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提问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

2021-09-10 07:22袁仲伟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1年2期
关键词:提问方式有效性

【内容摘要】高中课堂教学在知识的传递和面对高考的技巧训练方面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学生的学习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课堂上的效率。新课改以来强调老师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模式,改用引导的方式,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提问方式上有所改进。以下是以三节课高中课堂为例进行思考,初步总结出一些小技巧。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 提问方式 有效性 引导式教学 三问题教学法

新课改改的应该不仅仅是课堂上老师的满堂灌问题,课改的核心我觉得应该是两个中心的转移:一是:以教師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转移;二是以灌输知识为中心向以提高能力为中心进行转移。而这两个中心的转移中,教师的地位不能无限的削弱,而是应该进行结构调整。

本文主要以元素化合物和盐类水解的内容为例,梳理出常见的无效提问方式,再以对比研究的方式研究改进后的课堂提问方式对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进行比较梳理,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在小范围进行重复研究,结果显示教学效果有明显的好转。

一、我们的课堂常见的问题

其实我们的高中化学课堂上总是有许多让听课老师认为无价值的问题,如:这个问题是不是?对不对?Fe2+和Fe3+哪个是最高价?等等。其实这些问题有的不是老师故意的,只是习惯了。顺口就说出来了。有的是老师太着急了,等不及学生思考。或者问了不知道怎么去引导学生怎么一步步地思考。也就不敢问学生有深度的问题。

高中课堂的提问方式对高中课堂的改变是有较为显著的效果的。其实我们高中教师以前之所以给学生用题海战术,课堂效率低下也是重要原因。因为课堂上不能有效的解决学生的问题,学生是被动的学习。所以只能用题海战术去不停地占用学生的时间。自从开展此课题以来,课题组四位老师开始注重课堂上提问方式的改进,在备课中更加注重利用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慢慢构建知识体系。课堂效率有较大的提高。

二、我们的课堂研究

首先作为研究者袁仲伟老师和詹素梅利用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学习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为例进行对比研究。

第一部分,《氮的氧化物》常规讲法无非是:先讲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性质,直接给出一氧化氮难溶于水,与氧气可直接反应,给出方程式;二氧化氮易溶于水,给出方程式。直接就问:“学生如何收集NO、NO2气体?”学生一看两个方程式不到两秒钟直接一起答出“NO用排水法,NO2用排空法”,老师再追问一句:什么排空法?马上有反应快的学生回答:“向上排空法”。结束!完美!两个重要的知识点不到两分钟,完美解决。学生回答的整齐划一。多厉害啊!

在课堂练习中出现这样一道题:

例题:有气体:H2、Cl2、O2、HCl、NO、NO2、NH3 、SO2、CO2

1.若洗气瓶是干燥的,由A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有:

2.若瓶中充满水,可收集的气体有:

结果学生还是有近33%的学生错选了NO和NO2,也就是这样常见的教学方式对部分学生来说没有很好的留下印象。

第二部分,《硫的氧化物》无非是看SO2与酸性KMnO4溶液、石蕊溶液、品红溶液、H2S溶液的视频,归纳出SO2的性质,问的问题是酸性KMnO4溶液有没有褪色啊?石蕊溶液有没有褪色啊?品红溶液有没有褪色啊?酸性KMnO4溶液和品红溶液褪色的原理一样吗?学生一时语塞,这时老师再说一句,它们褪色的原理是不一样的。一个是还原性,一个是漂白性啊!怎么这么没记性啊?酸性KMnO4溶液有什么性质?“氧化性!”“对!既然酸性KMnO4溶液有氧化性,那么SO2体现什么性质?”学生豁然开朗,异口同声的回答:“还原性!”皆大欢喜!

结果做练习:2012年广东高考题:下列陈述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答案] D

大概45%的学生还是会选择A选项。说明这样的提问方式看起来好像是引导式,实际是无效的。

三、我们的改进

我们将问题进行改进,又利用同层次不同班级进行对比研究。

关于《氮的氧化物》中NO、NO2性质先通过看实验视频,和物理性质总结出NO为无色,NO2为红棕色。利用实验视频可以观察到,往无色的NO中通入O2,气体立即变成红棕色,而将NO2倒扣在水槽中,不停振荡,慢慢的红色褪去。让学生总结出二者的性质,并归纳出收集气体的方法。这样虽然看起来麻烦些,在后面的练习中,正确率明显提高。

