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的方法探究

2021-09-10 12:12:08张华琪
教学博览 2021年5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初中地理融合

张华琪

摘要: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是丰富劳动教育内容、拓宽劳动教育途径的探索与尝试。本文基于“以 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视角探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结合时代背景与 地理学科特色建构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宣扬劳动精神、锻炼劳动技能、鼓励创新劳动的实践路径,以期将劳动教育融入 中学地理教学,共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初中地理; 劳动教育; 融合

劳动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推动人类社会进 步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制度大会 上明确提出,要将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班人的总体要求中。劳动教育在培养高中生全面发 展、提高综合素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时代 的高中生应该具备正确的劳动观念和相应的劳动体 验以及一定的实践能力。然而实际的高中教学和生 活中,由于时间以及课业压力等原因,教师在教学过 程中对于劳动教育的渗透较少,家长往往注重成绩, 生活中的劳动教育也少之又少。尤其是城市里的孩 子,大多缺乏具体的劳动体验。教育部刚刚发布的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在 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地理学科以其综合 性和实践性的特征,在落实劳动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 厚的优势。本文将结合高中地理学科特点及要求,探 讨劳动教育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落实。

一、提出生活化问题,培养劳动意识

出色的劳动意识是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的先决条件。在初 中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劳动教育主要包含学生对劳动价值的认 知、对劳动任务的配合、对劳动方法的优化等板块,劳动教育的 最终开展效果直接受到学生个人思维意识的影响。将劳动教 育引入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为二者创造相互接触、 相互配合的机会。但回顾当前的劳动教育教学活动,大部分与 劳动教育相关的教学板块以生产、制造等内容为主,与学生实 际生活的距离较远,难以激起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对教 学问题进行生活化处理,依据学生的劳动经验提出生活化问 题,将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新的灵感。 教师可针对实际生活情境提出相应的教学问题,结合生 产、生活等话题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在地理教学活动中,以 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形成“劳动最光荣”的工作意识,为未来良 好品格的养成打下基础。以七年级上册《人类的聚居地———聚 落》的相关教学为例,教师可要求学生对各自的生活环境进行 分析,结合地理位置、生产能力、资源配置等因素对家乡的地理 条件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在学生针对“黄土高 坡”“鱼米之乡”“中国煤都”等概念进行表达之后,教师可结合 学生的答案提出更深层次的思考问题: “你的家乡是否自诞生 时期便具有该称号?”学生会结合当地的地理发展史与经济建 设史进行探究,从而对教师的问题进行回答: “在劳动人民开发 了当地资源、对当地环境进行建設之后,我的家乡产生了翻天 覆地的变化,才荣获了这个称号。”基于此,教师再导入劳动教 育的相关概念,依靠学生的探究结果反哺当前的教学活动,帮 助学生理解“劳动创造美好未来”的深刻含义。在结合客观物 象、探究经验进行深入思考之后,学生对劳动教育的理解将变 得更为全面,便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改变环境”的宏伟愿望,并 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发展信条,积极参与到劳动与建 设活动当中,为劳动意识的萌芽准备丰沃的土壤。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劳动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内 涵,它集劳动态度、劳动价值观、劳动习惯、劳动技能、 劳动创造力于一体[1] 。结合地理学科特点以及核心素 养,综合考虑高中生特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劳 动教育可以考虑以下几种策略。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高中地理课程中,既包含原理性强的自然地理, 又包含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文化等社会科学 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将地理理论知识与劳 动教育相融合。例如在必修第一册《御咸蓄淡,变海 湾为水库》一节,学生通过查阅地图信息,了解新加坡自然地理特征,对新加坡降水丰富而淡水资源极度匮 乏的地理背景有一个总体概览。通过阅读图文资料, 了解新加坡如何利用海洋空间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具 体措施。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解决 问题的劳动态度,同时树立学生节水意识,尊重劳动成 果。再例如,必修第二册的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 工现象》,让学生收集、阅读资料,了解农民工现状(从 事的主要行业、薪资待遇、居住环境、子女教育等方 面),分析农民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面临的难 题,探讨解决农民工难题的对策与途径。在调查过程 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尊重各行各业劳动者,体会劳 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意识,体会劳动不分贵贱,尊重普 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2.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劳动技能 劳动教育不是讲出来的,脱离实践的劳动教育只 是纸上谈兵。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将地理实践力提 升为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在高考考察中,也关注 学生对新事物、新情境、热点现象的分析处理能力。 新教材中大量纳入地理实践力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 作为地理教学过程中落实劳动教育的最佳案例内容。 例如,必修第二册《产业活动》一章主要介绍三大 经济部门的影响因素。其中第一节农业中,可以布置 学生调查超市中的反季节供应的农产品,分析农产品 反季节销售要克服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从而初步 了解农业生产如何改造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有条 件的学校还可以利用校园绿化带或者闲置空地,购买 适合当地的种子,利用活动课或者休息时间进行种 植、修理,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学习地理知识, 掌握劳动技能。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导入劳动教育,教师应将地 理教学与劳动教学结合起来,依靠意识带动学生的能力发展, 结合当前的教学建设要求向学生提出新的思考任务。劳动教 育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复杂,教师可从生产生活、经济活动等多 个角度入手,在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加深其对劳动 教育的理解,为劳动教育的稳定开展提供教学支持。

参考文献:

[1]李作林.劳动教育: 促进学生个性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有效途 径[J].创新人才教育,2019( 02) .

[2]张德伟.国际中小学劳动教育初探[J].中国德育,2015( 16) .

[3]孙咸丰,郭可让.浅议乡土地理教学与劳动技术教育[J].江 西教育,1989( 04) .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汇文中学 253100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初中地理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求知导刊(2016年24期)2016-10-14 12:35:07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6:05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4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