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亮
这是发生在21年前的故事。
寂静的教室里,老师突然怒气冲冲地把书一摔,瞪着滚圆的眼睛,冷酷又可怕。
发生什么事了?
原来,教室后排一位男孩,刚才一直低头写着些什么,压根儿未曾听讲。
突然,老师悄悄踱过去。那男孩敢情是写得正入迷,丝毫未曾发觉。一下子,老师迅速从男孩手下拽出一张纸条。
蓦地,空气似已凝固,同学们大气不敢出。然而,他们心里尚没反应过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只见,老师睨视着正战栗着的写信男孩。继而,在众目睽睽之下,老师瞟著纸条上的文字,用怪异的音调读了出来——
小丽,
我爱你。
可是我不敢说。
我怕我说了,
我马上会死去。
我不怕死去,
我怕我死了,
再没人像我这样爱你。
……
“扑哧!”静谧的教室,有一个同学委实按捺不住,竟然喷笑出声。
而那平日里一向勤奋的、名叫“小丽”的清纯女孩,方才正在整理自己的笔记,还被蒙在鼓里,毫不知情,好一个“冤大头”。刹那间,感到莫名其妙的她,让笑声给惊醒,被全班同学齐刷刷的目光凝住。恰似晴天霹雳,来不及多想,女孩赶紧把脸蛋藏于书堆之中,羞得闭紧眼睛,犹若一只羔羊,惶惶然,完全不知所措。
那男孩呢?
不知几时,他早已把头伸进窄窄的课桌里,身躯哆嗦得如同筛糠。
接下来呢?
校长室内,那近乎木然的男孩、女孩被拽了进去。不知是哪一位老师,弯腰用粉笔画了两大圆圈,命令他们在圆圈里立正站好。
受训开始了。
“哎呀呀,平时装得老老实实、单单纯纯的,看不出来,还是个小流氓。哼!说,谈过几次恋爱?”
男孩赤脸无声。
“胆肥了,说不说?不说蹬死你!”
女孩啜泣起来。
“不准哭,不要脸的东西!”
……
第二天,教室内,男孩、女孩不见了。
校会上,迎着朝阳,校长举着那刺目的纸条,高高地站在升旗台上,对着全校学生厉声训话:“小小年纪竟敢谈恋爱,还想读下去吗?还要不要毕业证?哼!”
第三天,男孩、女孩没有到校。
第四天,男孩、女孩依然没有来。
此后的一天又一天,座位都空着,他们还是没有出现。
校园静默着,校长似乎忘了,老师没有过问,同学们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无尽的牵挂与担忧,却无人敢言语。
……
21年过去了,那男孩一直未曾走出“写信”的阴影,始终抬不起头。他患了抑郁症,一直未婚,不爱说话,害怕见人,几近失去言语能力,孤苦可怜得宛如一个乞丐。
小丽呢?
小丽,是我的表姐。当年像水一样干净的学生,那时成绩优秀、怀揣理想的她,现在过得不甚如意——一身灰泥,满脸憔悴,终日在田间为衣食、生计奔忙。
每每逢遇我,她常常挥一把汗,仰望着天空,自言自语道:“这个世界,要是没有学校,该多好啊!”她边说,边开始落泪,随即蹲在地上,颤抖着肩哭成了个泪人。我痛苦得扭头,无言,风雨也哀号。
青春期萌动,何其微妙,何等沉重!这是永远绕不开的教育话题。事实上,花季岁月的青涩之举,属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懵懂、神秘、朦胧但却正常的身心表征。常言道:“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对此,教育工作者应冷静地换位思考,不可盲目地聚焦放大,也不必过分地指责。
如何直面、正视和处理学生青春期萌动这一敏感问题,是成长之盼,是教育之重,也无疑考验着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智慧。毕竟,一旦火急火燎地处置,势必造成学生的心灵创伤,甚至造成教育之患、灵魂之痛,后果往往是一种灾难。教育比天大,成长无小事。此情此景,老师必须三思,不能不慎!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对学生青春期萌动的迹象,教育工作者有时需要必要的沉默,有时需要适当的宽容,有时需要真诚的留白,有时也需要睿智的忽略;万不能公然曝光而大化于天下,也不宜在公开场合高调且仓促处理。最好在私下适时相机地点拨、启发和引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方面,让学生理解:青春期阶段,渴求与异性交往,生发一些纯真、美好的情愫其实很自然,并不奇怪。但实情是,这宛若酸涩的青果,不成熟,万不可因此沉溺,迷恋得无法自拔。可以试着把曾经的萌动藏在心里,留作美好的成长记忆。另一方面,使学生明悟:前途还在远方,未来正在呼唤,必须理智地把此般萌动控制在正常的同学关系层面,以保证自己能够自始至终地把心思专注于学习,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依凭一颗圣洁的心,轻轻地走进青春期学生的心灵,既实现人格对人格的感召、灵魂对灵魂的唤醒,又达到对学生隐私的尊重,对学生尊严的呵护,对学生成长的引导。同时,在此基础上,帮助处于情感困惑中的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使其在理想之灯的引领下,平复心绪,走出迷茫,明晰方向,步入正轨。
孩子是一张白纸,有些伤痕永远无法消除。因此,请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对待孩子们的心灵。
期盼更多的人能看到这篇文章,因为,对青春期萌动的处置,有一种伤害,叫“嫩草上跑马”。此率性处置方式,貌似“快刀斩乱麻”,实则“反教育”、愚昧、唐突和粗野,不仅达不到解决问题的意图,反而可能导致始料不及的后遗症。若是不经意间,对学生人格的贬低、尊严的羞辱,使学生一生被蒙上难以磨灭的阴影和苦楚,甚至不堪承受之痛,岂止是可怕!
(作者单位:云南省泸西县金马中学)
(插图:谭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