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2021-09-10 07:22刘莹莹
今古文创 2021年20期
关键词:翻译策略隐喻跨文化

刘莹莹

【摘要】 隱喻在传统的认知中作为一种修辞而存在,在传统的隐喻论中隐喻是一种很高级的语言,通常是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随处可见的,无论什么样类型的语言,隐喻都比比皆是。此理论还认为隐喻不只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现象。隐喻的运用是把抽象的目标域借助具体源域表达出来,这就化抽象为具体,易于读者理解。在隐喻翻译的过程中要根据文化的差异进行翻译方法的选择。

【关键词】 隐喻;翻译;跨文化;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0-0127-02

一、引言

通俗地讲,隐喻就是用一种常见的事物去表达抽象的事物,隐喻形成的条件在于此二种客观事物存在着相似性。Lakoff和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了认知隐喻理论,此理论认为“Metaphor is not only a matter of language,but more importantly a matter of thought.”[1]在任何类型语言里都有隐喻的存在,这个理论的提出直接对峙传统隐喻理论认为的隐喻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文人雅士用的语言的观点。束定芳教授也认为:“隐喻不只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它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解释另一领域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2]隐喻将深奥晦涩的表达投射到通俗明显的事物上。隐喻的翻译要求译者应对两国的传统、思想模式、文化、历史等有透彻的了解。但这些要素也只是处理隐喻翻译的前提条件,针对隐喻的翻译方法还要根据具体的内容做具体的选择。

二、认知隐喻理论

Lakoff和Johnson提出的认知隐喻理论是隐喻研究史上的一次飞跃,在这个理论之前,有关隐喻的研究最早还是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人将其作为一种修辞方法来研究,之后又出现雅克布森、布莱克等人提出将隐喻研究上升到结构和语义层面的研究[3]。但隐喻在当时仍只是一种修辞,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而已。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人体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实际上是隐喻形成的深层基础。这种人的体验潜藏在我们的思维中,当我们需要表达某一个抽象概念时,它一下子被激活,与要表达的事物映射,退出隐喻。但这个过程是在下意识下完成的,所以人们一般并未意识到自己用了隐喻”。[4]所以认知隐喻理论说的隐喻是俯拾皆是的也是认知语言学家们收集大量材料证实的,例如人们经常说的山脚下(the foot of the mountain),他人很热情(he is a warm person),价格高(the price is high),振作起来(cheer up),工资低(low wage),软着陆(soft landing)等等都是隐喻。还有更多的领域也能看到隐喻的身影,按照翻译学家叶子南先生的归类,语言隐喻无处不在,大概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在生活语言中

例如,Keep away,or you'll get into trouble.(走开,否则你会倒霉的或你会陷入麻烦中的。)在这句话中,get into trouble就是一个隐喻,对应词摆脱麻烦get out of trouble,trouble被喻为一个空间,into表示进入,out 表示摆脱或者走出,那么此隐喻背后的概念隐喻就是“trouble is a container.”要表达的是trouble这个抽象的词,trouble就是目标域(target domain),借助的container就是源域(source domain),目标域和源域的映射就产生trouble is a container这个概念隐喻。

(二)在专业领域中

专业领域的范围比较广,比如科技领域、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医学领域、计算机领域等等,举一些常见的例子,如,communications network(通讯网络),hunting tigers,swatting flies(苍蝇老虎一起打),portable power bank(移动电源),live streaming(直播),influencer marketing(网红带货),tariff barrier(贸易壁垒),blue economy(蓝色经济),a cell is born or a cell grow(新生细胞或者细胞生长),mouse(鼠标),bug(漏洞)等等都是隐喻。

(三)在文学作品中

如艾米莉 · 狄金森的诗《荒野的夜》(Wild Nights!Wild Nights!)表面上是在写船舶归港的情景,实际上是在描写爱情,作者把船的航行当作源域,把爱情当作目标域。

三、关于隐喻的翻译

针对于隐喻的翻译,根据北大胡壮麟教授的《隐喻的翻译与理论》一文中介绍,国内外学者已经在20世纪中叶就开始关注了,但在70年代后,学术界逐步意识到隐喻翻译出现的一些问题,才把隐喻翻译的讨论提上日程[5]。纽马克也在很早就提出隐喻翻译的方法,虽然这些方法的操作性很强,但却是将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方法并且是以原语为导向的翻译方法。而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的本质是认知的,那么隐喻翻译也是一种认知活动,不仅仅是语言上的转化,还是一种认知过程[6],这也为隐喻翻译开阔了视角。纽马克认为,“隐喻翻译是一切语言翻译的缩影,因为隐喻翻译给译者呈现出多种选择方式:要么传递其意义,要么重塑其形象,要么对其进行修改,要么对其意义和形象进行完美结合,林林总总,而这一切又与语境因素,文化因素密不可分,与隐喻在文中的重要性的联系就更不用说了。”[7]可以看出隐喻的翻译策略也应该是多样的。下文就文化因素来分析隐喻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四、不同文化的隱喻翻译

