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心理学异常和情感障碍观察

2021-09-10 14:51张红伟张云吕俊丽
智慧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

张红伟 张云 吕俊丽

摘要: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心理学异常和情感障碍。方法:研究时间2019年4月-2021年7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10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神经心理学特征评分,及汉密尔顿焦虑、抑郁评分。结果:研究组HAMA、HAMD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神经心理学特征各项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心理学异常和情感障碍均高于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因此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积极治疗的同时,心理治疗、神经干預等具有积极的作用,对患者的后期恢复有一定的临床作用。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心理学;情感障碍

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伴有记忆力、计算能力、认知功能减退等情况,对日常的生活有着一定的影响。随着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发现,中老年的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的趋势,这与中老年记忆力减退等是否有关系成为关注的重点。脑血管发生后,主要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对于认知功能减退的预警信号成为关注的重点,缺血性脑血管病伴发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需要有敏感性高的神经心理评估量表来识别,以便做到早期预防、早期干预。本文主要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心理学异常和情感障碍,研究时间2019年4月-2021年7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10例为研究组,现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信息

研究时间2019年4月-2021年7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10例为研究组,年龄49岁-78岁,平均(63.29±2.13)岁;男性59例,女性51例。选择同期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年龄46岁-79岁,平均(63.54±2.02)岁;男性52例,女性48例。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神经心理学评估方法及判定标准:采用MOCA评分,对受教育年限在12年及以下的被测试者加1分,最高得分30分评分越低说明情况越严重。

情感障碍评估: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量表包括14个项目,7分以下无抑郁,评分越高说明抑郁情况越严。

1.3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资料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神经心理学特征比较

研究组神经心理学特征各项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研究对象情感障碍评分比较

研究组HAMA、HAMD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几年我国老龄化人口趋势的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现明显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患者的健康、生活等多方面造成严重影响。早发现、早治疗,预防重于治疗是现代的临床理念,血管性认知障碍(Vas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概念是针对痴呆前期提出的,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伴发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需要有敏感性高的神经心理评估量表来识别,以便做到早期预防、早期干预。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HAMA、HAMD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神经心理学特征各项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会造成病灶的周围出现缺血半暗带,血流的灌注降低,脑缺氧加重,神经元坏死,造成大脑结构、功能的改变,对认知等损伤加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最常见的受累认知区域一精神动力速度、额叶执行功能最为常见,且原因主要与皮质下病变破坏了执行功能相关的额叶,额叶执行障碍中信息处理速度、概念的形成、转换、工作记忆能力、抽象思维等方面的损害更为严重突出。MOCA量表由纳斯尔丁等根据临床经验,并结合MMSE的认知项目设置和评分标准制定,增加词语流畅性测验评定词语记忆,仍然用词语延迟记忆反映情节记忆,增加了数字广度测验评价注意力等,测评的执行能力更强,对患者的神经心理学方面的异常测定更具有反映性。

焦虑、抑郁是脑卒中常见的情感障碍,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焦虑、抑郁的情况会更严重,可能与解剖结构的基础,缺血性脑卒中的缺血状态对局部组织神经的影响,脑血流的改变等机制有关系。缺血性脑病大部分患者在积极治疗后仍遗留部分功能障碍,如语言、吞咽、行动功能等,继而造成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失去对未来生活的期盼;另一方面,缺血性脑病由于缺血情况的发生,患者的大脑皮质功能发生紊乱,高级神经系统对情感的释放失控。因此对于缺血性脑病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心理干预应给予充分的重视,通过心理干预手段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引导患者进行表达、发泄,继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患者情绪的改善,使得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正常发挥,情感障碍得以改善和提高预后。脑缺血发作患者都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电子断屏扫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期局部功能有改变而无组织病理改变即可显示阳性征象。这些研究均提示由于缺血导致了大脑高级神经功能异常。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心理学异常和情感障碍均高于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因此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积极治疗的同时,心理治疗、神经干预等具有积极的作用,对患者的后期恢复有一定的临床作用。

参考文献:

[1]万婷玉,王丹,任庆华,王艳竹,任志军,李孟修.缺血性脑卒中出现脑白质疏松和认知障碍的风险分析[J].吉林医学,2021,42(07):1634-1636.

[2]张俊,马将,李红,梅浩男.卒中恢复期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认知障碍的关系[J/OL].重庆医学:1-8[2021-08-0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097.R.20210709.1234.006.html.

[3]郑容. 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诊断与治疗[N]. 大众健康报,2021-03-25(018).

[4]邱晓雪,陈红霞,李世文,林杰.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卒中杂志,2021,16(03):272-277.

[5]白素民,李永浩.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发生卒中后抑郁及焦虑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7):85-86

[6]王鑫,孙彩花,徐旸,等.卒中后认知障碍小鼠胆碱能神经环路组蛋白乙酰化内稳态失衡的机制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5):621-628.

猜你喜欢
缺血性脑血管病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45例临床观察
阿托伐他汀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二级预防和干预效果评价
脉搏波传导速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老年后循环缺血中的检查意义分析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特点分析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观察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在急诊绿色通道下采用血管内介入灌注的临床疗效
间接血管重建术治疗侧支循环功能不全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