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ARCS动机模式的运用探究

2021-09-10 07:22费小桉
关键词:写作教学初中英语

费小桉

摘    要:ARCS动机模式认为:注意、关联、信心和满足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因素。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正确运用ARCS动机模式,从注意策略、关联策略、信心策略和满足策略四个维度来巧妙设计、合理安排、科学构建课堂教学,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写作课变得生动有趣,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关键词:初中英语;ARCS动机模式;写作教学

《義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1]12“写”既是一种文字记录的语言,又是一种语言生成的技能,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至关重要。《课标》同时指出:“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等影响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1]20学习者的动机水平是学习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激发学习者的思维,促进学习顺利进行。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约翰·凯勒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ARCS学习动机模式。该模式由注意(Attention)、关联(Relevance)、信心(Confidence)和满足(Satisfaction)四个层面构成。围绕这四个层面,通过一系列教学设计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一、ARCS动机模式的内涵

“ARCS”是Attention、Relevance、Confidence、Satisfaction这四个单词的首字母。Attention是注意,指教师通过教学设计来吸引并维持学生注意力,唤起注意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前提和首要因素;Relevance是关联,指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知识背景、个人需求和生活经验之间产生联系,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活动能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Confidence是信心,指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目标,提供可接受的成就榜样,增强其学习信心,维持他们对成功的渴望;Satisfaction是满足,即让学生对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成就感到满意,维持学习者的持久动机。如果学生的学习结果与期望值一致,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学习的快乐,动机就会被激发。这四个因素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二、ARCS模式在初中英语单元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译林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中的写作板块是单元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语言输出和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表现方式。然而,传统的写作教学形式和内容单一,写作素材简单或话题过时,学生不感兴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习惯于就写作讲写作,没有把握写作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激发、相互提升的关系,最终导致写作的‘人’没有得到整体提升”[2] ,影响到了写作效果。

针对上述状况,笔者尝试在教材七年级下册 Unit 5的单元写作教学中运用ARCS动机模式进行教学,力争使写作课变得精彩有趣,使教学效果得到改观。下面就以Task一课为例,对ARCS动机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及实效进行具体阐述。

(一)注意策略

注意策略要求教师设计出新颖的课件,为唤起学生的注意做准备。

1.精彩导入,唤醒知觉

知觉唤醒最先应在上课导入阶段进行。导入有视频、音频、图片、实物等多种方式,也可以通过对话、讲故事、游戏等形式。根据课文特点,在课前热身阶段,笔者采用了视频对话导入,内容是两个学生进行微信视频聊天,谈论疫情下的寒假学习生活。这段导入,以目前流行的微信聊天切入,结合疫情、网上学习等时事热点话题,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性。它把生活融入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它通过对视、听觉的刺激,使学生将注意力聚焦到课堂上,引起对学习内容的关注,产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意识。

2.巧设活动,激活探究

探究要立足教材,参照实际生活环境,使学生利用所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笔者把这一课的教学分成学(写)、仿(写)、评(价)、练(习)四个环节。

在第一阶段的学(写)环节,笔者设计了几个与学生的真实经历和兴趣相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Do you like studying online?

Do you have any problems with studying online?

Do you know how to write about your life in the winter holiday?

在评(价)环节中,笔者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交换仿写的作文,自己当“评委”,相互评判打分,再进行修改、展示。此时,教学行为的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有助于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激发探究知识的欲望。

3.新颖多变,维持兴趣

在教学持续一段时间后,学生会产生知觉疲劳。此时,教师应选择一些新颖的材料并对教学形式做相应的变化。在教学中,笔者使用了多种教学材料:微信、Youtube和抖音视频、课文音频、电话录音、图片、实物等。教学方法有任务型教学、情境式教学、随文解字、记笔记、画时间轴、制作思维导图、仿写等。教学形式有微信聊天、游戏、听力、问答、填空、判断改错等。这些满足了学生各种感官需求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需要,使其保持兴奋,持续关注学习。

(二)关联策略

关联策略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确定适合的目标,创设较真实的情境,提供的相关素材要与学生的旧知识、个人需求和生活经验相匹配。

1.确定目标,创设情境

目标的确定要符合学生实际发展水平,又要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并向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延展。写作第一阶段,笔者设定以“Sandwich”为话题进行学(写)这一基本目标,符合这一课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要。第二阶段,笔者要求以“TV”为话题进行仿(写),它在学(写)后开展,略高于学生现有学习水平,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到第四阶段,笔者以“Amazing China”为主题,要求学生以我国2020年春抗疫为背景再次进行写作,以巩固和提高写作水平,让其“跳起来去摘桃子”。这三个目标从课本到生活再到社会,视野逐渐扩大,难度逐级递增,所创设的相关情境,能使学生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展开想象进行学习。