隐喻翻译不只是把两种语义的简单对应,更是关注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文化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综合体。不同的国家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下人的思维方式也不同。中西方同样运用隐喻,有些隐喻在两种文化中有同样的含义,但是有些隐喻的内涵是大相径庭的,在翻译隐喻时要特殊注意翻译的策略的选择。

(一)文化共性可采取直译或隐喻移植法

中西方文化虽存在着很多差异,但是还有很多由于人类发展的共性而出现的相通之处,在这种相通的领域中,隐喻的运用几乎是一致的,在翻译时可以直接把源语的源域和目标域直接译成目标语的源域和目标域,比如人们常说的狡猾的狐狸(a sly fox),一提到狐狸,中西方的认知就会反射出狡猾的特质;再如人生如旅途(life is a journey);还有He fell into a deep sleep,汉语翻译是他睡得深沉或者他沉睡着;add fuel to the fire,火上浇油,都表示使事态更严重。这些隐喻在中西方理解上无障碍。在隐喻的翻译上就可以采取直译的方法也可以称作是隐喻移植,这和人们常用的异化有异曲同工之效。

(二)文化差异可采取替换法(也称套译法)和意译法

中西方的文化还是异多于同的。那么面对着不同文化下的隐喻翻译就要求译者对两种文化熟识程度非常高。通常对文化差异条件下的隐喻翻译采取替换和意译的方法。

1.替换法(套译法)

在两种不同的文化中各自有自己现成的习语或常用语所表达的意思相同,此时就可以套用各自的表达来翻译。例如,常见的习语,爱屋及乌——love me,love my dog,都表示爱我就爱我的一切。那么翻译的时候有现成的表达就需要套用了,这样能使表达更易懂。那类似的举例还有time and tide wait no man,时不我待;talk of the devil and he comes,说曹操曹操到;a storm in a teacup,小题大做;等等。在中西方文化中类似这样的带有隐喻习语表达还是很多的。

2.意译法(或释义法)

不同的文化存在极大差异,即使是同一个事物也会被用作不同的喻体,那么翻译时就要注意文化冲突,尽量做到对等的翻译效果,使读者明白才是翻译的目的。采取意译的翻译方法或者释义法会比较容易达到效果。比如股市上,在中国用红色代表涨,绿色代表跌,而在美国绿色代表涨,红色代表跌,那么翻译的时候一定要重视这种差异性,如果这个颜色信息比较重要,翻译时或者是采取意译,或者要加注释解释这其中的文化差异才能使读者一目了然。由于文化差异会导致不同文化间形成难以跨越的鸿沟,译者充当的就是桥梁的作用,让不同文化的人们彼此也能沟通。

(三)出现文化缺口时选择略译源语的喻体,但是保留其含义

虽然不同的文化有差异,也有共性,但还会出现某一个文化中特有的在另一个文化中从未出现过而导致无法被理解的文化缺口。如奈达在翻译圣经时一个最经典的例子,就是把as white as snow 翻译成very white,他考虑到的是万一某个地域的读者没有见过雪,也不知道雪是什么,洁白如雪的比喻会对这里的读者产生困惑,那倒不如翻译成很白更直接一些。

五、总结

本文通过介绍认知隐喻的观点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活动也是思维现象,就要求人们不能再把隐喻作为一种简单的修辞对待。对于隐喻的翻译是以文化为导向的,应当针对不同的文化对应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翻译的目的是首先让读者明白文章的内容进而让读者通过译本来了解外国的各个方面。所以译者的任务是深刻了解两国的文化差异从而翻译出地道的译文,充当传递文明的使者。针对隐喻翻译,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也会帮助译者更好地进行翻译工作,精准地传递两国的文化,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Lakoff,G and 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and London: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田丹.隐喻及隐喻翻译策略研究综述[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8,(6).

[4]叶子南.认知隐喻与翻译实践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5]胡壮麟.隐喻翻译的方法与理论[J].当代修辞学,2019,(4).

[6]张广林,薛亚红.隐喻的认知观与隐喻的翻译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2009,(4).

[7]Newmark,P.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猜你喜欢
翻译策略隐喻跨文化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爱的隐喻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