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峰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索”对于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时的理解力、认知力、创新力和拓展力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教师的职责在于巧妙地设置让学生可以进行自主探索的数学情境模式,学生可以在这种模式中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案例,以及课堂上的学习经验,主动发现问题的原因所在,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建立自己的数学思维模式。学生也可以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行进一步的创设和思维假设来培养自己的自主探索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情境 探索意识
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思维层次,而学生对问题的探索便是思维的开端,没有问题的提出便没有思维活动的运行。纵观古今,所有的发明创造,都是因为人们的疑问而有了模型的设立。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因教师数学情境的巧妙设立而被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强烈探索欲会使他们会设法从多个层面探究同一问题。
一、在问题情境中触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会利用各种方法先行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索欲望。教师在开展一门课程时会先引入课堂导学,课堂导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在课堂上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接触这个问题的时候,思维先行活跃。课堂导学中问题的设立,它的意义不在于让学生对此精确解答,而是先引起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关注,进而调动学生学习时探索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计算”时,教师首先会让学生动手去制作一个圆柱,在动手的实践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圆柱的构成,并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当圆柱制作出来时,可以提问:“我们可以用什么东西将圆柱装满?”之后,再引导学生如何巧妙地运用多种方法去计算圆柱的体积,如用正方体内的水装满圆柱,只需要求出正方体内水的体积,便可间接求出圆柱的体积,把不可求的柱体体积转换成可求的柱体体积。而此时,教师已经抓住学生对此节课堂动手实践的欲望,便可自然地进入新课的教学。
这样的课堂导学的问题情境设立,既提升了学生探索的积极主动性和自主实践能力,又减轻了学生在学习新课时的心理恐惧。
二、在问题情境中养成学生探索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任何的最佳途径和最好方法,任何好的学习方法都是由自己发现的。只有自己发现的学习方法才是记忆最深刻的,实施过程中才最容易掌握,学习效果才最好。而这种好的学习方法,需要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索和挖掘。学生在教学课堂上进行自主探索,并不是说教师不应该对这种探索进行干预,恰恰相反的是,教师应该依据教学内容,先设立一些有探索价值和实践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有方向、有依据、有条理、有思路地进行探索。在这种有理有據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智,并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
例如,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统计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数据,分享他们的统计方法和统计过程,如班级内男女人数的统计,家庭男女比例的统计,一天内日常活动所占用时间的统计,好朋友之间喜欢相同事物的人数统计。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存在统计,统计这门课程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可以让学生上台进行统计实践活动的分享,并提问学生“为什么选这类事物进行统计?在统计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难题?在统计活动中有没有记忆深刻的事情?是采用哪种方法进行统计的?”在问题结束后也要善于运用一些鼓励性和激励性的语言,使教学课堂更加温馨。例如,“你的想法真棒,你真是同学们的好榜样!你能够想到这一点,真是老师和同学的骄傲……”使教学课堂在活动开展中不断优化,这样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更好地得到提升。
三、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蜗牛的触角可以让蜗牛感知大自然的事物。而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他的学习触角就是观察。学生在数学问题情境中对数字的变化跟踪,对数字意义的反思,以及对数学问题情境的探索,都有利于改进学生的课堂观察活动。教师在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中,要让学生善于去研究课堂、反思课堂、构建课堂,在问题情境课堂探索进程中,让学生观察数学课堂中各种变量变化的细节和教师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导向。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教学探究。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因之前教师已经引导学生学习了三角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所以应首先引导学生考虑对梯形进行分割,可以把一个梯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或者把梯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矩形;或者把梯形分成一个钝角三角形和一个锐角三角形;等等。利用上面的方法先对梯形的面积进行求解,再将求出的面积进行比较,同学们会发现这三种方法所求出的值是相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比较疑惑,他们或许会思考为什么不同的方法求出的是相同值,或许会思考如何不去分割梯形而用一个公式直接求出它的面积。
当学生们开始讨论的时候,他们的思维也就活跃起来了。教师应该抓住学生探索的疑惑点和问题的根本之处进行引导,如在第一个方法中,分割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分别进行面积求解时,它们都乘以同一个数字,也就是所求梯形的高,通过公式的合并原理,不难发现,梯形的面积是由“梯形的上底加下底乘高除以2”求出。学生在这种探索过程中进行分组研究,明白了各种可以拼接梯形的方法,也就是计算梯形面积的方法。它们汇总在一起就是可以直接求出梯形面积的公式。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模式,对小学生开发思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欲望不断增强,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就会勇于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并会慢慢形成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
四、在问题探索中活跃课堂气氛
好的教学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交流和配合,而好的交流和配合需要良好的课堂氛围,它对学生的学习情绪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好的学习氛围不一定是十分宽松的学习氛围,也不需要课堂十分生动活泼,它主要体现在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不存在障碍和阻力。它如同一种隐形的力量,能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民主、平等、和谐。教师要平等看待每一个学生,把握课堂的每一分钟,给每一个学生相同的展现平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只有学生勇于作答、勇于提问、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才能使数学情境课堂更加尽善尽美。
总之,教师设置数学情境时要注重学生和教师两方积极的配合和参与,要注意问题设置的层层递进、梯度分明,要顾及每一个班级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知识水平的高低。所以,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还要依据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相互契合的把握,这样才能使小学生数学探索精神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