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媛媛
【摘要】 《主角》是陈彦继《装台》之后又一部长篇戏剧题材小说,荣获2019届茅盾文学奖。小说以一代名伶忆秦娥长达半生的成长史为主线,又在时代风云变幻中道尽传统艺术秦腔生命的起起伏伏,芸芸众生合力“演绎”热腾腾的民间温情。忆秦娥是文本意义上的主角,但在生活场域中、各行各业中都有各自的主角,“主角”一词还蕴含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因而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陈彦《主角》中的“主角”进行多重阐释。
【关键词】 《主角》;忆秦娥;秦腔;民间温情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4-0014-02
一、一代名伶忆秦娥
引用作者的话:“角儿,也就是主角。其实是那种在文艺团体吃苦最多的人。当然荣誉也会相伴而生。荣誉这东西常遭嫉恨怨怼。因而,主角又总为做人而苦惱不迭。”[1]《主角》这篇小说首先塑造出的是一个真正的主角——忆秦娥,这是小说“主角”的第一阐释路径。作者在美与丑的对比叙述下写出的忆秦娥成了一种精神性存在,昭示着主角身上沉淀的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质。
(一)审美。《主角》首先给了读者一个理想形象忆秦娥,作为文本主线,忆秦娥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人生起伏,从一个绝对的小人物变成万人敬仰的名伶,与绝对的变化相对的是忆秦娥由始至终的不变,“变与不变”是一个阐释主角忆秦娥的绝佳角度。
所谓“变”在很多方面。忆秦娥长达半个世纪的戏剧人生与时代变迁始终紧密联系,起点在1976年,易青娥来到县剧团学习唱戏。又逢闹地震,易青娥体会唱戏苦。后来剧团停止一切娱乐活动,而舅舅胡三元又因在表演中意外炸死了一位演员而落狱,易青娥变成了烧火丫头,体味孤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老戏复苏,易青娥被发掘。商品观念教育活动,县剧团下乡巡演,为易青娥戏剧生涯助力。“朦胧诗”盛行时代,易青娥红极一时。市场经济时代,外来流行艺术盛行,传统文化走下坡路,忆秦娥艺术生涯不温不火。最终,时尚文化冲击力日益消减,传统文化艺术重新焕发生机,忆秦娥再次回到巅峰。在这里既有时代的变化,又有忆秦娥身份的变化,从无人在意的小人物到万人景仰的“秦腔皇后”的转变中又包含着她的半生经历,但忆秦娥又始终坚守着她的内心,如磐石般不可移。
所谓“不变”,忆秦娥始终秉持戏魂。长达四十年的成长生涯中,她始终秉持一种自我默许的生存方法,将练功唱戏当作生活方式。她一路经历被孤立、被陷害、被侮辱、被背叛的苦楚,当她痛失儿子时,她也曾动摇过,但最终还是回到了自己的轨道上。如作者所言,“我十分景仰从逆境中成长起来的人,周遭给的破坏越多,用心越苦,挤压越强,甚至有恨其不亡者,才可能成长得更有生命密度与质量。”[2]忆秦娥正是从苦难的深渊中走出的人物。
(二)曝丑。陈彦在小说中塑造出了众多的负面形象,以这些人的丑态反衬忆秦娥的美好。楚嘉禾与忆秦娥形成鲜明的对比,处处都在忆秦娥之上,但不愿意吃苦,没有能撑起主角的基本功,却有“当主角”的执念,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和忆秦娥作对,给领导送礼,给忆秦娥泼脏水,和“戏迷”睡觉等等,最终也没能当上主角,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小丑。陈彦在主人公忆秦娥时,没有一味突出忆秦娥身上的美,而是穿插反面人物,更能反衬出忆秦娥的美。她的身上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最精华的部分,儒释道的坚韧、仁义、善良、悲悯、宽容、自然。忆秦娥作为一种精神性的存在,也是作者竭力表现的主角。
