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用户个人也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在新媒体平台上,部分自媒体人拿着移动设备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老百姓的工作和生活圈中进行拍摄讲解,以真实自然的角度拍摄和记录着相关信息。这虽然与电视台所拍摄的纪录片在观看质感上存在较大的差别,但其真实性却吸引了受众的眼球,使得部分受众更愿意通过这些自媒体人了解纪录片日常拍摄的信息,这给地方电视台的纪录片创作带来了一定挑战。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分析地方电视台纪录片拍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能为地方电视台的纪录片拍摄工作提供一点启示性建议。
关键词:地方电视台;拍摄;纪录片;对策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5-0114-02
一、前言
我国广播电视台根据行政级别划分可以分为央视、省级电视台和县市级电视台,由于行政级别的不同,地方电视台与央视传播的效果和受众群体也存在一定差别。拍摄纪录片是地方电视台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地方电视台的重要历史使命。随着娱乐节目和娱乐设施的增多,大部分观众获取信息的方式从传统媒体转向了新兴媒体,导致传统媒体的部分受众被分流,纪录片比起综艺节目和电视剧等娱乐性和可视性较弱,这造成了地方电视台纪录片传播效率较低的局面,进而导致地方电视台纪录片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面对这种情况,地方电视台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拍摄好纪录片,争取让地方电视台的纪录片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地方电视台纪录片拍摄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纪录片创作人员不断流失
在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冲击下,传统电视台的观众流失严重,这给传统电视台的发展带來了较大挑战。由于传统电视台的发展遇到寒流,传统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也出现了流失现象,部分从事传统电视台工作的人员逐步转行进入新媒体领域。在综艺节目、电视剧和其他形式多样的娱乐设施的影响下,地方电视台的纪录片收视率较不理想,而地方电视台纪录片市场的缺失,又进一步造成了地方电视台纪录片制作组难以留住和引进优秀的人才。同时,在收视率的压力下,纪录片的创作元素开始向故事化、娱乐化方向发展,导致纪录片的创作氛围出现教化和娱乐化两极分化的现象,创作的个性也被共性同化,导致诸多纪录片创作人员感到无法适应,进一步造成了纪录片创作人员的流失。
(二)纪录片生产经营举步维艰
地方电视台纪录片的拍摄既需要地方电视台投入一定的资金,又需要专业的摄制组人员扛住重重困难和压力完成周期较长的拍摄工作,同时还需要摄制组成员拍摄出具有较高收视率的纪录片以吸引更多赞助商的经费赞助,这些工作都给地方电视台纪录片摄制组带来了较大压力。优质纪录片的拍摄通常需要较好的拍摄设备、优秀的制作团队、充足的制作经费,但是地方电视台纪录片的收视现状和竞争环境使得纪录片在收视率上面临着较大的压力,进而造成了纪录片在制作过程中经费紧张,部分地方电视台的纪录片制作经费甚至只能提供编导和摄像师在市区内的打车费用。而纪录片的播出节奏普遍为一周一期,捉襟见肘的拍摄经费和紧张的播出时间使得地方电视台的纪录片制作往往是一期顶着一期播出,这造成了地方电视台的纪录片很难产出精品[1],最终形成了纪录片在收视率偏低和制作经费紧张中的恶性循环。
(三)纪录片创作思维偏离初衷
纪录片的创作精神在于纪实,但纪录片自身所处市场环境和地方电视台给予纪录片的收视压力,使得地方电视台的纪录片不仅要满足纪录片本体特性的真实性,还要满足电视传播的可视性,这种苛刻的制作条件使得地方电视台的纪录片制作组不得不在栏目制作上进行多渠道的探索和实践。为了增强纪录片的可视性,部分地方电视台的纪录片制作组使用故事片的元素拍摄纪录片,在纪录片中加入了离奇的故事情节、悬疑的故事铺排、刺激的视觉场面和吸引眼球的拍摄题材,在拍摄过程中,为了获得这些拍摄元素,编导和拍摄组成员运用了大量非真实镜头,如安排演员扮演相关角色,组织人员进行镜头摆拍,强行加入具有较强观感的故事镜头,以此展现现实中的真实世界。纪录片的这种拍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也取得了一定的收视效果,但是这种拍摄手法很显然偏离了纪录片拍摄的初衷和精神,使纪录片发生了本质性改变,这种偏离了初衷的纪录片会让部分追求高质量纪录片的观众失去观看兴趣。
三、有关地方电视台拍好纪录片的几点建议
(一)前期精心筹划,赢得外部支持
