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谦年
精准扶贫政策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便是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研究,以便有效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系统化培养,全面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综合素养。下面,我们将以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作为出发点,针对精准扶贫下农村留守儿童扶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提供更科学的解决方案。
一、农村留守儿童当前现状与问题
首先,生存现状。农村留守儿童的缺少抚慰,在身心健康方面的发展值得广泛关注,受父母长期在外影响,儿童情感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在心理出现问题情况下,往往不能获得正常疏导,这对儿童身心健康产生了较大影响,导致部分学生行为习惯比较差,容易出现心理失衡问题因此,在儿童身心健康方面值得社会广泛关注。其次,教育现状。在农村,有一半以上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或者是亲友进行临时监管,而祖父母年纪比较大,受教育水平不高,不具备监督与辅导儿童的能力。同时,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相对比较差,师资力量有限,导致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全面关爱与教育时往往力不从心,导致很多留守儿童存在逃学、厌学以及辍学问题。除此之外,学校在基础设施方面也较为落后,缺少多媒体教室、兴趣班等,难以满足教学正常需求。
二、精准扶贫下农村留守儿童扶智策略
(一)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提升儿童学习积极性
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关爱、缺乏家庭正常教育等原因,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对于学习也丧失了兴趣。为此,学校应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使儿童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提升儿童学习欲望,推动农村留守儿童扶智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实施时,教师可以对农村留守儿童相关档案进行完善,使儿童成长过程中得到教师针对性帮助。在开展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儿童出现的具体问题,提出与他们心理问题相适应的解决策略。如,部分儿童遇到问题时,不找人倾诉也不能寻求帮助,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当儿童情感守护者,使儿童在遇到问题时有人倾诉,及时将情绪抒发和排解出来,这样能尽量减少心理问题对儿童影响。在儿童心理问题得到解决情况下,便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增强自身学习兴趣与热情。
(二)构建家、校、社会良性沟通平台,实现多渠道共同监管
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想要对农村留守兒童进行更为详细地了解,就必须构建家、校、社会良性沟通平台,实现多渠道共同监管,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到有效的管理。对于家庭来讲,父母至少一人应该负责监管儿童学习,每天与儿童进行沟通与交流,积极询问儿童在学校中的学习情况,使儿童情感归宿方面的问题得到缓解,同时强化父母监管责任。对于社会来讲,应积极引导社会大众形成关爱留守儿童扶智工作,政府和社会人士应构建关注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的社会平台,运用大众筹资、政府引导、民主管理等多种形式建设平台,通过平台及时反馈儿童学习情况。有时间和综合能力较强人士,可以深入到农村中,向儿童教授丰富多样的课程,如建筑、乐器等,从而促进儿童知识面的拓展,使儿童增强学习兴趣与热情。学校可以针对儿童学习情况进行定期汇总,并及时获得儿童学习反馈,然后根据反馈内容制订与之相适应教学方式,并结合存在问题开展监管工作,保证监管有效性。
(三)尊重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主体地位,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留守儿童的学习内容往往较为单调,且多数儿童自制力不强,对于学习缺少足够认知,学习观念比较淡薄,甚至存在厌学问题。在开展精准扶贫下农村留守儿童扶智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清楚意识到农村留守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尊重其学习主体地位,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发展需要开展教学工作,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实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展开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分层教学模式运用其中,考虑儿童之间存在的学习差异,结合不同层次儿童需要设置教学内容,保证各个层次儿童都能参与其中。如运用问题教学法时,要保证提出的问题能够使各个层次儿童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儿童,教师可以设置比较简单的内容,使儿童在答题中增强学习自信,更愿意参与到学习中;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儿童,要保证提出的问题具有发散性特点,使儿童在解决问题时不断发散自身思维,提升学习水平。这种针对性教学方式能够使儿童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进而提升整体教学效果,推动儿童扶智的实现。
(四)建立健全教育机制
开展儿童扶智工作不是单纯传授知识,更多是关注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儿童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儿童今后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儿童扶智过程中,不仅要进行基础知识方面的教育,也要充分关注儿童情感方面的发展,推动教育扶贫机制,从而不断建立健全使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得以有效实施。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距离较远,父母能够给予的关爱比较少,导致儿童会出现心理压抑、孤独等情况,甚至不愿意和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因此,对于留守儿童来讲,不仅要在学习上给予帮助,也应积极给予其精神上的支持,使儿童能够以更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在开展儿童扶智过程中,应注重责任意识形成,对扶智机制进行不断完善,推动教育扶贫工作能够充分落到实处,为农村留守家庭儿童创造良好学习条件。
结 语
总之,在精准扶贫背景下,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应给予充分支持,推动儿童扶智的有效实施。具体实施时,家庭、政府、社会要共同努力,教师应结合儿童实际发展需要制定针对性教育对策,关注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儿童构建良好学习环境,使儿童卸下心理压力,积极投入到学习中,进而转变儿童学习状态较差、难以积极参与到学习中的问题,使儿童强化对知识的掌握,获得更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实际需要。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精准扶贫下农村留守儿童扶智策略研究”(GS[2020]GHB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