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田园作文”教学实践探微

2021-09-10 07:22李惠
格言 2021年1期
关键词:蛐蛐田园作文

李惠

启东市处于长江三角洲的风水宝地、黄海之滨。那里海鸥自由飞翔,蓝天绿草一望无际,春季百花盛开,夏季瓜果飘香,秋季硕果累累,冬季雪花飘飘。淳朴的乡土民风、美丽的田园风光构成了海滨特有的生活环境氛围。这些现实生活情境本该都是学生丰富的写作素材,但小学生的习作中很难见到农家新居之美、田野风光之美、渔港景观之美,许多作品虚情假意,所写的人物犹如克隆。面对如此现实,我们应该与时俱进,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大胆尝试小学“田园作文”实践模式,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保驾护航。

一、小学“田园作文”的含义

有人认为“田园作文”只是语文试卷中的一道试题,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它更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手段与方式。学生通过个性化的方式观察和体验身边的一切,拟写出自己真实而独特的生活。小学“田园作文”秉承“以农为本”的新理念,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跨过围墙、漫步田园,放眼农村无边无垠的天地,挖掘乡土写作资源,把生活和作文有机整合在一起。“田园作文”使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叙童乐、露童真、绘童心,他们所创造的习作都拥有特色与个性。“田园作文”教学实践其实就是一种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方法与途径。

二、小学“田园作文”教学实践的意义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乐于表达、挥笔自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广阔的空间。因此,开展小学“田园作文”的实践有利于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有利于突破时空限制写作有创意的习作,有利于学生逐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善于积累习作素材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学生激发写作兴趣、增强习作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为构建有启东市小学特色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模式铺平道路。

三、践行小学“田园作文”的具体措施

实践出真知,改革出效益。毛泽东说过:“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而写作训练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务必自觉承担“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大胆尝试小学“田园作文”模式,为开辟校本优质教学资源冲锋陷阵。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重田园观察指导,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每逢阳春三月,柳绿桃紅,草地绿油油,河水碧波荡漾,春种春耕热火朝天。笔者借此美好时光,利用清明节祭扫烈士墓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农村田园生活的色彩,用鼻子闻一闻油菜花的芳香,目睹燕子回到农舍屋檐下巢穴的情景,聆听百灵鸟的歌唱,让他们用“心”读懂田园这本“活教材”。具体主要采取“看、听、品、闻、摸”五步走策略。

第一步:观察花之美。

到了田园,孩子们普遍感到欣喜若狂,手舞足蹈。在如此活跃的氛围中,笔者及时指导他们用明亮的眼睛去观察花儿的形态美和颜色美,并通过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上到下等途径,从深层次感悟大千世界中色彩斑斓的花朵。

第二步:聆听花之声。

和煦的春风让人如醉如痴,绵绵的细雨使人浮想联翩。当孩子们走近花儿的时候,笔者要求学生闭上双眼,耳朵贴近花朵,仔细聆听花儿的天籁之音。

第三步:细品花之韵。

在春季花儿的海洋里,千姿百态的花独有自己不同的韵味,不同的人对此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学生应张开创新思维的翅膀,除了用肉眼品味花之韵之外,更要用心去品味,学会欣赏与赞美,勇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第四步:鼻闻花之香。

无论是小草的野花,还是妖艳的桃花,都有一种独特的香味。学生应呼吸闻一下百花飘香,从而逐步懂得花儿芬芳是大自然的“杰作”。

第五步:手摸花之质。

微风吹拂的春风带来丝丝惬意,各种花卉在田野里斗艳争奇,风韵绰约。无论是柔韧弹性、玉琢冰雕的玉兰花,还是气宇轩昂、冰清玉洁的梅花,都能折射出串串晶莹的露珠。尤其晨光辉映的时刻,牡丹花似乎挽着昨夜的梦境,亭亭玉立,让人心旷神怡。学生通过触摸这些花卉,可以把美好的印象刻印在脑海里,以便在写作时泼墨如水,写出比较完美的作品。

可见,只有让学生在如此的美景中学会观察、思考,并把自己田园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才能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进一步丰富写作素材。

(二)鼓励学生亲近自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大自然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第二课堂。一望无际的田园风光既是张扬学生个性的乐园,也是展示独特的才华舞台。大自然的风光真实鲜活,不管是春花秋果、夏荷冬雪,还是日月星辰、山水田园,都是学生亲近自然的最佳对象。走进自然既要注重观察,又要勇于提炼与创新。当然,学生所学的知识并不在于数量,而关键是质量——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来解决问题。例如:笔者在执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以下版本同)《口语交际》一课时,先根据“声音”讲故事,然后让学生张开联想的翅膀,想象野外鸟叫、蝉鸣、雨声、雷声、风声、狗吠、哭声、笑声等各种声音。类似结合大自然创新作文的能力,离不开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更离不开自己的主动思考和探究。为了让学生走出写作束缚的“围城”,教师还必须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思维、体验、情感、创新交融在一起,让学生的写作个性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例如:当学生学完了《秋天》后,笔者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进行一次实地观察,重点针对某一处景物——秋天里的花草树木和田野风光,在此基础上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之目的。再如,笔者在执教《我该怎么办》一课时,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围绕“小男孩找不到妈妈时到底怎么办?”这一问题进行讨论,然后,要求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写一段自己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的应对措施,或者自己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到底如何处理。长此以往,学生不仅能够学以致用,写出真情实感,而且还能够拓宽创新思维。

(三)善于捕捉生活细节,逐步实现妙笔生花

俗话说:“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学生的野外活动是一本无字书,活动中往往蕴涵着丰富的写作素材。只有让学生把活动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学会创作;同时,学生还能够敞开心扉,把心中的“积蓄”自然地吐出来并倾注于笔端。

每当烈日炎炎的夏天,农村小学校门口的草丛中都会传来蛐蛐声,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不少学生还是处于心猿意马的状态。为了扭转这一被动局面,笔者在一次课外活动课上,就领着孩子们直接捉蛐蛐玩。他们欢呼雀跃、争先恐后地跑到草丛中寻找猎物。突然,一个男孩举起一只蛐蛐大喊:“我成功了,我逮住蛐蛐了!”其他学生也跟着附和。此时,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其他伙伴捕捉蛐蛐的神态、动作和玻璃瓶中蛐蛐的动作、外形,并想象其紧张的心理状态。许多孩子你一言,我一语,纷纷畅谈了各自的想法。回到教室后,我要求学生到讲台上讲述整个捉蛐蛐的过程,并且选出最佳讲述者。最后,我布置学生构思与拟稿。经过十五分钟,同学们基本都落笔成文,获得了“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意外惊喜。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既有美丽的自然环境,又有丰富的乡风民俗。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勇于探索和创新,才能让学生目睹花开的过程、聆听花开的声音。只有让学生热爱大自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适度练笔,他们才能从心底流淌出丰富的情感。小学“田园作文”教学实践的本质就是引导学生立足于大自然,仔细观察、切身体验、深刻感悟,进一步激发写作兴趣,并将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和心有所感形成表达流畅、主旨鲜明的文字。

猜你喜欢
蛐蛐田园作文
抓蛐蛐
蛐蛐风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田园美景
蛐蛐你别叫
田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