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利用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利用课内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科学知识、通过实践指导丰富学生的科学方法、通过完善评价体系提高教师的科学教育意识,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科学素养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9-0016-02
《義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基于科学课标和语文课标的这些要求,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十分有必要。
一、存在问题
(一)语文教师对科学素养的认识不足
语文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它在帮助学生获取社会人文信息、认识社会人生、提升人文境界等影响学生成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语文学科具有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丰富资源,它虽然不是直接对学生进行有关科学知识的教学,但它能借助相关内容从科学意识、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的认识方法等方面给予学生渗透。调查发现,在具体教学中,语文教师更多的是关注语文工具性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忽视了语文学科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价值。有的虽然关注了科学内容,但缺乏系统性,对科学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少教师甚至认为科学教育是科学教师的事,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科学素养因素。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从国家层面提出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性;2017年,教育部修订了《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将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这都体现了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责任根据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小学生普遍缺乏科学素养
笔者针对4至6年级学生(共120人)做过学科素养抽样问卷调查,从科学常识、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方面反馈出来的结果看,学生的科学素养现状总体并不理想。在科学常识方面,学生对浅显的和媒体常关注的科学常识知之较多,但对一些稍深的科学常识知之甚少,如知道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宇航员的学生有80人,占比66.67%;知道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学生有78人,占比65%;知道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是多少的学生有52人,占比43.33%。在科学兴趣方面,对参与科技活动普遍表示感兴趣,但阅读科普类书籍的学生仅有28人,占比23.33%。在科学方法方面,不少学生没有意识到计划和方法的重要性,如绝大多数学生有收集资料的意识,但缺乏加工整理的能力,需要教师给予方法指导。在科学精神方面,所测试的是否具备求真、质疑和团结精神等方面内容,回答具备的学生不足半数,特别是表示愿意对某种现象坚持做长期观察记录的只有46人。
所有这些,既表明学生的科学素养不足,又反映了学生的科学意识欠缺。在学习生活中,不时有学生煤气中毒、触电伤亡、学习效率低下等情况出现便是明证。这种情况的形成,自然与科学教育不足有关,但传统的学科教育教学方式也脱不了干系。如应试教育的束缚,传统讲授式课堂阻碍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的科学素养不高和陈旧的教学观念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二、解决策略
目前,随着语文教科书的不断完善和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语文教学应该进一步强化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一)利用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包含着丰富的科学教育内容,特别是选入了大量的科普文章,需要教师重视这类文章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王语廷在《两套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科普文的比较研究》中对1993年和2003年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科普文做了统计,发现1993年版选科普文共20篇,2003年版选科普文达45篇,并得出结论:两套教科书都注重语文教学与科学教育的融合,且都通过多种体裁呈现科普文,具体包括诗歌、童话、说明文和散文。笔者初步统计目前我们使用的人教版(部编本2016)的小学语文教材,含有科学教育内容的文章更是有增无减。一至二年级教科书与科普有关的课文有29篇(则),三至六年级教科书每册书均有1个单元涉及科普文,共有科普文35篇,这些文章同样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如二年级下册《充气的雨衣》一文,小林因为雨衣刚过膝盖,雨水下摆流到裤腿上,他想把雨衣改一改,通过不断思考,最后发明了充气雨衣。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发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用品需要改进。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一文写的是科学家对月球有许多未解之谜,且月球之谜还有很多很多,月球留给我们的是无穷的疑问,因此,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浩瀚的宇宙,激起学生探索更多星球之谜的兴趣;教学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些文章时,让学生想想科学家取得如此伟大成就主要依靠什么,从而感受在每次成功中不可或缺的科学精神。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知识爱上科学。如学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伽利略的画像,讲述伽利略的故事,课后播放纪录片《伽利略之谜》等,让学生充分认识和体会到伽利略的探索精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科普文章上得生动,吸引了学生,也就成功了一半。
(二)利用课内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科学知识
部编版语文教材选入了大量科普类课文,《比尾巴》《小蝌蚪找妈妈》《植物妈妈有办法》《太空生活趣事多》《蝙蝠和雷达》《月球之谜》等,这些说明文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包括天文地理、生物社会、宇宙空间、动物仿生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习这些课文,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关科学知识。例如,《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和豌豆等植物繁殖后代的方式。它们的方式各有特点,蒲公英的种子用降落伞,它通过风吹四处飘散;苍耳的种子有刺,它依靠挂在动物的皮毛上的方式向四处传播;豌豆成熟以后会自动炸开,他的种子就洒落在地面上。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能了解不同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获得有趣的知识。再如《太空生活趣事多》这篇科普课文,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宇航员是怎样睡觉的,怎样喝水,怎样走路,等等。这些会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好奇心,并让学生对太空生活有了基本的认识。结合课文学习,教师应推荐学生阅读相关课外书籍,如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阅读书单推荐书目《小彗星旅行记》《嫦娥探月立体书》《昆虫漫话》《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空间简史》等。课内外的有机结合,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使学生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提高科学素养。
(三)通过实践指导丰富学生的科学方法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兴趣、引导他们尽可能多地积累科学常识,而且还要重视思维方法训练,如通过想象、联想等方式训练形象思维;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方式训练逻辑思维;通过大胆猜想、合理推理、严格验证等方式训练直觉思维,使学生灵活运用科学方法。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训练学生归纳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通过分析课文的字词句段等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以《比尾巴》一文的教学为例,可以通过一些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小动物尾巴的特征,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通过对动物尾巴的观察和比较,学生能准确找出这些尾巴对应的小动物,辨别能力也会在训练中得以提升。学生一旦掌握了观察法和比较法,不仅可以认识更多小动物的尾巴,而且可以运用这些方法帮助他们找出更多事物的不同,从而认清事物的本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了借助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指导学生学习科学方法,在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还要重视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带着科学学习的态度面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四)通过完善评价体系提高教师的科学教育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动的教学主体,学生是被动的学习主体。语文教学能否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关键还是在教师。在应试教育还没有消除的大背景下,受教学评价的影响,不少语文教师会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上打折扣。学校要通过完善教学活动的考核评价体系,使教师清楚培养学生科學素养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并不矛盾;相反,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还会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学校要通过评价体系加强对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不断融合。语文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注重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曲典.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2]王语廷.两套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科普文的比较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7.
[3]王艳青.基于科学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名师在线,2019(4).
[4]刘寿华.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J].教育科研论坛,2006(1).
【作者简介】冉发龙(1980— ),男,广西天峨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任天峨县第三小学副校长,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