌关系探微
陕北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