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阐述学习积极性的内涵、表现及小学教师示范性行为的范式,认为通过提高教师薪资待遇、建立教师评价体系、为教师树立榜样等途径,可以促使教师重视发挥示范性行为的作用,进而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教师 示范性行为 学习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9-0009-03
小学阶段是人才培育的重要阶段,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都是在小学阶段养成的。在现代教育大环境下,小学教师的外在行为与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很大的联系。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会受到教师一言一行的影响,进而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小学教师的示范性行为能给小学生带来精神上的鼓舞,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某些小学教师的失范行为则对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着消极影响。因此,小学教师要将小学生的成长成才放在首要地位,优化教学方式,发挥教师示范性行为的作用,进而促使小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帮助小学生全方位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需人才做好准备。
一、学习积极性的内涵与表现
(一)学习积极性的内涵
从性质上说,积极性指个体意愿与整体长远目标相统一的动机,而学习积极性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具有的认真与勤奋、主动与有韧性的能动心理状态。心理学家把学习积极性定义为学习动机的一种外在体现,在笔者看来,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乐观向上的学习精神,与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关的要素主要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抗学习挫折的能力。故而教师要准确把握小学生的学习发展特性,协助小学生快速地找到适合本身发展的路线,引导小学生往正确的航向前行,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成其长远发展。
(二)小学生具有学习积极性的外在表现
相对中学及中学以上学段的学生来说,小学生因为心智还不够成熟,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可以直接把小学生对学习的外在行为表现作为评判他们学习积极性的依据。在课堂上,部分小学生大胆主动地与教师互动交流,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和汲取知识,让课堂一改过去的低沉氛围而变得生动活泼,这便是小学生学习积极性高的外在行为表现;另一部分小学生生性活泼,但对世界的认知还不够全面,自制力还不够强,因而会在课堂上表现出厌烦课堂教学的神态,甚至公然挑衅教师的权威,以此表達自己对课堂教学的不满,这便是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的外在行为表现。
二、教师示范性行为的四种主要范式
(一)引导示范式教育行为
引导示范式教育行为是指从教师体态语出发,通过引导示范的教育方式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行为举止和仪容仪表两个方面。比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仪表端正、举止端庄,在小学生心中树立严谨而又不失有趣的教师形象,引导小学生端正自身学习态度,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与小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和蔼可亲,给学生春天般的温暖,让小学生对回归班集体有强烈的迫切感,从而让全体小学生共同加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激情。
(二)情感表露式教育行为
情感表露式教育行为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场景中对小学生不同的学习表现流露出不同的神情以及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倾向。教师师德高尚、富有正义感,经常赞扬好的行为或批判不正确的行为,表现自己鲜明的情感态度,传播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使小学生在教师“无声”的教育中得到陶冶,这也可以称为情感表露式教育行为。例如,某名小学生做出某种好的行为或进步很大的时候,教师及时在学生面前流露出赞赏的神情,并持鼓励、支持的态度,这必然在无形中让小学生领悟到积极行为的正确指向性,也为小学生树立榜样,让小学生学会区分积极和消极的学习行为。
(三)语言激励式教育行为
语言激励式教育行为是指使用恰当的语言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判断自我,起到加强小学生自信心、保护小学生自尊心的良好效果。比如,在开展课间操活动时,某名小学生不愿意配合体操教练做运动,破坏了班级的队形。这时教师万不可在大庭广众之下对该小学生破口大骂,而是要用委婉的言语对其进行劝导,诸如:“你们就是我的小太阳,我从你们有力的体操动作中感受到了温暖和快乐,希望每一名同学都能运动起来,焕发出太阳般的勃勃生机。”这样的做法不只让小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也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集体观念和意识,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帮助小学生克服自身的消极因素。教师委婉地让小学生明白做课间操要积极的道理,既没有挫伤小学生的自尊心,又起到促进学生锻炼身体的作用。
(四)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展示的行为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许多行业的“得力助手”,这当然也是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辅佐手段。就拿微课来讲,微课的主题突出,教学内容简明扼要,教学资源容量较少,往往还伴随着能够吸引小学生的动画效果,便于引导和启发小学生开展学习。由于在微课中能够展示一些经典案例,形成一定的教学情境,因此能够有效促成师学间的互动,调动小学生的课堂学习主动性,促进小学生高效率地学习。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现代化科技手段,将教学资源和小学教学课程有效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师示范性行为对提升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一)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表明,人的最高需求层次是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是指实现个人志向,将个人能力发挥到最大程度。当教师对某些学生正向、积极的行为表示鼓励、支持时,其他学生就会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获得“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同时迫切希望自我价值得到实现,进而对比自己与他人的行为,反省自己,让自己稳步发展,争取成为优秀的学生。