二、秦腔
契诃夫说过,少了戏剧,我们会没法生活。在陈彦的《西京故事》《装台》中,秦腔作为点缀昭示人物的命运,如唱出刁顺子的人生命运的《人面桃花》“花树枯荣贵难挡,命运好坏天裁量。只道人世太吊诡,道是无常却有常”。[3]听秦腔是罗天福一生痴迷的爱好。《主角》这部鸿篇巨制中秦腔占据了重要的篇幅,在道尽忆秦娥跌宕起伏的一生的同时,也道尽了近四十年秦腔艺术的停滞、恢复与发展。
(一)时代变迁中秦腔命运起伏。小说在时代的宏大叙事之下不仅仅讲述主角忆秦娥的一生,也在这条轨道中再次演示了传统文化艺术一脉的命运变迁。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老戏复苏。配合商品观念教育活动,老戏下乡,进一步复苏。90年代在市场经济冲击下,秦腔老戏呈现颓势。宣扬传统文化时期,传统戏曲秦腔稳扎稳打,逐步在这个时代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小说也归纳了近半个世纪的秦腔艺术的隐身、复苏、发展、挫折与复兴。
(二)秦腔与忆秦娥。戏里有主角的人生,主角也在用唱戏来向观众传达理念。忆秦娥的人生就是由一出又一出的戏折子组织起来的。最终她在戏中唱出了自己,在戏里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方式。
而忆秦娥一路唱过来的戏折子里有许多公理、道义、人伦、价值、文化,比如《狐仙劫》就是现实社会人们趋利的缩影,但九妹和忆秦娥竭力向人们传达正确的价值观。秦腔既形塑着戏曲人物的人格,也安妥着他们以及观众因现实的逼仄苦焦而所依傍的灵魂。
(三)秦腔与老戏继承人。秦腔凝结着几代人的生命养分,最为重要的是将一生都奉献给戏曲事业的演艺人员,他们自身也在找寻生命存在的意义。忆秦娥之外,书写最为典型的还有四大艺人。吝啬小气的伙管裘存义还偷偷保留着剧团的“大衣箱”,门房老汉苟存忠又穿上了中山装吊嗓子,看大门的周存仁原来是个武旦,古存孝放到今天则是个导演。“存字派”的出现昭示着传统文化艺术的根脉一直都在这些人身上存活着,当时代不允许这种艺术形式存在时,他们自然消失,而当有一点光照耀给传统艺术时,他们便尽力去复苏去传承。毕生所学尽数交给忆秦娥就是他们对于秦腔艺术的热爱,苟存忠将生命奉献给了艺术舞台,秦腔艺术不可丢弃也不会丢弃。
前期胡三元形象塑造相当饱满,脾气执拗屡屡犯错,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艺术水准,无视胡彩香与米兰的矛盾,尽心尽力为米兰鼓槌。胡彩香与米兰之间尽管存在主角之争,但是在对艺术要求与倾囊相授忆秦娥这些方面是一致的。包括剧作家秦八娃、剧团团长薛桂生,他们都在这个戏剧场域内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投入对秦腔艺术的坚守、传承、创新与稳固。
“秦腔”是《主角》的核心文学,文化意象。小说里的“秦腔”不是历史的旧魂, 不是摆在博物馆里的文化标本, 不是百老汇上演的东方奇观。它是秦人生活里的日常性存在,亦与今人的生命脉息息息相关。”[4]对于“主角”的阐释,笔者认为秦腔也可被认为是文本中的“主角”,陈彦写出了一个瑰丽生命忆秦娥,忆秦娥又在戏曲故事中唱出历史演进、朝代更替、人情物理,为人处事。秦腔造就观众的灵魂。在戏曲场域中,所有人共同诠释着民间的生命呐喊,这些生命呐喊又汇聚成了秦腔中最为动人心弦的东西。
三、热腾腾的民间温情
