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探索

2016-12-13 03:00王伟白珊珊
出版广角 2016年16期
关键词:协同效应区域经济高等教育

王伟 白珊珊

【摘要】在科技不断进步、经济飞速发展、全球化趋势锐不可当的今天,人才成为各国、不同区域竞相争夺的稀缺资源。因此,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问题不可避免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一书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立足于实证研究,从全新的视角诠释了这一问题,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关键词】人才聚集;区域经济;协同效应;高等教育

【作者单位】王伟,青岛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白珊珊,青岛大学商学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问题自古以来便是治国安邦的重中之重。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诸葛亮在刘备仓促离世后独力支撑蜀汉数十年,无不彰显着人才在国家长治久安方面所起到的不可磨灭的作用。在科技不断进步、经济飞速发展、全球化趋势锐不可当的今天,人才更成为各国、不同区域竞相争夺的稀缺资源。因此,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问题不可避免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一书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立足于实证研究,从不同的视角诠释了这一问题,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一、从整体概括到具体多层次探究

全书一共七章,分别为“人才聚集对区域性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研究”“人才聚集对高新区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作用研究”“人才聚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研究”“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协同关系探究”“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探究”“我国高等教育人才调配机制研究”“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对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理论模型构建与机制的研究”。其中,前三章主要阐述了在区域性创新效率、高新区智力资本、战略性新兴产业三个领域中,人才聚集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及提升作用。在这一部分,作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整合与分析,系统地阐述了人才聚集的内涵、动因、效应,人才聚集、知识溢出与创新效率彼此之间的关系,区域创新效率的评价机制,高新区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的耦合效应,以及人才、创新与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等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在人才聚集方面,作者认为人才聚集是人才流动的一种特殊行为,其动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要素。书中对人才聚集的内因从资源禀赋、人才环境、收入因素、政治因素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为各区域吸引人才提供了基础理论和方法指导。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中西部则相对落后,其中原因可从书中窥见一斑。通过对人才聚集、知识溢出和创新效率三者之间关系的探究,我们可以知道,一方面,人才聚集可以直接影响区域创新效率,对此作者分别从区域分布、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等不同视角给出了例证;另一方面,人才聚集所产生的知识溢出效应间接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评价区域性创新效率、探究高新区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的耦合效应时,该书采取了数学模型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为最后的结论提供了数据支撑,因而更容易令人信服。在对创新能力的评估中,作者从专利的数量(产出)和质量两方面入手,克服了一般学者只注重数量的缺点。耦合模型则揭示了三分法下智力资本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关于人才聚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作者认为,变革和机遇总是存在于每一次危机背后,如次贷危机的爆发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在这一章,该书分别对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六个新兴产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建议,这对各产业在实践中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二、从表层到内里的根源式调查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思国之安者,必浚其泉源”,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的智力支持和合理分布,核心在于人才聚集效应的实现,而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因此,要从根本上实现人才聚集的巨大效应,必须从教育入手。《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一书抓住了这一根源,它没有简单地局限于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而是将我国的教育事业纳入这一系统中。

在人才培养方面,我国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人才培养体系趋同、学科专业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误区和学生人均资源有限等问题。大学不是生产线,不能采用完全一样的生产模式,然而相似的办学目标和专业设置使得不同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拥有相差无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与社会的现实需要脱节。同时,在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各高校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误区不仅导致了市场上应用型人才的缺乏,也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少大学生认为只要在每学期的期末考前认真复习好理论知识就算对自己交了差,四年下来不但没有学到实质性的内容反而浪费了大好光阴。这一痼疾也是导致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在“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探究”一章中,作者对我国的区域教育现状进行了总体分析,提出了“多层次”“宽领域”的终身教育发展观。同时,该书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调配机制进行了重点研究,指出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人才培养问题和人才流失问题。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命脉,人才流失必然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我国目前不仅高端人力资本的存量远远不够,而且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作者在书中指出,虽然人才流失在短期内对我国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充分的智力环流会使积极效应大于损失。笔者认为,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任由高技能人才流失,应该加强对关键领域人才的保护。

三、从理论到实证的现实性分析

与大多数学者偏向于理论研究不同,该书最大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证紧密结合。在研究人才聚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时,作者对生物医药产业、软件产业、集成电路产业、云计算产业等六个新兴产业从产业发展概况、人才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方面着手分析,提出强化人才分层、产学研结合等一系列措施,针对性与可行性较强。

此外,该书还以青岛市为例对我国的教育人才就业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主要在青岛市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七所大学进行,对各高校的专业招生、师资力量以及教学平台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同时,该书在毕业生去向分布、毕业生留在青岛工作的意向、毕业生工作单位意向等方面也提供了真实有效的数据资料,并根据“关于就业的影响因素”这一调查的结果,对影响就业的特殊因素——社会资本进行了重点分析。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关系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具有普遍性,其中最重要的社会资本是父母,这说明人际代传关系在大学生就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针对这一现象,作者认为,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当拓展大学的社会资本,为学生发展社会资本提供相应的平台。与此同时,政府也应当加强就业服务,弱化社会资本的影响力,促进就业的公平。

最后,该书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对于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理论模型构建与机制进行了研究。作者从产业聚集、社会治理和管理的角度分别阐述了协同效应。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是单向的,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对人才产生强拉力,促使人才聚集;另一方面,人才聚集效应会反作用于区域经济,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产生1+1>2的效果。针对山东半岛经济现状,作者指出,科技人才的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同时,作者给出了相应建议。首先,应该大力发展本土教育,确保资本存量;其次,积极引进国际人才;再次,采取全力吸引人才回流、加强人才引进、改善人才教育环境、协调人才产业匹配等措施。这些建议不仅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具有启示作用,对我国其他区域的发展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1]牛冲槐,牛夏然,牛彤,等.人才聚集对区域创新网络影响的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8).

[2]田帆,方卫华.人才流失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基于金砖四国的面板数据[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

猜你喜欢
协同效应区域经济高等教育
中国整体与区域居民收入周期的协同效应分析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矿区老年群体健身方式的协同效应分析
共同配送协同效应评价体系构建
火山岩气藏体积压裂多裂缝协同效应及控制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