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生成机理和应对策略

2021-09-10 07:22蔡薇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应对策略

蔡薇

摘  要:目前,公众对社会重大事件会予以很高的关注度,大学生是社会热点话题中的活跃群体,网络是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本文主要论述了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生成机理和应对策略,深入探究网络舆情发展情况,从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与法治意识角度出发,构建多元化主体的应对体系。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生成机理;大学生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3-0056-0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高校管理与大学生网络舆情之间形成了紧密联系,信息技术让学生对网络舆情的参与更方便,不会受到时间与空间的束缚,但也提高了对大学生网络舆情应对的难度。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生成机理

(一)大学生网络舆情演变过程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并非突然形成的,经调查表明,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演变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形成期、快速发展期、高潮期、回落期和消亡期。事件刚发生时,由于知道的人较少,鲜少有人讨论,网络舆情的热度偏低,但随着事件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渴望得知事件的更多消息,网络舆情会快速扩散,这一时期属于舆情急速发展期,随着网络舆情波及范围逐步扩大,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此事,扩大了事件的影响范围,此时便进入了舆情集中高峰期,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舆情热度逐渐下降,大量真实准确的信息公之于众,群众情绪逐渐平复,传播速度减缓,人们逐渐淡忘,网络舆情也慢慢消失。网络舆情从形成到爆发时间通常很短,仅需一两天时间,但平息下来却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 [1]。

(二)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形成

网络舆情的形成常以某一公共事件为载体,其形成具有很强的突发性,人们很难预料某一事件网络舆情的形成。在舆情之初,部分人员会根据已获取的信息对此次事件进行点评,此时舆情以信息方式传播,当信息公布之后,与事件利益相关的网民便展开激烈讨论。受影响的群众为获得心理平衡,故而要利用网络传达自己的观点。高校大学生对公众事件的观点相对独立,因此影响范围较小,若传播给更多大学生,会引发大量跟帖。现实社会中有很多网民会将事件上传到网络中,当引发学生的关注与评论,则会出现大学生网络舆情。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一)建立舆情联动工作机制

大学生网络舆情是高校内部的重要课题,影响着高校的平稳发展,对每名大学生都会造成深远的影响。高校网络舆情在出现后若无法有效引导,会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高校信息交流不畅的问题,难以及时找出问题源头,造成问题愈发严重。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并不是简单的工作,需要多方面协调配合,学校领导要予以重视,构建各级舆情工作联动机制,保证信息沟通的流畅性。高校应加强组织领导,由党委统一协调,构建网络舆情引导小组,建立网络舆情办公机构,探讨确定管理模式并贯彻实施。为防止信息重复收集与传输错误,高校应明晰各方权责,达到各部门信息互通,各部门需有全局意识,应强化各部门间的合作,达成高效率的管理运作,促进舆情信息的高效传递。对较为严重问题,应在第一时间关闭网站服务,并向上级汇报 [2]。

(二)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主流媒体拥有较高公信力,现阶段我国权威主流媒体数量繁多,形式各种各样,当网络舆情事件出现后,相关教育部门与高校要積极同主流媒体进行沟通,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在大学生网络舆情事件出现之初,高校需要同主流媒体进行充分交流,借助新媒体传播的方式,及时公布事件的权威信息,抢占舆论高地。如果高校一味封闭内部消息,则会造成事态恶化,学校管理会因此陷入被动局面。此外,主流媒体应及时跟进,深挖错误信息的来源,调动其他群体与社会组织进行正面宣传,以正确引导舆情的进一步发展。

(三)构建多元主体协同体系

应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不仅是学校一方的任务,还需要多方协同。多元主体协作是指高校与相关教育部门要强化思政、网络道德与科学知识教育等内容的宣传。大学生要不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强化法律意识。在应对网络舆情时,不能仅依靠学校的力量,这项工作的复杂程度高,难度较大,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但并非否定学校的作用,相反其更强调学校的主体作用,学校要联合社会各界建立完整的大学生网络舆情应对系统,从而更好地引导网络舆情事件。