地方电视台进行纪录片的拍摄是为了取得良好的收视效果以及获得外部企业或机构的资金支持,地方电视台需要在前期对选题、内容、拍摄计划等进行精心筹划,制作出一份精良的拍摄计划书,以获得外部企业或机构的重视。例如,宜宾市地方电视台基于宜宾市的历史文化,在以扩大宜宾市知名度为目的的基础上拍摄了《宜宾非遗》大型专题纪录片,在拍摄该纪录片之前,制作团队对宜宾市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度挖掘,先后制作了《中国李庄(1940-1946)》《抗战时期的中央博物院》《寻吟东巴》《从李庄走来的大师们》(吴孟超专辑)等纪录片,这些纪录片立足于宜宾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宜宾市的文化宣传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宜宾市政府对这些纪录片表示了高度的关注和支持,在宜宾市政府的支持下,宜宾市地方电视台拍摄的《宜宾非遗》大型专题纪录片获得了宜宾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资金支持,在宜宾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宜宾非遗》大型专题纪录片用为期一年的时间进行了全方位、大规模、立体式、多角度、全高清的拍摄,最终宜宾市地方电视台所制作的《宜宾非遗》大型专题纪录片在“无线宜宾”APP客户端、微信微博群、QQ群等多平台进行了高流量播放,并获得了2016年宜宾文化四大亮点的殊荣。这是地方电视台纪录片拍摄成功的典型案例,地方电视台的纪录片拍摄应该做好前期选题和筹备工作,站在宣传地方文化或其他主题的角度拍摄相关纪录片,这既能激发全国观众了解特色文化的兴趣,又能获得地方政府或企业的支持[2]。
(二)结合实际,组织骨干拍摄纪录片
地方电视台的纪录片拍摄组面临着人力资源缺乏、资金缺乏、人才流失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一方面,地方电视台的纪录片拍摄组应积极地在校园或社会上招聘专业人才,以及时补充地方电视台纪录片拍摄团队的人才资源;另一方面,地方电视台领导应根据纪录片的拍摄需求成立专门的拍摄组,并以实施奖励的模式奖励各栏目组骨干成员加入,在争取获得外部资金支持的基础上为纪录片拍摄组提供充足的拍摄车辆和出差经费、良好的拍摄设备、完善的激励措施等,让纪录片拍摄组成员能在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下拍摄精良的纪录片作品。精良的纪录片作品可以为地方电视台的纪录片拍摄组树立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并使地方电视台的纪录片拍摄组获得更高的知名度,从而为引进外部资金奠定良好的口碑基础,使地方电视台的纪录片拍摄进入良性循环。
(三)秉承真实记录的原则拍摄纪录片
纪录片的精髓在于真实地拍摄相关主题,因此,地方电视台的纪录片拍摄需要建立在真实拍摄和记录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再次加工和润色。地方电视台的纪录片拍摄组应该充分发挥电视的优势,通过音乐、特技、解说、字母和播音员的语调等艺术手段将纪录片打造成高质感的艺术片。例如,厦门广电集团拍摄的《海底大穿越》纪录片,以全景视角和立体式元素为观众呈现了一部气势恢宏的史诗性叙事风格的纪录片,该纪录片为观众讲述了中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该纪录片的拍摄组将大量现场采访视频、现场工人施工视频和工程说明书及图纸等进行了融合,其中,拍摄组将工程说明书和图纸运用三维立体动画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该海底隧道设计的思路和初衷。该纪录片的拍摄手法真实地还原了海底隧道的创作过程和施工结果,并未加入悬疑、离奇的故事情节和特意摆拍的镜头,它的真实和客观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史无前例地记录了中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的历史创作过程,是我国宝贵的历史影像档案。
(四)突破局限跨界合作,做大纪录片的影响力
地方电视台的纪录片要突破当前的寒冰状态,需要突破综艺节目、电视剧和各种娱乐设施的影响力,开拓属于纪录片的新市场。随着央视、地方电视以及自媒体等对纪录片的拍摄力度不断加大,许多选题都已经被拍摄,选择一个大众喜爱且具有拍摄价值的选题成了新时代地方电视台纪录片制作的难点。因此,地方电视台纪录片拍摄组应该与学术团体、高校、科研院所、博物馆、知名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在强强联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优势互补的原则,选择具有市场价值的选题,制作精良且具有传播价值的纪录片,从而做到用纪录片记录新时代的故事,传播新时代故事的价值。
四、结语
地方电视台在制作和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现实性困境,资金、人力资源和竞争对手均是阻碍地方电视台提高纪录片收视率的障碍。面对这些困境,地方电视台应该立足更高的格局,具备更长远的眼光,坚定文化自信,并充分利用新时期的资源整合和市场营销手段,克服地方电视台纪录片拍摄工作面临的困难。在综艺节目、自媒体和新媒体的冲击下,地方电视台纪录片确实失去了一部分观众和市场,但提高地方电视台纪录片的收视率并非一蹴而就的事,地方电视台纪录片所承载的历史使命必定会让地方电视台纪录片在巨大的市场竞争下突出重围,实现它作为纪实影像的传播价值。
参考文献:
[1] 郭平.地方电视台纪录片的现状及发展趋向研究[J].传播力研究,2020(6):67.
[2] 王安菊.地方電视台如何借鉴独立制片人拍好纪录片[J].传播力研究,2020(7):69.
作者简介:俞恺(1964—),男,北京人,本科,二级摄像,研究方向:电视画面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