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技术转移转化政策比较研究

2021-09-10 15:16:28祁巍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0期
关键词: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政策

祁巍

摘要:技术创新是影响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各国政府普遍采取积极的鼓励创新的政策,为创新体系发展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大学是科学论文和专利的重要来源,也是政府研发投入的重要接受者,技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成为政策关键的着力点。通过对现状和政策的比较研究,总结借鉴各国大学技术转移转化的经验,提升我国大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能力。

关键词:大学;技术转移;政策;知识产权

一、技术转移政策的成效及问题

1、维护公共利益

《拜杜法》从政策层面鼓励了大学的创新、创业活动,主要体现在大学专利申请的数量和授权转让获得的收入。政策的导向实施的效果引起了广泛的争议,焦点集中在是否有助于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企业对专利权的独占阻碍了研究成果惠及更多人,消費者不能以更低的价格获得产品。从以往研究来显示,相关政策鼓励了商业利益和经济效益,却忽视了公共利益和社会效益。在发达国家,穷人、病人等弱势群体受到药品价格居高不下的不利影响,专利保护的复杂程序也使病人错失了获得药品的机会。

2、鼓励科技创新

通过商业利益激发了大学科研人员创新成果披露的意愿,技术转移政策带动了专利申请和获批的数量。同时,政策也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一些研究表明,政策实施后专利的质量和授权的平均收益都在呈下降趋势。政策激活了更多质量差的专利申请,这些专利原本就商业化价值不高,这些研究成果仅仅是达到了合格专利的要求,与能够达到商业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一政策引导政府资助研究向更容易申请专利的应用研究倾斜,基础研究没有获得更多政策的支持,削弱了科学研究的可持续性。企业专利保护阻碍了后续的创新,专业保护进一步增加了使用研究成果的经济成本和交易成本,排他性的权力阻碍了其它科研机构共享最新研究进展。

3、带动新兴产业发展

技术转移政策带动了新兴产业发展,美国大学与新兴产业合作最成功的例子体现在生物技术领域,生物制药产业重大创新都来自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例如,著名制药企业罗氏子公司基因的抗癌药物。相对这些新兴产业,制造业等传统产业的技术转移发挥的作用并不显著,主要原因是这些产业获得利润率偏低,对技术转移的激励作用较小。一些研究对技术转移在不同产业的差异提出质疑,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高风险和高收益并存,研发失败的成本由政府承担,而创新获得收益由大学和企业的利益集团获得。因此,政府在研究经费分配这一环节就要综合考虑不同行业的差异。需要协调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协调好不同平均利润率行业之间的管理,才能更有利于创新体系整体的发展。

4、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随着美国技术转移政策取得积极成效,发展中国家也纷纷效仿制定了相似的政策,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制定了专门受到公共资助的知识产权保护法案。从发展中国家的实施成效来看,并没有发挥出期望的作用。发展中国家对大学创新研究的资助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能够产生重大影响和经济效益的项目较少,技术转移的来源不足。发展中国家缺乏承接技术转移的商业环境,国内企业对后续商业化的研究开发缺乏足够投入,难以最终实现有竞争力的产品。同时,这些国家的大学教师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不高,研究成果闲置情况并不明显,政策的激励作用发挥的并不明显。

5、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技术转移政策对宏观经济产生积极作用,一些研究显示大学带动了周边地区创新的活跃和产业集聚,进一步带动了就业和消费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政策的关键减少研究项目受到政府的限制,直接融入当地经济和适应市场需求。政策的宏观效应也存在一定争议,焦点在于政府的资助项目受到财政状况的影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是政府增加投入的结果,不经过技术转移,直接资助企业研发同样能够到达鼓励技术创新的效果。

二、对我国大学技术转移政策的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目前,我国正在推进“一流大学”建设,支撑创新驱动战略是主要导向之一。为了促进大学的科研成果发挥更大贡献,需要从政策层面推动技术转移转化。

1、进一步重视公共利益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体体现在公共资金资助的研究成果要服务于人民。新冠肺炎疫情推动了公共医疗卫生领域的科学研究,新冠疫苗等产品已经成为全民共享的公共产品。在通过专利等方式保护相关知识产权的同时,进一步鼓励科研成果开放共享,必要的情况下采取政府介入的方式参与成果的使用,把公共利益放在较商业利益更加优先的位置。

2、加快知识产权管理的专业化

技术转移政策的关键环节是知识产权的管理,专利申请与保护已经催生了技术转移办公室等专业部门的发展。国内已经成了重点大学为依托的技术转移中心,从多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技术转移中心需要加强专利的选择、营销和商业化工作,进一步提高专利等知识产权的质量和降低管理成本。在政府资助出现波动的情况下,能够重复利用专利特许权吸引更多企业资金资助研发工作。实现研究经费来源的多元化和应用的市场化,实现从提供技术方案和服务和向提供商业方案和服务的转换和提升。

3、进一步完善利益激励机制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技术转移政策推动商业化导致了大学科学研究的功利化。各方围绕商业利益出现日益增多的纠纷,大学、科研人员、企业和技术转移中心等围绕专利权的诉讼影响了技术的应用。进一步优化政府资助项目的资金安排,理顺的创新成果收益分配机制,鼓励大学和科研人员成为受益者。鼓励科研人员参与初创企业的建设,专利等商业收入可以作为后续研究经费的补充,也能够促进和改善学生在相关领域的就业机会,积极效应超出了企 业盈利的范围。鼓励私营企业承接技术转移,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技术创新的商业价值,降低企业研发成本能够起到减税降费等政策同样的积极作用。

4、支持向中小企业的技术转移

技术转移政策鼓励专利授权的商业价值最大化,技术转移中心更加重视转让价格和预期收益更高的技术专利,更愿意与商业投入持续的大型企业进行合作。作为区域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资金发挥带动整个地区技术要素流动的作用,也要发挥支持向中小企业技术转移的作用。对于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主要依赖于母国的技术研发,本国中小企业的技术扩散作用更加重要。鼓励技术转移中心向中小企业发布、披露技术信息,政府支持的技术成果优先授权中小企业使用,对中小企业开展技术援助服务,加大技术转移的培训、创业指导工作。

5、充分考虑政策系统性影响

技术转移政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短期的商业利益容易忽视了其它方面中长期的影响。技术转移政策发挥作用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需要从系统、全面发挥政策作用。美国技术转移活跃的学校集中在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创业型大学,推动创业型大学建设是技术创新和转移的来源,鼓励创新创业精神比强调商业利益更为根本。长期的科研伙伴关系是维系技术转移的纽带,政策需要进一步向合作研发的商业化过程扩展。技术转移政策与知识产权的其他相关政策互为补充,技术政策与产业政策等相配合才能发挥更好作用。

参考文献

[1]潘启勇,王晓兰,赵飞,沈俊.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0(21):120-121.

[2]高月. 技术转移中的专利制度问题:中美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20.

[3]刘冲.我国高校技术转移模式创新及与专业机构合作的必要性研究[J].中国高新科技,2020(17):159-160.

[4]李克林,马雪艳.我国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发展策略研究[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01):42-44.

河北大学

猜你喜欢
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政策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22年8期)2022-10-09 06:19:34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22年6期)2022-06-16 01:28:40
助企政策
政策
华人时刊(2019年21期)2019-11-17 08:25:07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青岛高校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研究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知识产权(2016年5期)2016-12-01 06:58:32
技术转移对于促进中部创新发展的意义
基于科技孵化网络的综合服务平台构建
商(2016年1期)2016-03-03 12:44:31
对营口市技术转移工作的探讨和建议
科技视界(2016年5期)2016-02-22 12: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