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燕,女,1971年11月出生,江苏常州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常州市钟楼区刘海粟幼儿美术教育集团园长,兼任钟楼区早期教育指导中心主任,曾获“常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常州市教育管理拔尖人才”“常州市学科带头人”“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常州市特级园长”“江苏省教科研先进教师”等荣誉称号,领衔主持研究省级重点课题“构建以传统武术为特色的幼儿园运动课程的实践研究”获常州市主动发展项目二等奖,研究团队获钟楼区重大贡献奖;率领团队建设的园所网站获江苏省网站评比一等奖;主持省教研室重点课题“拙趣理念下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实践研究”研究项目,获常州市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及钟楼区创新团队奖。
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学前融合教育是让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接受相应的保育和教育。自2018年起,融合教育逐步在常州市钟楼区公办园刘海粟美术幼儿园实施,幼儿园以班级一日活动各环节的开展为基点,为所有儿童创造积极互动的机会,促进了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的沟通与交流、合作与互学,从而达到共同健康成长的目的。
一、特殊儿童为何“特殊”
(一)家庭教育因素
小班幼儿入园一个月左右,教师在幼儿一日生活和游戏活动中发现其差异:认知能力很弱、无交往能力等,通过和家长的深入交流后,教师发现了特殊儿童产生的几点原因。
1.家长的接受程度
家长对特殊儿童的接受程度一般分为不接纳型和忽视型。第一,不接纳型。家长看到了孩子表现出来的问题,如说话反应迟缓、眼神游离等,把孩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归纳为年龄尚小,要给予其成长的时间,而且多次回避现实原因,并要求教师在幼儿园多加照顾。第二,忽视型。这样的家长只看到孩子的可爱和天真,忽视了对孩子在该年龄段整体发展情况的关注,认为孩子的天性就是这样。通常,忽视型的家长都坚持自己的教育观点,不轻易接纳教师提出的教育配合意见。
2.家长的教育方式
家长对融合教育的认知决定着特殊儿童的早期干预,如果家长不采取积极有效的家庭教育引导方式,耽误了幼儿早期教育的时间,将对特殊儿童的矫正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有的家长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特殊儿童产生的一些情况会越来越有好转,于是把孩子送入幼儿园后,就完全交由教师来教育,不积极和教师交流,也没有利用休息时间对孩子进行家园接力式的培养。久而久之,特殊儿童的一些表现非但没有得到纠正,反而越加严重,错过了最佳的教育干预时间。
(二)幼儿园实际因素
“二孩”政策开放后,学龄前儿童数量逐渐增多,在续建幼儿园没有真正投入使用的这几年,幼儿园的班额人数较多,导致幼儿园在重点关注有听力障碍、自闭症倾向儿童的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
例如,一位自闭症儿童在集体活动中会突然大喊大叫,行为不受控制,影响集体活动的正常秩序,需要一位教师及时安抚,而且该儿童无法参加正常的教学活动。有时该儿童会往室外跑,或是在教室的某个角落里独自玩玩具,其他儿童受其影响,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班级中一位教师单独照顾这位特殊儿童,那另外一位教师就要照看班级其他儿童,班级的常规培养工作就难以正常开展。
(三)行为症状难以准确判断
通常情况下,幼儿教师能在一两个月的教学中发現特殊儿童的问题,但是对一些特殊的隐性问题难以判断,如疑似多动症、疑似轻微智力障碍。尤其是在行为症状相对较轻的情况下,幼儿教师就更难判断了,需要请专业医生进行诊断。但是,如果家长不同意孩子到医院接受治疗的话,就有可能会影响该儿童的正常发展。
二、融合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路径一:发现问题——落实日常观察
刘海粟美术幼儿园是一所以美术为特色的幼儿园,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快乐,在美术中感受生命的色彩。教师对幼儿的学习、生活、游戏进行观察、记录,有助于分析幼儿的发展特点,发现问题所在。