合作理性是合作得以达成的基本动力,合作理性的养成是网络舆情多元主体合作达成的前提。社会组织要强化合作理性,大学生要具备团队意识,积极参与网络舆情的应对,提高重视程度,新时期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网络舆情事件的参与者,甚至会逐步成为网络舆情的传播者。因此,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应对需要全社会成员共同参与。秉承政府指导、学校主导、社会参与、媒体辅助的原则,共同建立起一个全社会参与的舆情联合应对体系。

(四)组建高素质舆情工作团队

相关部门应完善网络内容建设,强化互联网管理,设立网络规范标准,推动网络规范合理运行,为落实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提供政策依据。新媒体时代下,网络信息传播渠道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在舆情爆发初期,合理的引导是网络舆情消退的重要方式。网络舆情工作团队是舆情发展的观察者与引导者,是强化网络规范高效运行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舆情处理团队应对紧急舆情事件,更好地维护高校声誉。舆情监测人员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敏锐的洞察力。在实际工作中,学校要督促监测人员时刻营造积极、乐观的网络舆情氛围。学校应尽快制订关于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测人员管理的各项制度,让管理有章可依,明确工作内容,构建考核评价体系,设定激励机制,提升自身素质,促进人员间的相互学习,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通过一系列举措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使舆情监测更加高效。

(五)形成学校监测舆情的主动意识

新媒体时代,借助QQ、微信等社交工具,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更为多样化,其信息量大,获取速度较快。对于突发事件,学校不应采取隐瞒的态度,而应在公共平台上及时发布真实信息,使得高校占据主动权,对已发生的网络舆情形成有效监测,有助于改善高校形象 [3]。

学校要改变传统理念,建立优质的管理与服务关系,构建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并获得多数学生的认可,借助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高校应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在舆情产生初期进行引导,对已爆发的网络舆论,也可迅速制订应对策略。学校在获得学生支持的情况下,可以了解整体的舆论发展方向,使之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六)提高学生辨别能力与法治意识

在大学生网络舆情中,大部分学生只是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但网络中存在别有用心之人,企图通过网络舆情事件博人眼球,利用谣言实现自己的目的,当前环境下,应对大学生网络舆情,要强化学生对网络舆情的判断力。

提高学生对网络谣言的辨别能力。网络谣言煽动性较强,但对于立场坚定、辨别力高的人群来说,其受网络谣言的影响较小,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若缺乏理智分析的能力,易被网络中的各种谣言所诱惑。若大学生具备基本常识与判断能力,当面对复杂的网络信息时,潜意識中会有防范心理,会大幅度降低网络谣言的蛊惑力 [4]。

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法律是约束大众的规范准则,若制造网络谣言、混淆视听,引发了社会混乱,便构成了犯法。若大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能很好地管束自身行为,不跟风传播网络谣言,便不会激化矛盾。因此在舆情管理工作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要强化对大学生法律知识宣传与教育 [5]。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网络舆情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大学生网络舆情演变过程并非突然形成,有着一定的内在规律,其演变过程有着形成期、快速发展期、高潮期、回落期和消亡期。因此,高校应该积极建立舆情联动工作机制,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构建多远主体协同体系,组建高素质舆情工作团队,形成学校监测舆情的主动意识,从而提升学生辨别能力与法治意识,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创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 刘懿. 在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现状及对策研究[J]. 大学教育,2021(01):107-109.

[2] 刘丽惠.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路径研究[J]. 现代交际,2020(24):4 - 6.

[3] 成林. 学科视角下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30(04):66 - 68.

[4] 杨俊娇.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山东:山东大学,2015:61.

[5] 袁黎. 大学生网络舆情危机成因分析及化解策略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15:60.

(荐稿人:成涛,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新媒体时代应对策略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