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视纪录片拍摄环节,制作团队会将自身认知与节目相结合,因此其主观性选择与电视纪录片质量有较大关系。本文简单对纪录片的概念进行介绍,阐述电视纪录片创作的注意事项,探索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主观性选择对节目播出效果造成的影响,旨在保障电视纪录片的完美效果,使其呈现出最佳的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创作;主观性选择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5-0112-02
一、引言
电视纪录片作为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能够凭借自身的真实性,在多元化的新媒体时代引起受众的强烈反响,通过记录将事件传播出去,群众从受众变成转播者甚至是制造者,为社会传递正能量。在這一过程中,纪录片制作团队的主观性选择,对节目质量有较大影响,要保证纪录片中不掺杂任何虚假成分,且站在客观的角度进行事件表达。
二、纪录片的概念
纪录片是一种记录、研究人们现实生活世界的电影。一般情况下,纪录片不需要特定的演员进行表演,纪录片中的人、物、事都是真实存在的,并且与实际情况一致。纪录片的范围并不只是人们理解中的景物纪实,还包括生活记录、历史写照,以及部分真人秀节目等,其核心在于通过真实生活中的艺术表达启迪观众。严谨的纪录片同时也记录下拍摄过程对被记录的情况的影响,如《南京大屠杀》《远去的城市》等纪录片,都对人们的思想认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
三、电视纪录片创作的注意事项
“何为纪录片创作中的决定性因素”,是定义纪录片时常遇到的问题,其核心在于“排除假设内容,将真实存在的事情作为节目本身”。纪录片及相关从业人员都喜欢强调“客观”,但在实际操作环节,却难以真正保证客观,拍摄记录人员无法认清自身地位,纪录片内容也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电视纪录片本身不具有硬性约束力,它只是一种记录事物、人物的方式,目前许多热点话题被记录发表后,受众对其的关注度有所提升。从表面上看,人们通过电视纪录片了解相关事情,电视纪录片的作用得到了发挥,但在实际工作中,有谁能够做到完全“客观”呢?例如,美国迈克尔·乔丹纪录片《最后之舞》播完后,许多片中出现的人物都表示震怒,虽然迈克尔·乔丹在篮球历史上是位伟人,但不能通过“抹黑”对手来美化主角,这完全失去了电视纪录片的客观性。乔丹的队友皮蓬、霍拉斯·格兰特等人都对这部纪录片的内容公开发表过言论,认为片中内容“90%以上都是虚假报道,都是经过剪辑后留下的对乔丹有利的部分”。
四、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主观性选择
(一)创作内容的主观性
人们观看电视纪录片的初始目的是了解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不应该添加任何的“主观臆想”,但人作为一种有感情的生物,无法做到完全客观,这就导致了创作环节导演对纪录片内容的主观性选择,所以相应的电视纪录片内容不一样。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地方文化,而纪录片制作团队对这些风土人情有不同的主观理解,当地生活纪录片应该由当地人民进行演绎,其“表演效果”因个人情况而定。例如,我国农业纪录片《美丽乡村》,选取不同的拍摄角度,以农业生产为主要切入点,跨越中国东西南北,远离都市的喧嚣,记录最质朴的乡村气息。内容上不仅有我国乡村农民的日常劳作,而且包括他们的生活百态、悲欢离合。节目记录了某地农余之际举办的春联大赛,这在丰富当地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促进了电视纪录片内容的创新,许多民间高手每年都会参加,活动质量也在不断得到优化。
(二)创作编辑的主观性
电视纪录片完成内容制作后,需要经过一定的编辑加工才能传播,在内容制作方面,应提高纪录片节目制作的门槛。现行媒体节目制作门槛过低,要抵制一些不合格的社会机构进行制作牌照申请,促使纪录片制作面临越来越强大的对手,从而实现内容品质的提升。尤其是真人秀类节目,大量涌入媒体市场,在为市场带来活力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媒体节目空心化的局面。进行镜头衔接及内容镜头剪辑时,制作团队要有一定的编辑主观性,通过适当的镜头组合表现纪录片的中心思想,实现观赏性与记录性的合理衔接。以我国原创真人秀纪录片《奇遇人生》为例,节目请来了朴树、窦骁、宋佳等十多位明星,进行一场“自由”的异地冒险之旅,不同明星的冒险地点不同。整个节目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台本”,力求最大限度地还原生活中的真实情况,节目中导演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随便”。《奇遇人生》也没有现代综艺类节目的套路,邀请的嘉宾都是有一定人生阅历的明星,且对一些事情并不避讳,如小S素颜出镜,在帐篷中关于尿布、排泄等问题的讨论内容也被报道出来。该节目豆瓣评分9.2,被人们称为“电视节目中的一股清流”[2]。
(三)创作传播的主观性