2.匹配需要,新旧关联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所从事的学习活动是与自身有关联的——所学即所需,学生就会对学习感兴趣。教材的第二部分是有关“TV”的四条笔记,话题陈旧、信息过时、内容简单,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于是笔者补充了“未来电视”这一话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展望电视在未来的发展变化。学生大胆思考,设计出了各种新颖的未来电视,真正使普通电视变成了“Amazing things(神奇事物)”。這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活力,又实现了新旧知识之间、理论知识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结,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效果非常好。

3.化虚为实,切身共鸣

教师需要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学生获得熟悉感并认识到知识材料与己相关。这样,他们就会和已有的知识产生共鸣。在学(写)和仿(写)后,学生掌握了基本写作技巧。此时,笔者提出以“Amazing China”为主题进行巩固训练,并提供大量的抗疫图片,从城市、医生、警察、志愿者、国内社会和国际社会等各个层面来分析,引导学生将写作视角由书本转移到社会生活中去,关注生活实际和身边的真人真事,激发学生对“Amazing China”的真情实感。抗疫题材的选用使学生获得熟悉感,由此激发起对写作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学生依据经验,运用所学、所见、所闻进行写作,新旧知识产生共鸣,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三)信心策略

信心是个体战胜困难、获得有意义的成功后的良性情绪体验。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水平的基础上,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在教学中设置有梯度的多元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完成学习任务,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1.设置目标,期望成功

在教学中,笔者化整为零,把总的教学目标分成学、仿、评、练四个小目标,降低了学习难度,给学生以信心,又把写作的过程分成确立主题、收集信息、明晰结构、确定时态、正确使用转接词五个步骤,体现了“把较大较难的目标分化成较小较易的目标”的思想。同时,笔者告诉学生写作并不难,以此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鼓励他们主动学习,建立起了对成功的积极期望。

2.难度分层,挑战情境

笔者为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不同难度、有梯度的学习任务,并采用“点—线—面—块”教学法逐级提高任务难度,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获得自信。

第一步是“点”:从最基本的单词入手,采用游戏等方法,解决新单词和短语。这部分内容比较基础,可用来提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给他们提供简单任务,使其能较容易地完成,满足他们参与学习、得到肯定的愿望,获得一定的成功体验,建立自信。

第二步是“线”:通过梳理文本信息,学习语法和句法。学习目标和要求有所提高,其通过双人合作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培养自信。

第三步是“面”:以Group work形式,进行仿写练习并互评互改。每个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高低不同,通过多人小组合作方式来集思广益,可以优势互补,完成任务,增强自信。

第四步是“块”:学生要独立完成“Amazing China”的写作任务。这是难度最高的挑战性任务,需要学生综合所学语言知识去完成。他们不仅要看、说、写,还需要讲、听和评,其综合探究能力被调动起来。学生在完成任务的那一刻,不仅有成功的喜悦,而且能深刻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团结和伟大,以及对抗疫成功的感动和自豪。

3.归因引导,建立自信

教师通过语言激励、精神奖励及少量物质奖励等方法帮助学生将成功进行正确归因。教学结束时,笔者总结了“think more, ask more, try more”的学习方法来告诉学生“成功归因于善思、勤问、多练”,并提出了“To learn to do, To do to learn(边学边做,知行合一)”的口号,鼓励学生科学学习,并自己充满信心。

(四)满足策略

满足感是学习者获得与期望效果相符合的学习成果后产生的积极心理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反馈,适时鼓励和肯定学生,生成形成性评价,同时要提供更多机会以维持、提升学生的满足感,让他们进一步获得学习的动力,还要对学习结果生成终结性评价。

在教学中,笔者首先增补了视频“The Earl of Sandwich(三明治伯爵)”,以此来满足学生对文化背景的探求,并请学生亲自制作三明治来满足其动手尝试的心理需求,同时通过思维导图来满足学生学习实践更多写作方法的需求。

其次,笔者采用“及时鼓励、合理表扬、适当奖励、婉转建议”的激励方式来强化积极的学习结果,使学生获得外在满足感。对答对题目的学生,笔者提高声调,以兴奋和赞许的语气进行表扬;对没有答对的学生,笔者以安慰的语气进行鼓励;对上台表演的学生,笔者给予星级奖励,并把优秀作文贴在教室墙上展示,对最佳作文获得者颁发奖牌,以便让学生体会到付出努力、获得成功的快乐。写作后,笔者还设计了一份写作评估表,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做出评价,以帮助其了解学习中取得的进步,反思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桦,姚国建.“写作育人”教育理念与应用写作教学改革[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05):103.

猜你喜欢
写作教学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Module11 Unit1教学设计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