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微课教学研究

2021-09-10 20:39王欣东
高考·上 2021年4期
关键词:微课应用互联网+方法分析

王欣东

摘 要: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极大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生活生产方式,在这其中,教学领域也自然不会例外,并以微课的使用最为突出。对此,本文也将以“互联网+”为背景,立足于高中阶段的课堂教学,从生物入手,分析微课的基本内涵,探讨微课在高中生物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实践的方法和措施,阐述基本的设计思路,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互联网+;高中生物;微课应用;方法分析

引言:“互联网+”这一新型的时代发展态势,无疑为现有的课堂注入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时间长且容量大的传统课程资源,已然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本需求,而且也无法满足学生移动化学习的需要。但微课的应用,却能够凭借着自身,短小精悍和形式灵活的独特优势,获得更加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再加上,高中生物本身就具有明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特点,知识点十分零碎,而且较为抽象,如果教师仍旧按照传统的方法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必然会削弱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当谋求微课与高中生物课堂结合的可能性,最大限度的整合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在主观意识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并理解生物知识,构建更加合理且全面的框架。

一、分析微课的内涵和应用价值

(一)基本内涵

微课教学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应运而生的全新产物,是信息技术与新时代教学融合的鲜明体现,这一概念最早来自于美国,具有十分明显的互动性和参与性特点,而且传播速度十分迅捷,所以发展态势也较为迅猛。一旦微课应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就必然以特定的视频为媒介和载体,以特定的知识点为中心,进而引导教师和学生开展并参与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这些教学活动都显露出了针对性和趣味性的特点。以上这些也足以说明,微课绝不仅仅是单纯的视频教学,也不是对原有教材内容的简单精简,而是凸显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具体来讲,微课的时长相对较短,一般在5-8分钟之间,这一相对稳定的教学时长,主要是以学生的学习规律为基础的,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展开片段性的学习,深入对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巩固基础,锻炼实践能力。另外,微课的主题往往更加突出,由于其自身的教学时间有限,所以微课的内容也往往与特定的教学主题相对应,在这种单一化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方向会变得更加明确,教师的教学核心也会更加清晰,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微课所展现的教学内容是相对较少的,主要是以特定的主题和知识点为对象,能够实现复杂内容的简单化处理。而且,微课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工具,能够补充课堂教学中那些尚未被教师提及的空白,但并不能完全取代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对微课的利用应当把握好尺度。

(二)微课在高中生物课堂上的应用价值

笔者在上文中已经简单提到过,高中生物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特点,知识点也较为分散且杂乱,学习难度相对较大,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学生的积极性始终无法被有效调动出来。但微课在课堂上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主动配合教师的各种任务。而且,教师可以根据微课的制作来突出教材上的重点和难点,并把这些知识点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给学生更加细致的讲解,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查阅和浏览,这样可以让学生降低对标准答案的依赖,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思维。另外,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应用微课,能够让学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深入学生对课堂的理解,为学生塑造更加轻松且开放的学习氛围。

二、分析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微课资源类型

(一)知识传授型

知识传授型资源的整合主要是以基本的生物知识点为主的,强调的是陈述性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具备构建生物知识的能力。而知识传授型资源,能够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灵活选择需要了解的概念和理论,并通过讨论或者是提问等形式,突破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瓶颈,例如同源染色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就是最为典型的知识传授型资源。

(二)活动探究型

活动探究型资源主要针对的是生物的各种实践,强调的是探究活动的开展,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并积累实验技能,能够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引导学生把理论和实践深入结合到一起。活动探究型资源能够让学生通过演示、置换、体验等途径,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效促进知识的内部消化和吸收,例如,有丝分裂和DNA的复制,就是经典的活动探究型资源。

(三)辅助拓展型

辅助拓展型资源强调的是学生思维和视野的延伸,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现有的知识面。也就是说,辅助拓展型资源部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学习,而是能够辅助学生优化自身的素质,发挥补充和促进的作用。例如,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预习,DNA指纹技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等知识。

三、分析高中生物微课资源整合的路径

(一)与传统资源的结合

正如上文所说,微课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性工具,这一新型模式的应用绝不意味着教师就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要推动微课与传统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完整的生物教學资源库,继承并发扬传统资源的优势,凸显出微课资源的价值。例如,在学习与人类遗传病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事先搜集与遗传病有关的微课资料,先行了解遗传病的基本知识,在课堂上邀请学生进行分享和交谈,激发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另外,教师也应当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让生物教学资源变得更加丰富且多样,例如,在学习与DNA分子结构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把多媒体课件和微课结合起来使用,让学生能够在互联网平台上,根据自身的需求来科学选择资源。