媒体的存在以及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传播速度急速提高,在这种环境下,各家媒体为吸引眼球及阅读量,开展了头条大战。就目前视频媒体市场格局来说,电视纪录片局限于自身创作内容,体制较为落后,尤其在4G网络普及与5G网络大范围应用的条件下,所有行业都要融入互联网基因。这一新型传媒政策要求将互联网变为媒体,改变了传统电视纪录片的竞争市场,强调管理团队进行纪录片传播方式的主观性选择。在这一背景下,电视纪录片的发展不能停留在电视节目上,要实现多渠道舆论监督的融合。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同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合作,创建了十多个短视频账号,基本覆盖了我国所有一线新媒体平台,全网播放量超过百亿。要增强节目播出效果,扩大栏目影响力,节目营销创作理念尤为重要。在传媒平台方面,当下智能电视机传媒运营商通过OTT进行电视机节目转播,借助PC互联网和移动客户端进行信号传输的集成系统,增强电视纪录片的影响力。且传媒平台的市场化,促进了电视纪录片节目形态的转变,电视纪录片在与电视机观众及网友的互动过程中,真正解决各种民生问题,实现了“以观众为本”。
(四)创作观点的主观性
目前社会上存在许多思想偏激的人,有对社会进行报复的隐藏性人格,他们多数是由于自身利益在实际生活中无法得到满足,从而产生了不满情绪。这类群体在遇到不公平的事件时,往往会对新闻内容进行歪曲,故意散播谣言,影响社会治安。电视纪录片要从人道主义出发,不能同社会发展唱“对手戏”,制作团队进行电视纪录片制作时,要考虑播出后的影响效果,将宣扬积极正向的能量作为电视纪录片节目的“动力源泉”。现代电视纪录片不同于传统电视纪录片,它强调从批评的角度进行道德约束,帮助公众感化、管理自己,发挥普通群众对社会的正向推动作用。也就是说,电视纪录片制作团队要始终将人道主义作为至高原则,其核心思想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希望。这就要求电视纪录片进行观点选择时,考虑社会发展趋势,虽然创作环节应适当坚持自身追求,但要以美好生活为基础,为社会带来负面影响的电视纪录片将受到各界的抵制。最近还出现这样一种风气,部分电视制作团队为了提高收视率,使用热点名人作为创作题材,却暗含一些负面思想,无法保证纪录片的真实性,对社会舆论产生一定影响。不明真相的网友纷纷轉发传播,没有考虑到当事人的个人感受,无法使人信服。例如,HBO播放的纪录片《离开梦幻岛》,将已经逝世的著名歌星迈克尔·杰克逊推上风口浪尖,节目多处影射迈克尔·杰克逊涉嫌“娈童”,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当地媒体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下架《离开梦幻岛》,并暂时禁播迈克尔·杰克逊的所有歌曲,发言人表示“我们非常重视这种性质的指控”。
(五)创作目的的主观性
电视纪录片对题材分类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有这样一种题材,它借助真实形象进行实时报道,其与新闻片类似,但更注重形象与科学的统一。这类法治纪录片的拍摄初衷是借助已有案件进行正能量教育,帮助犯罪者不再犯错,而不是使他们家破人亡。若采用过于激烈的言辞或乱扣帽子,不仅无法发挥电视纪录片的积极作用,反而会埋下更严重的社会隐患。所以,电视纪录片的创作目的要有一定的主观性,强调从解决矛盾的角度出发,目的是构建和谐社会。积极正向的电视纪录片节目,能让人民群众、党和政府的形象不受到损伤,切实提高社会法治能力。此外,针对一些公众人物,电视纪录片拍摄时要做到一视同仁,对一些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明星,更要加强对言论的控制,向社会宣传积极风气。电视法治纪录片将新闻报道作为主要工作内容,作为社会法治监督手段,但这并不是唯一的手段。若部分案件可能影响国家机密、司法机关审判结果、侵犯当事人隐私,要避免引发社会公众的恐慌情绪,在法律允许的报道范围内进行电视报道。例如,报道酒驾行车记录时,若纪录片只是对被报道人员进行酒驾约束,而采访人员在行车体验报道环节没有系安全带,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削弱电视纪录片的教育功能[3]。
五、结语
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主观性选择,应融合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节目类型,进一步规范媒体节目要素的真实性,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应不断提高媒体从业者自身的业务能力水平,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优化生活真实事件的反映效果,实现电视纪录片的创新,创作出更加优秀的纪录片,从而承担起媒体行业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何苏六,韩飞.第3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终评入围电视纪录片作品述评[J].当代电视,2020(12):18-22,38.
[2] 李冠骏,龚莉玲.从“景观”到“呈述”:看中国故事在纪实影像中的演进与流变[J].电影文学,2020(22):29-32.
[3] 孟春雪.当纪录片遇见新媒体——传统电视纪录片借力新媒体网络推广探索[J].中国地市报人,2020(11):83-85.
作者简介:孟祥意(1985—),女,北京人,本科,三级导演,研究方向:纪录片拍摄与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