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贤才
如果你是一个“吃货”,穿越到古代的你会发现自己没什么能吃的,因为很多现在常见的食物,大多数在古代都没有,那么不同朝代的古人都能吃什么呢?
新石器时代:祖先開始蒸饭了
新石器时代,古人发现用蒸汽煮熟的米饭,颗粒饱满,粒粒分开,于是“蒸饭”出现了。与如今的蒸饭不同,远古的蒸饭要事先在锅里煮一下,再捞出来,再在一种叫“甗(yǎn)”的蒸锅里煮熟。甗是底部有小孔的器具,放在鬲(lì)、釜(fǔ)中,蒸气上下流通,把生米煮成熟饭。
商周时期:粮食种类有所增加
商周时期,随着人们的探索,粮食种类有所增加,主要的粮食有粟(sù)、稻、黍(shǔ)、稷(jì)、麦、菽(shū)等。黍是一种杂粮,去皮以后叫黄米。稷,一说是指粟,一说是指黍,至今依然没有定论。麦,就是小麦。菽,就是大豆,它在很早的时候就是我国重要的作物了。
秦汉时期:将米饭晒干,
吃时再用水泡
秦汉时期,人们喜欢吃的早已不再是蒸饭,而是一种“干饭”,又称为“糒(bèi)”。
干饭就是将做熟的米饭晒干,然后放在陶罐一类盛器中,随食随取。吃时把干饭放进汤水中,称为“飧(sūn)”,实际上就是水泡饭。因为干饭易于长期保存,携带和吃起来都很方便,所以,汉代人出行的时候,往往随身携带干饭,部队行军打仗,士兵们也都带着干饭。
魏晋南北朝:有钱人才能吃白米饭
把米饭吃出花样来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事情,现代人们所吃的各式米饭,在这一时期基本都出现了。菜饭,在当时叫“蔬饭”或“蔬菜饭”,其做法是将蔬菜剁碎混合在米里,然后烹饪成饭。在魏晋时期,吃菜饭是为弥补主粮的不足,以菜充饭,填饱肚皮。
当时的稻米饭称为“白米饭”,因稻米产量不足,普通人家不能常吃。
隋唐时期:一日三餐成主流
定时吃饭的习俗最晚形成于商代。当时的人一天吃两顿饭,第一餐是正餐,第二顿却是残羹剩饭。到了隋唐时期,在民间基本普及了“午餐”,“一日三餐”成为社会主流。
隋唐时期,小麦的研磨技术已经很成熟,于是面条产生了,唐朝时期很流行吃面条。当时的烧饼像馕饼一样,并不会放芝麻。此外,酸奶、马奶、干酪等奶制品在当时很流行。
宋朝时期:烹饪技术大进步
米饭在宋朝与今天没什么区别。烹饪技艺的进步、口味的不断变化,使得宋朝的“花式米饭”层出不穷,有青粳饭、蟠桃饭、金饭、玉井饭、盘游饭、二红饭、蓬饭等。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一套厨房必备,就兴起于宋朝。宋朝的蔬菜有甘蓝、菠菜、萝卜、黄瓜、葫芦、茄子、冬瓜、竹笋等,各种水果也不缺,唯独缺一种现在很多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辣椒!
明清时期:白薯、玉米传到中国
明朝末年,随着新航路开辟,我国粮食作物加入了不少新成员。明正德年间,玉米传入中国,在沿海地区种植,明清两代逐渐推广。明万历时期白薯传入吕宋(菲律宾),中国商人陈振龙见到后带回国内。回国后,陈氏6代致力于推广白薯种植。白薯产量是谷子的10多倍,有利于缓解我国的粮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