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全胜
【摘 要】“管理学”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资源,教师若能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给学生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达到教书和育人的双重效果。根据该课程特点,明确该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在挖掘该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实现协同效应方面上形成了相应的实践路径,包括根据管理学课程的特点、教学内容和社会热点问题挖掘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提升教师自身各方面素质,避免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
【关键词】管理学;思政教育资源;协同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1]我们工商管理教研室在“管理学”课程思政探索中, 越来越清晰认识到, 提升工商管理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成效, 必须充分发挥讲堂的主阵地作用,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要坚持立德树人,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的要求,“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立体化育人转型” [2],化解“思政课程孤岛化”困境,消除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两张皮”现象,实现协同效应。
因为“管理学”对学科建设和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至关重要,所有高校管理类专业都设置了“管理学”课程,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因此,如何挖掘“管理学”这门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管理学课程简介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研究和探讨各种社会组织管理活动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这些基本规律和科学方法对所有管理领域都具有普遍适用性,是管理学科群中最为基础的学科,是管理类各专业方向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管理学”课程体系主要围绕着管理职能的内容展开,同时也介绍了管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现代管理发展的新趋势。除此之外,“管理学”课程还具有非常强的德育教育功能,使学生能够树立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管理职业道德。
二、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理念
近年来,广州工商学院在构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体系方面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并且把它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本质要求。随着“管理学”课程体系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更好地推动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需要以构建大学生德育一体化体系为抓手,坚持校长邝邦洪教授提出的“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大力推进“进课室、进图书馆、进实验实训室、进体育场馆、进社会”的“五进”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
通过”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广到课堂,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得实处,加强课堂思政教育,结合课程中相关部分尤其是中国在互联网+企业管理领域取得的丰硕的创新成果及成功案例,以及激烈竞争市场环境下不断创新和坚持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良好思想品德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进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挖掘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探寻协同效应的实践路径
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我们尝试对管理学课程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挖掘该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实现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效应。
(一)根据管理学课程的特点来针对性地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
从管理学课程来看,几乎都是英美等西方国家研究发展的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的管理思想总结、学习与研究的比较缺乏。从思想政治教育层面来看,课程学习知识点主要是西方理论与思想,这不仅不利于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可能存在潜在的意识形态教育风险。因此,在以管理学课程为代表的人文社科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体现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将课程思政贯穿于其中。我们专业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引领,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外社会现象对比中,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跨文化思辨能力。
(二)根据教学内容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
《管理学》以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为主线,与学生学习生活联系密切,在课程育人方面具有独特的功效。
管理学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较丰富,主要表现在:①马克思主义哲学;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管理智慧;④个人素养和职业素养。如工匠精神、敬业精神、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等;⑤借助特定情境,融入思政元素。
我们借助全民公祭日,让学生感受红色文化,体会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情景和庄重氛围,衬托和彰显课程主题;让学生从国学中学习中国历史中的管理智慧、从党史中学习组织管理经验、从实践中学习自我管理工具,在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九大精神、党的优秀组织管理经验等内容,通过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介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按照管理的规律进行科学的思维,成为本课程素质目标定位。
(三)根据社会热点问题,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
授课过程中,适当补充社会热点问题的学习与讨论,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德。例如,当前全国以及全世界都处在防疫抗疫的环境中,出现了不少抗疫英雄和先进事迹和反面案例,这也是可以利用的很好的思政教育资源。
(四)提升教师自身各方面素养
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思想政治理论水平。通过集体培训、思想政治教师讲课、党员带头示范,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将德育目标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注重教材、教师和教学三大关键要素,定期在教学团队中开展培训和讨论,积极探讨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共建共享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等。
进一步熟悉网络课程平台与新媒体平台,更好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充分发挥现代化网络技术的优势,探索课程思政新路径。
(五)避免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达到“润物细无声”
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是为了思想政治教育,容易使学生产生抵御心理。必须处理好立德树人的共性要求与专业行业人才培养的个性要求的关系,“把教书育人的宏观要求与本校、本学科、本专业和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要求、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6]避免教条主义的照搬照抄和形式主义的表面文章”。
【参考文献】
[1]焦艳辉,李隽.全面推进课程思政 着力提升育人实效——烟台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教育(高教),2020,(06).
[2]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教育理论导刊,2017,(01).
[3]管理学基础.百度百科.
[4]《党课:张智强教授来院作 “课程思政”专题讲座 - 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教师党支部 - 思政网育人号》
[5]章秀琴.“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6).
[6]李丹.三維视角下“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