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蓓
摘要:我国教育体系中,法治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初中教学阶段就已经有所渗透。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置是为了加强对学生法治教育的力度,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进一步促进学生构建道德与法治相结合的思维体系。本文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法治教育对策出发加以研究,希望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对策研究
引言: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提高自我意识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学生的法律自觉,为其打良好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的重要阶段。法治教育的开展,极大程度地依托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此为学生树立强大的法治意识和观念。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
当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诸多弊端。首先是学与教之间的矛盾。初中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相对比较困难,加上其学习压力较大,面对枯燥的知识点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厌烦情绪。初中学生面对着中考的巨大压力,很难抽出时间通过识记与背诵来增强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了解,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考试所占比值较小,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其次,是授课的教师不够专业。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多半采取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将知识点讲透;而授课老师需要教授多个班级,没有充足的时间用来备课,也是造成教学质量不佳的因素之一。第三是学生主观的问题。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本身积极程度并不高,对该门课程内容的认识程度不深刻,无法构建强大的内驱力。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1.情境体验法
新课改要求为学生设计具体的情境教学,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共同辩论等多种自主化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从知识探索出发,强化对法治观念的理解。教师也可以采取辩论的形式,促使学生对法治案例有所熟悉,并能利用相关的法条来做出一定的判断,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水平。情境体验法,针对不同的学生予以不同的分类和角色规定,凸显其在知识面前主人翁的地位,强化其求知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实现法治教育的效果。
2.拓展法治教育方式
初中教学阶段,应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法律知识,利用法治宣讲活动来扩大法律的影响力,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水平。在宣讲过程中,要积极发动学生参与进来,选择得力的宣讲团成员,让其负责校园相关的法律问题的宣讲,比如校园霸凌等。这种做法更大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范本,增强她们守法观念的同时,也提供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此外,在宣讲方面还可以采取演讲比赛。让学生将法律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说出身边的法律相关的故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其综合性法律素养。
3.举办法治专题教育活动
初中生都属于未成年人,关于未成年人的法律要做好普及工作,因为该时期的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情绪和行为上尚未稳定发展,很容易触犯法律,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务必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个别学生潜在的违法犯法思想和行为给予及时纠正,进一步强化基础法律的普及程度,也为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奠定基础。
4.充分利用校园媒体
法治与道德课程的渗透,不应仅停留在上课阶段,应利用好学校媒体,进行有效宣讲。通过教师在宣传栏设置专栏来定期普及必要的法律常识,以常见的方式对学生起到正面影响的作用。教师也可利用校园广播电台,播放法律新闻,以及相关小知识,为学校创设法治环境提供平台,从实际出发,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法治观念而提供合理的场景。新媒体的广泛盛行为法律知识在校园传播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法治教师可以通过创立微信公众号、快手号等形式做到法律知识的广泛传播,以营造出更加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守法、爱法的内心愿望。
5.加强家校共建
对于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不仅要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还应将家庭教育作为抓手,激发其法治的启蒙作用。社会作为联系学校与家庭的纽带,一定也要做好助力,打好配合,丰富法治教育资源,为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提供较大的空间和学习的机会,融合多方力量,形成合力。作为新时代的家庭,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影响和教育子女,利用好多媒体技术,为法治教育进家庭提供有效支撑,并且让家长明确法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并能积极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法律知识。教师要时刻保持与家长的联系,在相关的教育上,要互通有无,提供更为科学的教育方法,确保家校互动中,保证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和思想接受法律与道德知识的洗礼。此外,要充分发挥社区作用,为家长做好发展教育的宣传,通过开展具有真实性的案例分析活动,提高家长对法治内容的充分认知,获得学习意识,并能从家长与学校的互动中找到更好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法治教育的效果,进而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增加有力举措,通过切实言行来影响孩子遵守法治,积极为家庭形成良好的法治教育氛围而努力。
学校在法治建设方面,应该从管理和教学两方面入手,要确保师生的言行均符合法律规定。学校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一定要站在法治的制高点,以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环境所服务。在班级管理中,也应制定出符合班级内部管理的制度,配合学校法治教育的大环境。法治校园的建设,要有一定的标志性的建筑物,形成行之有效的法治文化,利用好各种宣传渠道,为法治文化的创建和传播提供有效推力,进而多渠道地创设法治栏目,让法治理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中,起到影响其行为和意识的作用。学生只有在一个更加规范的法治教育氛围中,才能深入感知法治文化的内涵,进而有效接触法治教育,受到多方面的启发,从而在自身行为上形成主动纠错的认识,不断强化认知,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长成为祖国需要的栋梁之才。
结语:在初中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极其有必要,科任教师一定要充分重视国家对课程的安排,并把握住良好的教育机会,用自己的专业理念和言行影响并教育学生,采取高效且新鲜的方法,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法治教育之中,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强化了法治宣傳力度,也为社会主义法律普及工作发挥了重要力量。中学生的行为具有一定反复性,教师一定要处理好学校与家长的关系,及时纠正学生在法治和道德意识淡薄导致的诸多问题。
参考文献:
[1]沈于红.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教育的研究[C]// 2020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 2020.
[2][1]张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教育的研究[D].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19.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岔路学校 江苏 南京2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