关于《硫的氧化物》中SO2的性质,关键是SO2能使许多有色的溶液褪色,但是酸性KMnO4溶液和氯水、溴水等具有氧化性的溶液褪色,不是SO2特有的,这里应该多举一些如,Fe2+、I-等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在引导学生探究如何证明氯水等褪色是什么原因。可以尝试让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这样改进的提问方式不仅会提高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能力,还能训练学生的探究思维。这才是有效的提问方式。

为了更好的改进提问方式,笔者还研究了现在比较先进的“三问题教学法”,借鉴该方法上了一节《盐类水解》。“三问题教学法”全称应该是“三问题十分钟”教学法,是一种限制老师在课堂上说的时间,而要求老师将一节课的主要问题浓缩为三个主要问题,且每个问题的解决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的教学方法。当然每个问题可以有三到四个小问题组成,时间也不一定一定是十分钟。但是“三问题教学法”的核心是限制教师的说话量,逼老师提炼自己的语言,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而本次教学中,尝试利用三问题教学法,也是希望利用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多思考。

附:《盐类水解》中的主要教学设计

案例1

[问题一] 在酸性或碱性的盐溶液中,c(H+)≠c(OH-)是如何产生的?

1.写出下列溶液中存在的所有电离方程式:

甲组:NaCl ,NH4Cl    乙组:Na2SO4 ,CH3COONa

2.电解质溶液可以看成相应溶质溶于纯水中,请运用平衡移动的原理解释盐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

甲组:运用平衡移动的原理解释NH4Cl溶液呈酸性的原因

乙组:运用平衡移动的原理解释CH3COONa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 问题二] 根据以上的讨论过程,能不能总结出盐类水解的定义和实质?

[ 问题三] 哪些类型的盐在水溶液中能够发生盐类水解?

[反思]

以整个上课的实际情况来看,三个问题中的第一个问题学生掌握得比较好,思维也比较的流畅。对于“盐类水解的实质是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这一关键难点来说,效果还是令我满意的。因为在其中的教学中我还有意的引导学生思考,在HCl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是怎样的情况,和NH4Cl溶液做比较就会让学生在第一次接触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印象深刻。对这个常见考点的突破是很有帮助的。

但也正因为太注重平衡本质的突破,造成本节课的不足: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引入略显粗糙,方程式的书写训练不足;水解的规律出现的有点突兀,缺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后面的兩个问题的设计有缺陷,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去思考。如果我加以改进,从“学生掌握了盐类水解的本质后最需要什么样的问题来引导继续思考”的角度出发。根据盐类水解的本质,能否引导学生总结出盐类水解方程式书写方法和技巧。这样的改进应该会更有效果。

案例2

[问题一]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酸溶液性质为酸性,碱溶液性质为碱性,那么盐的酸碱性如何判定呢?

1.猜想NaCl 、Na2CO3 、NaHCO3、NH4Cl、CH3COONa几种盐的酸碱性?

2.测定以上几种盐溶液的酸碱性,并做好相关记录。

3.如何根据盐溶液的酸碱性将其分类?盐溶液有哪几种类型?

[问题二]盐溶液之间的粒子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1.分析以上五种盐溶液中各个粒子之间有无相互作用?是如何作用的?

2.盐溶液中不仅有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还影响水的电离?各种粒子之间是如何作用的?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溶液酸碱性有什么影响?

3.分别写出以上五种盐溶液的粒子作用化学方程式,总结盐水解的实质。

4.盐在什么情况下会水解?盐水解程度跟什么因素有关?

[问题三]生活中哪些现象体现了盐水解的原理?

1.明矾是如何发挥净水效果的?

[反思]

针对上述三个问题的提出,学生在第一个问题上掌握情况比较好,能够培养其逻辑思维与动手能力。对于第二个问题,部分学生没有从粒子之间相互作用的角度思考问题,而是受测定结果的影响,没有很好的思考问题。我准备利用flash动画演绎盐水解的过程,使学生更好地总结盐的水解规律,同时还能帮助其捋清思路,正确书写方程式。我相信这样的举措会有一定效果,学生也能更好地掌握这个模块的知识。

结语

不管是利用“三问题教学法”,还是平时注重问题的质量,都是以提高课堂效率,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为目的。我们不仅研究提问方式,更在平时的课堂实践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思考的重点放在了如何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上来,这就促使我们的老师更加注重课堂教学质量,实现从课堂中要效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二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邓亚楠.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策略研究[J].教育研究(2630-4686),2020,3(1):137.

[5]吴大伟.高中化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思考[J].幸福生活指南,2019(3):1.

[6]秦延祥.浅谈高中化学课堂的两个重要环节——有效导入与有效提问[C]//2019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2019.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城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提问方式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谈启发式教学的技巧
让提问在语文教学中闪现智慧光芒
提问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提问现状初探以及对策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