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媒体只有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本文介绍“OSID开放科学”计划在《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的应用,并对“OSID开放科学”计划的应用成效进行论述,以期加快《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媒体融合,提升期刊品牌价值。
关键词:媒体融合;学术期刊;OSID;应用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5-0190-02
一、引言
《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9)》认为,“我国媒体由形式、内容融合升级到机制为主的3.0时代”[1]。学术刊物,尤其是高校学报类学术期刊同样面临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变革带来的巨大挑战。高校学报类学术期刊的媒体融合通常可以从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网站菜单内容的维护、纸刊的发行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本研究以《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为例,探索并介绍“OSID开放科学计划”在《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中的应用。
二、“OSID开放科学”计划简介
“OSID开放科学”计划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发起,是一项开放科学公益性的计划,旨在将纸质刊物包装成智慧型的现代刊物,并提供点对点实时、在线的知识服务。该计划主要是针对期刊,通常在文章的摘要与关键词右下角适当放置二维标志码,并为该二维标志码配置相应的资源与数据,使其成为智慧型的刊物[2]。
三、OSID在《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中的应用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编辑部经过前期努力争取、申报,于2019年6月15日入选第三批A类资助期刊名单,正式加入“OSID开放科学”计划。现就其具体应用过程作介绍。
(一)应用流程
在纸刊中放置OSID码的前提是创建OSID码,OSID码的创建可由作者或编辑部完成。作者稿件经过审稿并录用后,编辑部通知作者按照公告创建自己论文的专属OSID码,并审核OSID码服务内容。如果发现OSID码服务内容不规范,编辑部会第一时间通知作者修改相关内容;如果发现作者未在OSID码中添加服务内容,编辑部会帮助作者完成OSID码生成,并辅助完成论文标题、作者信息,而论文相关创作背景、科研成果则需作者再次完善。OSID码应用流程如图1所示。
(二)语音介绍论文
OSID码生成后,作者对OSID码的内容进行添加与更新,作者根据论文内容与成果录制一段语音(最多录制5段,每段最长10分钟),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思路及主要科研成果,读者根据作者的介绍能快速知晓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成果等。读者翻开论文,扫描OSID码,收听作者对文章介绍的语音,此种模式能够尽快抓住某一领域内的读者,增加读者对论文阅读的依赖性。作者语音介绍论文如图2所示。
(三)上传论文资料
为方便读者较全面地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和主要研究过程,在完成OSID码中语音介绍论文后,作者可以上传与论文内容和科研成果相关的数据,如图片、表格等。一方面,读者通过对论文相关成果数据的阅读,可以对论文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作者出现论文数据作假的现象,避免出现学术诚信问题,有助于营造诚信、公开、负责的学术氛围。论文相关资料如图3所示。
(四)在线交流互动
OSID即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是作者和读者沟通交流的桥梁。作者在OSID码中添加服务内容及论文资料,读者扫描OSID码了解论文创作背景、实验数据及结果。读者与作者通过文字、语音形成在线问与答的互动交流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特定领域,读者和作者之间会形成属于自己的学术朋友圈,读者和作者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坐地铁、等公交、走路、饭后、睡觉前等)进行深层次学术交流,进一步拉近读者与作者间的距离。
四、“OSID开放科学”计划应用成果
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传播以及交流的重要成果展示平台,为广大学术工作人员提供了相互切磋的机会。在媒体融合视角下,要重视学术传播方法的创新与实践,不断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将挑战转为机遇,努力使期刊与新媒体的发展更加紧密。
(一)打造独特学术圈,提升期刊传播力
学术圈就是一个高级别的社区,社区里有读者、作者、编辑以及其他学者,他们之间能进行交流互动,讨论论文研究成果,发表各自观点。《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于2015年申請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开始尝试通过微信公众平台适时发布“热点文章”“专题策划”等热点专题消息,向广大学者传播学术知识,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然而,微信公众平台传播学术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无法即时互动、学术增值有限等,而OSID独特的学术圈服务方式,吸引了广大读者和作者的眼球。论文出版后,作者扫描自己文章的OSID码进入个人学术圈,与读者、编辑等进行实时互动与交流[3]。编辑部通过打造独特的学术圈,积淀丰富的学术资源与价值,宣传期刊,提升期刊的传播力。
(二)转变交流互动方式,提升期刊影响力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主要刊登自然科学及职业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学术研究论文,以服务学校科研、地方经济发展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期刊内容理论性、专业性较强,不是本专业的读者对其关注度低、参与度低,期刊的吸引力低,导致期刊的影响力不高[4]。相较于通过纸刊发行将论文呈现给读者,OSID有效规避了纸刊传播在时间上的滞后以及空间上的限制,可以通过音频、图片等形式将论文的观点和重点内容传播给广大读者。相较于微信公众平台,OSID可以让读者与作者直接进行实时交流互动,交流方式更加直接、多样。这既增加了论文知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又实现了学术价值的无限拓展[5]。
(三)创新论文呈现形式,提升期刊竞争力
OSID带来了多角度的、全方位的论文出版形式,利用新技术,突破传统出版中论文格式以及内容的限制,创新了论文结果呈现的形式。如《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20年第1期的《基于共现聚类分析的中国“一带一路”热点研究》一文,作者上传了一段时长1分53秒的语音来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过程以及得出的结论,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文中相关图片和数据的由来,有利于读者准确地了解作者创作背景,增加论文内容的传播深度与学术价值[6]。
五、结语
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学术期刊应充分利用OSID平台,对学术内容进行整合,以一种新的形式进行学术交流。未来可以从两方面拓展学术期刊的服务功能。一是加强交流互动,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加入热点领域的学术朋友圈,为读者、作者答疑解惑。二是开展媒体融合联动,将OSID与微信公众平台结合,OSID丰富论文的呈现形式和传播手段,为学术期刊积聚更多的学术价值;微信公众平台根据论文内容,推出特色专题、热点文章,资讯等,吸引更多读者,优化传播效果。两者相互促进,加快学术期刊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12-33.
[2] 胡莉.全媒体背景下开放科学计划在科技期刊中的应用——以湖北科技学院学报为例[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8,38(6):123-126.
[3] 李婷,施其明,刘琦.“OSID开放科学计划”助力学术期刊融合创新发展[J].出版与印刷,2018(3):11-17.
[4] 李沛,张子纬,陈晓峰,等.学术论文科研诚信问题分析与解决路径探索[J].中国传媒科技,2019(1):10-12.
[5] 石易文.融媒體环境下高校学报的改革转型之路——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28-30.
[6] 鲍勇,孙红忠,金琼琼.媒体融合背景下OSID在农业科技期刊中的应用——以《安徽农业科学》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2020(6):111-115.
作者简介:孙文(1986—),男,江苏泰州人,硕士,编辑,工程师,研究方向: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