以中班小鱼老师的观察片段为例,国庆长假后,幼儿在建构区谈话活动中分享自己的假期趣闻,小紫拿着雪花片在一旁独自玩,五分钟没有参与同伴的谈话,教师跟她说话,她只是眼神空洞地看着一边的柜子,没有任何沟通和交流行为。
观察分析:教师连续观察小紫三次,每次三分钟,一个月中重点观察了小紫6次,每次均发现小紫有发呆、无交流的游戏状态,教师和其他幼儿主动与其进行交流,小紫都是无动于衷,对任何人都不理不睬,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结合小紫在幼儿园的表现,教师和家长进行了交流,教师的观察时间、观察内容、观察分析都体现了其专业性,在交流中从问题入手,抽丝剥茧,帮助家长找到了小紫产生特殊行为的原因:父母工作繁忙,孩子平时由奶奶带,而奶奶常年孤身居住,平时不善言语,在带孩子过程中很少与其进行语言沟通,也没有带孩子和同龄儿童玩耍,而父母每天晚上下班回家基本八九点钟了,看不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特殊情况。找到原因所在,就能对症下药,之后,家园共同携手对幼儿进行融合教育。
(二)路径二:提供支架——成立“星心心理工作室”
以解读童心、悦纳同伴、和谐亲子关系为宗旨的“星心心理工作室”于2017年成立。该园级工作室的领衔人是二级心理咨询师,其带领园内一批爱好心理研究的年轻教师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在幼儿的个别化学习中,教师充分地观察幼儿,解读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行为的特殊表现与需要。2019年2月,“星心心理工作室”逐步开展针对幼儿园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探究活动,具体内容涉及融合教育课程的开展、融合教育个别化案例观察研究等,为融合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支架。
三、开展融合教育的策略调整
(一)教师定向培养——提升专业素养
幼儿园借助市区级平台,在教师的专业培养方面做了规划。“星心心理工作室”的领衔人参加了市级融合教育的相关培训,结合自己学到的知识对工作室成员进行培训,让更多的教师从理论认知开始,对融合教育的实质形成概念性理解。目前,工作室有两位教师为定向顶层培养,四位教师定为助教培养。在未来的日子里,幼儿园还将邀请各级各类专家对工作室的规划和发展进行指导,使工作室更好地服务于幼儿园融合教育。
(二)教师跟进侧重——减负增效
班级教师发现特殊儿童的症状,并进行深入观察和分析后,除了与家长一起探索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外,也需要在课程设置、游戏实施方面进行一些调整,比如,在区域内设置不同的材料和任务,供特殊幼儿选择。以美术区为例, 疑似自闭症儿童小白在前期学习绘画会乱翻材料,导致美术区域活动无法正常有序开展。教师发现其最喜欢撕纸,于是在美术区域放置了一个筐子,里面放入少量纸张。这样安排活动材料是以小白的爱好为基点,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并逐步添加辅助材料,如轻黏土、胶水棒等,引导他创作出更多的作品。这个例子说明,教师通过观察,找到幼儿的兴趣点,然后围绕其兴趣爱好开展有针对性的融合教育,可以使特殊儿童的行为有一定的好转。
(三)改造融合教室——软硬皆施
1.营造适宜的整体环境
从当下的幼儿园一日活动内容来看,对特殊儿童进行融合教育的时候,教师可以依托户外运动环境、教室游戏环境、同伴共玩环境等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回归幼儿园进行融合教育的初衷,让幼儿在自由宽松、愉悦开放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2.建设融合教育室
目前,幼儿园融合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借助“星心心理工作室”,我们力争在两年内得到上级领导部门在资金、人力上的大力支持,通过教师的专业提升和家园工作的携手努力,实现融合教育硬件设施的达标。
融合教育的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幼儿园开展融合教育是新的任务,不仅需要有新的教学方式、课程材料,还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与高品质的课程设计,同时要转变教师、家长、幼儿的思维,需要各方的配合与努力。融合是一种态度、一段思维、一项目标、一组观念。每个幼儿都应该有自己的生命色彩,而教师就是调色盘,要尽全力促进幼儿的发展,让每个幼儿都展现出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