小学生年龄小,心智还没有发育成熟,对事物的思考方式也不够全面,对周遭的事物没有清醒的认知,但其具备一种天然的崇真向善、发现美的纯真情感,这也是人类本性的体现。在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懵懂期,教师应发挥好带头作用,给予小学生正面积极的影响,用实际行动温暖他们的心灵,守护他们内心那一片净土,使小学生在活泼向上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提高小学生的向师性
“向师性”是指学生所具有的尊重教师、乐于接受教师教导的一种自然倾向,就如同向日葵朝向太阳一样。小学生可塑性强,教师充分發挥学生的向师性,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效。教师应让小学生发自内心地爱戴和信服教师,认同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提高小学生的向师性。
教师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挥领头作用,以自身正直的作风、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感染小学生,做小学生心中的榜样,实现示范性教育。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日常集体活动中适当引用名人优秀事例,向小学生讲述名人奋斗的艰苦历程,号召小学生学习他们在奋斗路上吃苦耐劳、永不言弃的崇高精神,让小学生从榜样身上获得力量,从而提高其自身的学习积极性。
(三)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上,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小学生将已形成的学习需要调动起来,以提高学习积极性的过程。”学习动机是在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的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学习动机的产生源于小学生在完成教师下发的学习任务后,所产生的一种自发、主动的情感态度,其中包含了小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感。
教师要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注意使用一定的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身体力行地完成教学计划中的每一件事,以自身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和拼搏进取的教学态度鼓舞和鞭策小学生,以自身示范性行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发挥小学教师示范性行为积极影响的策略
(一)适当提高先进教师的薪资福利待遇
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教师薪资酬劳较低,先进教师的薪资酬劳没有在物质层面上显现出优势。提高先进教师的薪资酬劳,不仅能让教师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一种被认同感,保障教师的生活需求,而且能促使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发光发亮,创造出更好的成绩;能激发行业内其他教师的斗志,营造良好的氛围。
提高教师薪资福利待遇的途径可以有多种。从学校层面出发,校领导可以合理调配年终绩效工资,让先进教师与普通教师的绩效工资有所差别;也可以在较适合小学生共同参与的校园活动中,为优秀教师颁发礼品,让教师实现“名利双收”。从社会层面出发,政府可以适当提高先进教师的基本工资、特殊津贴和季度绩效,让教师劳有所得、教有所思,对自己不良的言行举止有所遏制。
(二)建立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一是设置教师自评量表。为教师提供自我评价测量表,无疑是给教师群体提供了一个自查自纠的机会,让教师对日常教学中的行为表现有一定的认知。对于学校来说,学校可以统一收集小学生对教师不当行为的反馈意见,并结合本校特色制订教师自评量表。在期末总结会议上,学校行政部门整合小学生的反馈意见与教师自评材料,对先进教师进行精神上的激励。这样的做法可以让教师重视规范自我行为,建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意识,从而达到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目的。
二是设置教师匿名互评量表。相比自查自纠,教师间匿名的相互评价更为专业、客观,也更具有参考意义。某些教师在评价同行时也能及时反思自己,规避不当的教育行为。
(三)构建校内外流动监督机制
校内外流动监督机制以公开透明的形式存在,这样的机制不仅温暖小学生和家长的心灵,而且能未雨绸缪,对其他教师起到警示的作用。当前,某些教师的不当行为往往是隐蔽的,而教师的不当行为对小学生造成的影响可能是难以启齿的。对于这样的情况,学校可以通过设立举报信箱和电子邮箱等非言语途径,定期接受家长和小学生的反馈,并对反馈内容加以核实。对严重的教师失范行为进行公开批评,对极个别不愿改过的行为失范教师,学校可以依据有关规定将其情况上报上级教育部门,以此敦促其纠正失范行为。
(四)树立教师榜样,弘扬崇高品格
树立教师行业中的标杆,无疑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正向参照,鼓舞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学校应大力宣传杰出教师的先进事迹,弘扬其崇高品格,号召各基层教师学习杰出教师的示范性行为。学校组织广大教育工作者通过观看先进事迹陈列室、开展行为示范教育活动、聆听先进事迹报告等方式,培育和壮大优秀教师队伍。
(五)以培训推广示范性行为
大多数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往往认识不到自己的教学行为存在错误,甚至一味地按照自己错误的认知方式教导小学生。这就要求当地教育部门对优秀教师的培养工作有统筹意识,通过正当、系统的培训推广教师示范性行为。培训机构还可以在培训结束前设置结业考试环节,让教师重视培训,在培训中真正地学习知识技能,知道不合理的教学行为有哪些,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六)制订合理的教师管理规则
制订并出台合理的教师管理规则,能有效制约教师的教学行为,同时对某些具有不正当行为的教师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为教育事业创造更清明的环境。政府可以集中群众意见,出台一系列教育管理条例,制订合理的规章制度,严格界定教师的不正当行为,甚至可以要求行为严重失范的教师承担相应的责任。但严明的规则之下也要有一丝人情的温暖,对某些思想老旧却多年坚守岗位的行为失范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地减轻责罚并加以劝诫,促进新时代教育工作的发展。
在加快推进人才强国建设的今天,学校要有培养优质人才的观念和意识,从教师管理做起,筑起校园教风、学风建设的高墙,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栋.教师行为在小学德育中的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2020(13).
[2]陈少杰.注重教师示范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J].教师,2017(36).
[3]夏小红.教师失范行为的自我检视与问题规避[J].教学与管理,2019(26).
【作者简介】党焱馨(2000— ),女,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现就职于玉林师范学院,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管理。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