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生军
摘 要:高中生面临高考的压力学习任务非常繁重,处于心理发育的敏感期,情绪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我国当前很多高中教师对道德教育并不重视,高中阶段班级管理中缺乏道德教育,对于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十分不利。本文着重对高中阶段班级管理中的道德教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阶段;道德教育;融合及渗透;渗透策略
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选拔主要在能力和诚信两方面,高中阶段是学生思想成型做重要的阶段。高中阶段班级管理中道德教育至关重要,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高中教师如何在管理高中课程时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采取什么方法来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鉴于上述实际的困惑,我校开展了“高中班级管理中的道德教育方法研究”的小型研究项目,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在项目研究中,高中道德教育反应出了很多问题,高中阶段班级管理中的道德教育的研究空间需要不断探索。
一、高中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整合的意义
第一,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价值,在高中班级管理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此,高中教师需要改变过去过分严格的管理习惯,以便他们能够充分展示学生的主观价值,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主观意识,增强了课堂活力,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管理活动,有效提高课程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第二,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准备。对于学生来说,上课不仅是学习的场所,还是一个小型社会。如果学生希望在课堂上健康成长,全面培养学生的社交、组织和判断能力。将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整合到高中班级管理中,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有机会在社交、生活和意志力练习中独立选择和测试。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价值观、选择能力、道德判断能力、健全心理的形成和发展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准备,针对学生的课堂管理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准备,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教育。
二、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道德教育的低效的成因
(一)对德育工作的认识不足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传统的教育观念不再适用于改革后的教育模式,高中教师在班级教育中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我国高中现阶段的德育现状是,高中教师缺乏实施德育的明確思路。在实际工作中,德育工作设计不当,因此德育工作的发展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教师必须摒弃以前的传统教育思想。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道德教育的低效的成因中,对德育工作的认识不足是最重要的成因之一。
(二)道德教育内容陈旧
在高中德育工作中,高中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是随心所欲。教学内容可以根据高中道德教育实际情况选择。此外,在德育工作中,高中教师喜欢通过引用经典故事来教育学生,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经典故事被反复引用,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导致德育工作效率低下。
(三)教育方法不当
高中教师在学生性格发展中扮演领导者和领导者的角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是保持师生之间友谊的桥梁。高中教师不仅需要通过强制性教育来提供道德教育,还需要为学生树立榜样。师生沟通不畅会导致师生矛盾,会直接阻碍高中教师的道德教育工作。为了确保德育的有效性,教师在高中德育过程中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就学生的不足提供指导,使学生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然而,就目前的教育状况而言,大多数高中教师专注于提高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对学生的管理,因此学生在学习中会养成不良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习惯,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例如,高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很多高中教师认为自己的人生阅历和教学经验比较充足,在道德教育中容易将自己的思想强加到学生身上,而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感到自己不受尊重,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从而导致对教师的抵触,加剧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冲突。
(四)制度实效性缺乏
从当前的道德教育来看,许多人将教育的有效性与教育体系联系起来,希望依靠一个固定而严格的体系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从而导致道德教育效果不佳,简单的依靠制度不能保证道德教育。因此,道德教育的核心是规则和结构的作用,道德教育是一种制度规范。很多高中教师认为只要存在相关的制度约束,德育工作就非常简单。在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道德教育的渗透过度集中在课堂式的理论知识教育上,定期的班级会议仅集中于学生对相关系统的理解,两者的结合和实行制度化的道德教育成效不佳。
由于高考的影响,班主任的工作相对繁忙,班主任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对高中生的德育工作。尽管当前高中道德素质教育得到了促进,在道德素质方面,全国范围内的教育仍处于劣势。在应试教育体系下,大部分班主任只能专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班级管理中,工作重点也放在学生的学习问题上。如果有特殊要求,高中教师才会进行相应的道德教育,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同的方法。在高中道德教育中,如果没有进行灵活的教学指导,就不可能根据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
三、高中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整合的策略
(一)鼓励学生自治
高中班级教师需要完成繁重的教育任务,还需要对班级进行管理,因此要合理规划教学和管理的实践。在班级管理中手动执行所有操作不可避免地会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并且收效甚微。班级是学生的班级,而学生是班级的主体。为了实现有效的班级管理,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治。实际上,高中生具有丰富的知识、独立的人格和良好的判断力,可以充分体验自我管理。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采用强调学生独立性和教师管理为辅的管理模式,以小组为基本管理单位,积极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实行小组管理,可以实现对学生道德教育的监督,进而全面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此外,为了确保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性,班主任应该将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德育知识整合到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形成一种积极而和谐的集体文化。必须建立制度化的管理模式,以建立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二)内化学生思想认知
