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彩琼
摘要:英国世界中国文学选本中对于赋的介绍体现着本土对于赋的社会认知,能够被文选选中的作家或作品也侧面说明了该作家或作品的在本土的影响力。从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的英语世界的中国文学选本主要有韦利的《170首中国诗》《寺庙与其他诗歌》《简明哥伦比亚中国传统文学选集》和《中国文学,古代和古典》四本代表性选本,选本中对赋有一定译介,但存在着概念隼接、错读误读与意义空白三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世界;中国文学选本;赋;接受
英语世界对于中国赋的引介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开始,主要分为通俗介绍和学术研究两个方面。目前,学术研究以美国学者康达维为代表,其出版的三本赋篇翻译著作涵盖了《昭明文选》的全部赋[1]451。对于赋的通俗介绍主要体现在欧美的中国文学选本中,这些文选用于课堂教学和知识普及,读者群体主要为大学生、普通中国文学爱好者等人,影响着本土对于中国传统文学和赋的认知。
一、选本介绍:英语世界中国文学选本中的赋
本文选取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的欧美的中国文学选本,甄选阅读之后发现有提及或介绍赋的文选4本,其中发行于20世纪初的文选2本,发行于21世纪初的文选2本。
20世纪初提及或介绍赋的文选主要为英国汉学家韦利的《170首中国诗》和《寺庙与其他诗歌》。《170首中国诗》收录了宋玉《雄风、雌风》(即《风赋》)、《登徒子好色赋》等赋篇。[2]《寺庙与其他诗歌》书中翻译了宋玉《高唐赋》、邹阳《酒赋》、杨雄《逐贫赋》、张衡《髑髅赋》和《舞赋》(残文)、王逸《荔枝赋》、王延寿《王孙赋》、《梦赋》、《鲁灵光殿赋》、束皙《饼赋》、欧阳修《鸣蝉贼》等11篇赋作的英译。[3]韦利的赋篇翻译是英语世界较早一批,赋首次以多篇、全文翻译的方式进入英语读者的视野,但主要以内容翻译为主,并无对于赋的深入分析探讨。
21世纪初提及或介绍赋的文选主要为《简明哥伦比亚中国传统文学选集》和《中国文学,古代和古典》。梅维恒主编的《简明哥伦比亚中国传统文学选集》颇具代表性,主要探讨了赋的三个方面:一是赋的界定,选本指出赋与西方文学体裁划分不同,“在试图处理中国文学文本时,即使是散文和诗歌之间的区别也是不够的”[4]XX,如何处理韵律或者韵律形式的文本成为“理论家和历史学家的绝望”[4]XX;二是赋在文学脉络中的传承,认为诗经有风赋比兴雅颂共六种古诗模式,后代人偏离了《诗经》六种而只接受了赋这种类型,首次在宋玉等人中出现[4]47;三是赋的内容分类,主要分为城市和地点(如张衡和司马相如)、狩猎(如杨雄)、描绘事件或物体[4]48。《中国文学,古代和古典》主要探讨了赋的两个方面:一是介绍赋的产生和发展,作者首先指出赋与骚很难区分,由于骚起源于南方,第一篇赋即贾谊的《鵩鸟赋》也是在南方产生,明确了赋和屈原骚体的不同,之后枚乘的《七发》放弃了在《悼屈原赋》等作品中的哀怨模式,转而采用间接表达的积极抒情主义,又是赋的另一个转折,达到了新的高度[5]65。二是介绍赋的代表作家和作品,首先介绍了司马相如对于汉赋风气的巨大推动作用及其作品《子虚赋》和《上林赋》,其次简单介绍了班固的《两都赋》。[5]65
二、选本反思:英语中国文学选本中赋的认知特点和局限
20世纪初提及或介绍赋的英语世界中国文学选本中,将赋放在诗歌的框架之下论述,虽然便于英语读者理解和接受,却易导致读者将诗歌和赋混淆,这也表明了东西体裁概念的隼接问题。其次,翻译的篇章多为短中篇,《子虚赋》《上林赋》等著名的赋篇和司马相如等著名辞赋家有时并未进入翻译行列。再次,赋的翻译质量有待提升,比如将束皙《饼赋》译为“Hot Cake”就与原意相差较远[6]20,如何在通俗性和严谨性之间找到平衡是此时期赋篇翻译的重要问题。最后,对于赋篇局限于翻译并未做更多的深入阐发和分析,不利于读者多角度来把握赋。
21世纪初英语世界中国文学选本中对于赋的介绍相比20世纪初相对更加体系化,创建性阐发更多,对于一些赋的基本问题做出一定介绍分析,如赋的界定、赋的产生和发展、赋在文学脉络中的传承、赋的内容分类、赋的代表作家和作品等。其次,选本作者已经认识到了赋与诗歌、赋与骚的差異,但是作者们也指出了东西方对于“赋”的概念的隼接问题仍然存在,如《简明哥伦比亚中国传统文学选集》指出赋是处于散文和诗歌之间,如何处理韵律或者韵律形式的文本是困难的,未将《诗经》中风赋比兴雅颂中的“赋”与后来的汉赋做明确区分,《中国文学,古代和古典》指出向西方读者介绍区分骚和赋存在困难。最后,汉赋研究成果并很好地未转化进中国文学选本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学者康达维关于赋的翻译和研究已经具有相当深度,但是21世纪初的中国文学选本中仍然未能相对准确简洁的介绍赋,如何在英语世界普通读者中相对通俗又不失准确地阐发和介绍赋的问题需继续深入。
三、选本诗学:英语世界中国文学选本中赋的建构
纵观英语世界中国文学选本中的赋,主要存在着概念隼接、错读误读与意义空白三个方面的问题。概念隼接方面,赋不同于西方诗歌、散文的体裁分类方式,赋本身在不同时代也有所发展,并且其中存在着中国特色的名物等词汇,如何将赋通俗准确的介绍给普通读者存在困难。错读误读方面,比如由于为了教学而编写的通俗选本,未将《诗经》中风赋比兴雅颂中的“赋”与后来的汉赋做明确区分。意义空白方面,英语世界中国文学选本中,大多数诗歌最多,占据主导地位,汉赋有时没有被提及,更多选择介绍《诗经》、孔子、庄子、嵇康等,赋在整体的选本中占据篇幅较小。
从以上英语世界中国文学选本中的赋存在的概念隼接、错读误读与意义空白三个方面的问题出发,可以尝试调整重建赋在选本中的呈现方式,实现赋在英语世界普通读者认知中的建构。
参考文献:
[1]何新文;苏瑞隆,彭安湘著. 中国赋论史[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04.
[2] Waley, Arthur. 170 Chinese Poems,London:Constable and Co.Ltd,1918.翻译参考:王慧. 美国汉学家康达维的辞赋翻译与研究[D].湖北大学,2016:18.
[3] Waley, Arthur. The Temple and Other Poems( witn an Introductory Essay on Early Chinese Poetry, and an Appendix on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Metrical Forms). London: Allen & Unwin, 1923.翻译参考:王慧. 美国汉学家康达维的辞赋翻译与研究[D].湖北大学,2016:18.
[4] Victor H. Mair. The Shorter Columbia Anth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ture.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0.
[5] Andre Levy. Chinese Literature, Ancient and Classical. 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0.
[6]王慧. 美国汉学家康达维的辞赋翻译与研究[D].湖北大学,2016.
(武汉大学文学院 43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