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慧芳 郭春喜
内容提要:通过最新人教版《窦娥冤》节选部分分析,了解窦娥身世,分析窦娥的内心世界。一场冤案,让窦娥内心充满了“冤、怨、愿、圆”;一场冤案,控诉了吃人的封建制度;一场冤案,传递了当时老百姓的心声,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时代背景,窦娥身世,冤、怨、愿、圆,社会现实意义
新人教版必修下第二单元第四课,节选了元代著名元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作品《感天动地窦娥冤》中的三折。通过节选部分,我们可以深入思考作为封建社会那个时代女性的地位、尊严,更可以透过窦娥的身影分析当时的女性的心理,体会当时社会女性的悲剧命运。
一、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窦娥冤》取材于元代的现实生活。这个时期政治黑暗,吏治腐败是史有记载的。如至元31年一个月仅京师一地就发现犯罪官吏300人;大德七年罢免赃污官吏1847人,审理冤狱5176件,加上没被发现以及发现而由于有权势未能处理的赃官和冤狱就更多了,将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数字。
元代奸佞横行,年青寡妇朱小兰冤案案例就是其中之一,她就是当时被诬告而处斩。关汉卿以朱小兰冤情为素材,结合《东海孝妇》的故事写下了《窦娥冤》。正义之举得到元大都名歌伎朱帘秀的支持,朱帘秀毅然出演《窦娥冤》,演出引起强烈反响,激怒皇帝宠臣阿合马,阿合马强令修改剧本。关汉卿、朱帘秀明知不改戏文必招大祸,但宁死不屈,毅然拒绝,最终阿合马将关汉卿、朱帘秀押入死牢押入死牢,但关汉卿很有节气,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二、了解窦娥的悲苦身世。
窦娥从小就失去了母亲,她的父亲窦天章是个穷书生。因上京考差,没有盘缠,就卖给蔡婆家当童养媳。可到蔡家没两年,丈夫就生病死了,只剩下了窦娥和她婆婆两人相依为命。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迫斩首示众。
临刑前,窦娥向天发出三个愿望:一是若她是冤枉的,要刀过人头时,一腔血都不往下洒,要全飞到旗的白布上,不让鲜血沾到肮脏的地面上;第二,六月天要降三尺白雪,遮住她的尸体;第三,她死后,楚州要接连三年大旱,以证明她是冤死的。
最后均一一应验,最后结局是窦天章细审此案,为冤死的窦娥平反,宣布窦娥无罪,将张驴儿判死罪,楚州大守受罚。宣判刚完,大雨从天而降。
三、分析窦娥的内心世界。
(一)、窦娥遭遇着实“冤”。
窦娥是被张驴儿仗着自己救了蔡婆婆的命,侍恩逼婚,想娶貌美的窦娥为妻,结果遭到蔡家婆媳的反对,于是心想毒计,用下毒的羊肚汤想毒死蔡婆婆,结果毒死了自己的父亲。毫无人性的张驴儿,将罪责推向了窦娥,买通官吏,加上官府昏庸贪婪黑暗,这样让窦娥蒙受不白之冤。
很明显,窦娥这桩杀人案是冤案,窦娥的冤,可以说是当时那个法制不健全,政治腐败的结果,是贪官污吏只看钱不管人性命的结果,冤屈的窦娥只是当时旧封建社会的一个代表,一个典型,一个缩影,当时社会还存在着千千万万的不计其数的“窦娥”。
(二)、无奈奈何只能“怨”。
节选中有“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么几句唱词,从这几句唱词中,我们不难看出,窦娥对于自己的冤屈,指向了天地。
她没有过多的怨父亲,也没有怨蔡婆婆,她深信封建社会的那一套,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都是命中注定的,所以她的矛头也只有指向人们畏惧的天地,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窦娥怨之深,恨之切,感受得到窦娥的无奈,窦娥希望骂醒天地为自己做主,希望天地能看到她的冤屈,为她伸冤。
(三)、悲愤向天诉心“愿”。
窦娥内心清楚,自己是被冤枉的,但是她很无奈,只能通过行刑前的三桩誓言即“血飞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来体现自己的心愿。“血溅白练”, “让四下里皆瞧见”,是希望在场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情;“六月飞雪”,“免着我尸骸现”,来掩盖她的尸骸,是为了表明她的清白,冤情深重,足以动天;“抗旱三年”,“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里是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惩处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昏官。
此三桩誓愿,一桩比一桩强烈,层层深入,是其反抗精神的体现,这一点对于封建社会里的女性来说实属難得。
(四)、惩恶雪冤诉求“圆”。
人死之后,我们知道不可能有阴魂,但是关汉卿却采用了浪漫主义手法,赋予窦娥死后以灵魂,让窦娥自己的灵魂与其父沟通,同时让其父金榜题名,赋予其父惩处恶霸的权力。最终通过窦娥父亲的调查审判,终于圆了窦娥的梦,了了窦娥的心,伸了窦娥的冤,故事情节可以说很圆满。
窦娥是不幸的,但其最终的结果是圆满的,这一结果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广大老百姓的心声,他们的冤无处伸,他们的苦无处诉,寄希望有能耐的人出来为他们做主,更是向封建恶霸黑暗势力的宣战。
五、简析窦娥的社会意义。
随着事件的推移向前发展,窦娥的那种与命运抗争的性格越来越突显,窦娥的那种坚强不屈的品格越来越丰满;她的抗争的胜利,是当时人们的一种期盼,是当时人们的一种理想。
窦娥角色的塑造,本身也反映出关汉卿的思想深处对普通受欺压女性的同情,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总之,作品在艺术上,体现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的融合。作品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超现实的情节,显示出正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广大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