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培优辅差”教学研究

2021-09-10 13:28汪信进
安家(校外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分层教学初中数学

汪信进

摘要:伴随创新教学理念的广泛、深入渗透,当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师不会在以老眼光看待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相反的,会竭尽所能的进行开展分层教学,从而达成培优辅差教学目标,这样,即可让全班学生实现共同进步,这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思路及教学办法。基于此,我们就以初中数学为研究对象,进一步阐述和分析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培优辅差”教学策略,希望可以给诸多初中数学教师带去教学上的建议和思路。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培优辅差;教学研究

中圖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238

数学是一门较难的学科,学生很容易因为能力不同、个性不同等多方面差异而在数学学习上拉开较大差距,这是不可避免的一种学习现状,自然就产生了传统意义上的优生、差生之分,对于数学学习能力、数学知识掌控不同的学生来说,展开分层教学并实现培优辅差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打造因材施教课堂、助力全班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实践策略如下。

一、把握分层原则并科学、合理划分层次

想要达成较好的分层教学效果,就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分层,因为分层的合理与否、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后续的培优辅差质量,所以说,把握分层原则并科学、合理划分层次,是摆在初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认真、负责任的完成。

首先,要客观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当然,这个差异性要看的愈加全面才好,方可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一个精准把握,才可结合学生这些基本情况按照特定标准进行分层,便可保障分层愈加合理和科学[1]。其中,学生平时数学成绩只是考察的其中一项内容,还需思量到学生的作业情况、课上表现情况等等,从而将学生科学划分为三个层次:一些数学基础打得牢固、平时综合表现较为优异且有再度提升与进步空间的学生,可规划到A组;数学基础良好且平日综合表现较好的学生规划到B组;数学基础较差、日常综合表现较弱和较差的学生,可规划到C组。

当然,教师还需结合这个分组进行不断的反思和琢磨,从而确保分组符合现实实际情况,还可让一些其他学科的教师参与其中进行讨论,从而大大提升分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保障之后的分层教学、培优辅差取得较好佳绩。

二、对学习任务进行分层,实现因材施教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总是想让学生学到更多,所以,会设置各种各样且大量的学习任务,其实这种做法看似不错,但实则并不具备较多的科学性,因为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学习差异,将这些大量且多样的学习任务推送给学生,会给不同的学生带去不同的学习感受,甚至一些学习任务在部分学生那里起到了助力、激励等正向作用,而在一部分学生那里起到了拉低学生数学好印象、降低学生学习自信心等负面作用,所以,还需客观、辩证的看问题,并非学习任务越多越好,而是适合学生的学习任务才是好任务,这点还需初中数学教师清晰认知[2]。

为了让不同学生能力、学习程度的学生接收到与自己匹配的学习任务,还需初中数学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行分层,其中,需要为A组学生设计和匹配难度系数较高学习任务,从而让这部分学生再接再厉进步,也希望这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考验戒骄戒躁;而对于B组学生,还需设计和呈现难度系数稍难的学习任务,其中穿插一些基础性知识,以此来巩固这部分学生基础功底之余,让学生可以借助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实现进步;对于C组学生,教师可布置以基础知识为主的学习任务,从而让这部分学生的数学根基打牢,可为他们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3]。

例如在《多边形及其内角和》课程中,教师可分别对三个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其中,要鼓励A组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尝试,从而得出内角和的别样方法;对于B组学生,要让学生掌握多边形基础知识之余展开探索,查验公式的合理性;对于C组学生,要将学习标准降低,以了解和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为主。

三、对教学评价分层,起到全员激励作用

评价是数学课堂尾声阶段的特殊教学手段,利于巩固学生课堂所学成果,是学生获取学习自信与勇气的关键途径,对于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对于学生的学习进步是起到重要作用的,所以,数学教师有必要为了达成更好的评价效果,来进一步对教学评价分层,从而对于每个层次学生的评价更趋于合理性,方可保障全员学生受到教师鼓励和激励,从而树立学习信念并强化战胜数学难题的勇气。

评价中,要对A组学生进行客观性评价,除了给予一定的肯定和夸奖外,还需更多的灌输“学无止境”的观念,从而激励这部分学生向更高层次迈进,方可保障这部分学生不断进步;对于B组学生,要肯定他们的成果与努力,还需循序渐进的提高他们的学习标准和任务,让这部分学生做好长久努力的准备;对于C组学生,教师要不吝啬对他们的夸奖、表扬和肯定,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更要在他们取得进步后及时给予表扬,切实让这部分学生更具学习勇气[4]。如此一来,就可保障全员学生在教师的不懈激励下不断进步,这将使得他们更好学习和成长,将会让他们受益匪浅。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是越来越多教师可以清楚认知的教学实情,这也给了教师不少的教学灵感和启迪,而分层教学、培优辅差,不仅是教师的夙愿,同时也是教师为缩减学生差距、改善学生学习现状的而形成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办法,需要以学生合理分层为必要前提,方可实现因材施教之余,激发全员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动力,便可助力学生战胜数学学习中的诸多困难,相信会更好的实现全员进步目标。为此,还需初中数学教师为此付出较多的努力、付出较多的心血,便可在不懈付出的背后收获想要的成果,相信在教师的行动和支持下,初中生的数学成绩必将显著提升,方可收获更美好人生。

参考文献

[1]纪世珍.初中数学“分层导学,培优补差”教学探究[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7(06):130-131.

[2]马永颖. 精准教学视野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对策研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1):295.

[3]谢晓芬. 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52.

[4]姚春红. 全面发展理念指导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135.

福建省长乐第一中学 福建 福州 350200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分层教学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