(二)与不同类型资源的整合

近些年来,生物实践教学发挥的作用越发突出,在课堂上所占的比重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这也就意味着,微课资源必然会在未来囊括更广的知识面,不同类型的资源整合将会成为未来课堂实践的主流趋势。对此,教师也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把不同类型的信息集中到一起,这样也可以弥补微课时间短,容量小的弊端,让资源与资源之间能够互相补充,相互支撑。以辅助型资源为例,这一类型的资源往往针对的是活动型和知识型资源尚未囊括的空白区域,所以教师也应当灵活开发这片领域,延伸学生的思维,形成更加完整的微课资源链。

(三)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

学科与学科之间虽然研究的内容和方向有一定的区别,但彼此的知识点却存在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所以,生物微课资源的开发也必须要与其他学科寻求共通之处,坚持开放且包容的基本原则。教师既要立足于生物教学的实际,又要懂得,如何引导学生实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迁移,例如,生物中的减数分裂知识,就与数学中的指数函数存在密切的关联,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关系,创造出更加趣味性的微课视频,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和精神[1]。

四、分析微课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方法

(一)合理设计微课内容

教师应当避免微课资源整合的重复,合理规划微课所涉及到的内容,必须要保证微课的应用符合生物教学的长远目标,深入解读生物课程的基本大纲,根据考纲的基本要求来设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案。另外,教师要充分把握班内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尽可能简化微课资源的难度,适当拓展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要保证微课资源紧跟教材的步伐,这样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展现出微课教学的价值和优势。例如,在学习与培养基有关内容的时候,大多数高中学生都已经认识到新陈代谢这一普遍现象,所以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的时候,就应当从微生物入手,介绍培养基在微生物生长中发挥的作用,然后再引导学生了解它的定义,种类和成分[2]。

(二)搭建现代化平台

微课视频的制作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力量,所以学校也应当搭建更加先进的现代化平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加全面的公共服务,让生物教师能够及时在平台上交流经验,打造出融合式的微课开发模式,形成更加积极向上的开发风气和氛围。另外,学校也应当组织多样化的微课设计比赛,要引导教师主动借助互联网平台,展开微课题的研究和分析,激发出教师的竞争意识。同时,学校也可以聘请专业人士对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为他们讲解优秀的微课作品,这样可以让教师明确自身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技巧。

(三)优化微课制作

教师要保证微课内容具有科学性的特点,除了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程度,还要满足学生对生物的基本需求,保证微课的目标紧密贴合教学的任务,把握好每个知识点所占的时间,科学分配比例。另外,微课的制作也应当凸显出教育的价值,教师不应当让微课完全取代自身的地位,而是要把它当作锦上添花的工具。与此同时,教师在制作微课的时候,也应当尽可能融入一些艺术元素,这样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加多样化的视觉享受。例如,在学习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知识的时候,由于这节课程的内容相对来讲较为抽象,因而教师就可以利用flash视频动画,把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展现出来,模拟出这两种现象的环境,让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并引导学生互相探讨和交流,让学生思考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的表现。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在微课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问题,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借助互联网平台,参考专家的点评或者是同行的点评,收集多样化的微课资源调整建议。例如,在播放完一段视频之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多种选择,可以继续重播,也可以是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选择答案。

结束语

总的来说,持续性推动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整合多样化资源的应有之策,也是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资源的合理规划,平台的构建,制作的调整这三个角度论述了微课的应用方法,充分结合了高中生物教学的相关内容,而且也介绍了不同类型的资源整合方法,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应当如何抉择,仍旧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来科学取舍。

参考文献

[1]赵开福.“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微课教学研究[J].求知导刊,2020,No.234(34):34-35.

[2]李成芳.“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微课教学研究[J].名师在线,2020,No.121(12):13-14.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戰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GS[2020]GHB1874阶段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微课应用互联网+方法分析
提升矿业类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办学优势的方法分析
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
应用微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可行性
云屏引领大屏走向“互联网+”时代
醒醒吧,为什么你玩不好“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