秦腔戏曲里有生老病死、荣辱盛衰、人情冷暖、悲欢离合。陈彦表示当时写作《主角》是有野心的,“就是力图想把演戏与围绕着演戏而生长出来的世俗生活,以及所牵动的社会神经,来一个混沌的裹挟与牵引。”[5]世俗生活在文本中最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于来自民间的浓烈的温情。这个世界里的爱情、友情、师徒之情、悲悯之情、对艺术的挚爱之情也打动着读者。
(一)血脉亲情。舅舅胡三元与外甥女忆秦娥之间,在这个陌生的场域里,胡三元受人尊敬的技术也是忆秦娥在此生存的底气,是她最具安全感的依靠。在公捕公判大会里,他们互相寻找对方,希望对方可以安心,这是真切的亲情。忆秦娥对自己的“弱智”儿子不离不弃。描写亲情,陈彦没有哭天喊地,而是将情感的自然流动表现出来,读者也自然而然被感动。
(二)知遇之情。从烧火丫头到“秦腔皇后”的完美蜕变背后,有秦腔戏曲场域里众人的协助。胡彩香与米兰照顾教育她,把落荒而逃的易青娥从山沟里劝了回来。胡米二人都把自己擅长的技艺全盘教给了她,待她如亲妹妹。
四大老艺人对忆秦娥的栽培更是勤勤恳恳,毕生所学倾囊相授,更是在这个女娃娃身上倾注了感情。颇为严厉的苟存忠在看到易青娥的练功受伤时,竟然“吸吸溜溜地哭了起来”。忆秦娥在苟老师倒在舞台上时也表现出了撕心裂肺的痛苦,他们之间的情感是相互的。
秦八娃在忆秦娥的人生里担任着人生导师,他深知忆秦娥文化程度不高,只能在人生的摸爬滚打中找到自己生命的最佳存在方式。他为忆秦娥量身定制戏折子,在戏折子里传达人生真谛。他又给宋雨写戏,宋雨是个好苗子,他劝说忆秦娥可以将自己的东西传授给养女,实则是希望有人传承下去,也是帮助忆秦娥完成最后的生命升华。“方寸行止,正大天地”,忆秦娥心中涌起的是半生浮沉后的恢宏,不是悲哀,是一种精进的力量。
(三)婚姻爱情。忆秦娥的一生经历了三段爱情婚姻。首先是易青娥与封潇潇的青涩的初恋,去往县城的车上那段对话写得颇有初恋的美好、简单、纯粹、真挚,但偏偏就是初恋的这种特质往往又导致初恋的终结,在不明不白之中陨灭。第一段婚姻来得颇为被动,爱而不得是民间爱情常态。忆秦娥的二婚,石怀玉视美为生命,他更像是一个“疯人”,挚爱忆秦娥,但是在他眼里实则是他对艺术的歇斯底里般的热爱。时过境迁,忆秦娥对这三个男人,酗酒的封潇潇、瘫痪的刘红兵、自杀的石怀玉,更多的是一种往事已过的悲悯之情。
《主角》中还展示了在胡彩香与胡三元、张光荣之间的三角关系,具备浓浓的民间文化特质。胡彩香在胡三元落魄时竭力相助,又大胆表白,颇为勇敢,是不顾世俗伦理的爱情。胡彩香对丈夫张光荣的不忍心又道尽了来自人性深处的复杂纠葛。民间的浓浓的温情也是文本主角之一。读者的心时常有暖意流动,不需要过多的说教,清爽的情感就在治愈着读者。“主角”所指到底是什么?作者陈彦是在大时代里写秦腔故事、写唱秦腔的人,写相关的民间众生相。在这种混沌的裹挟中,读者既感受到了主角忆秦娥强大的生命力量,又在忆秦娥的四十多年里看到秦腔命運的起伏波动与艺术力量,更为重要的是体会到来自民间的温情。因而,“主角”所指可以有多重,或指人物、或指艺术、或指情感,也正体现了陈彦这部长篇小说的用心良苦。“主角”之争可以存在各行各业,人人都想要名利声望,但陈彦想传达的正是在这个讨巧卖乖的风气盛行的社会中只有坚守踏实隐忍的品格方能成为真正的大主角。
参考文献:
[1]陈彦.主角 · 下[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8.
[2][5]陈彦.主角 · 后记[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8.
[3]陈彦.装台[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5.
[4]乔金果.小人物大情怀——陈彦小说创作论[J].小说评论,2019,(03):13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