在高中班级管理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独立性从思想层面积极渗透学生,使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同时,在心理层面,教师需要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和积累需求,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发展积极健康的心理。例如,班主任可以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各种专题实践活动,学生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实践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内在思想。此外,班主任可以将班级会议变成心理岗位、法律规则的礼堂,解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使学生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学习和生活态度,鼓励形成健康的心理。在道德水平上,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灌输基本的道德原则和法律知识,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在班级建设方面,班主任积极为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心理健康和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需要营造和諧、进取的相互支持和良好的课堂风格。
(三)个性化指导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是不同的。因此,在管理高中班级时,教师不仅必须为小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道德教育,还必须尊重个别学生之间的差异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德育辅导。基于对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特殊情况的全面理解和关注,及时在心理和道德层面上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偏差和问题进行计时。在高中班主任技能德育工作中需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心理,以提高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高中德育工作能够促进他们健康的心理形成,提高班级管理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四)转变教学观念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效主要与教师的思想观念有关。因此,教师需要更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概念,正确理解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目标、过程和目标。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方法,但是直到现在,许多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上都采用了单方面的教学方法,高中生学习热情无法调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科目可能较少。但是,不仅要记住本书的内容,而且要注意高中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感受和经历。教师需要以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来训练高中生,以便全面提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师需要改变以前的观念,重视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
例如,在高中的思想政治课中“诚信”教学中,书的内容是相对抽象。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对各种考试、公司,个人贷款等方面不诚信的例子。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他人的利益,而且会影响一个人的信用,甚至影响信用记录,直接影响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全面提升高中生的诚信问题。教师需要改变思维方式,使高中生对于诚信带来的影响具有更直观的了解,使高中生的思想政治课更加热情。
(五)加强生活化教学
思想政治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高中生的行为由意识形态决定,高中德育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行为习惯。为高中思想和政治课程创建以生活为导向的课程,符合当前德育的主要趋势。同时,高中教师需要需要重振道德教育,向高中生传授道德教育知识,而不是脱离现实生活,使德育教育与高中生的生活融为一体,将生活概念融入高中的思想政治课之中。在以生活为导向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首先要培养高中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其次是不断扩大高中生的生活中的德育影响,最后是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充分的利用教育资源。
随着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新课程的推出,教师可以使用多个生活主题来指导高中生思考德育问题,还可以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上创造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选择与高中生生活相近的场景,让高中生对德育问题进行思考。
例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尊重法律和形成法律意识”教学中,思想政治教师要向学生传播正确的法律意识,能够更好的帮助高中生树立健全的法治观。教师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的非法活动来帮助学生分辨什么行为是违法行为,例如酒后驾驶、赌博等,让高中生意识到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培养高中生树立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结束语
高中生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作为德育的实践者,应该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充分理解了现代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德育方法必须不断创新。高中教师应该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全面提高高中德育教学的效率,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宋明宇.高中阶段班级管理中的道德教育探析[J].教学论坛,2019,11(02):188-189.
[2]李晓军.浅析语文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及渗透策略[J].教育论坛,2018,9(16):154.
[3]王建国.语文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及渗透策略的创新[J].教学研究,2018,10(15):38-39.
课题:甘肃省教育科学 “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
课题名称:“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班级管理的实践研究
课题立项号:GS[2020]GHB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