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摘要:随着我班学生从初一升到初二,学生的数学成绩出现了两极分化。针对这种现象,我經过长期的观察和分析,得出了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以及两极分化的表现。同时也给出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具体方法。希望对面临同样困扰的老师有帮助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两极分化”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的深度和力度正在逐步加大。初中作为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初中数学作为主要课程之一,对普及全民文化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进入到八年级之后,学生的数学学习较七年级阶段明显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摆在每位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两极分化”的成因分析
(1)学科因素:数学作为主干课之一,进入八年级之后,几何部分由几何图形的识别进入到推理论证,知识面的拓宽,知识难度的增大以及学科自身所具有的益智性和思维性,给学生带来了一定困难。加上代数本身内容抽象,体系严谨,使一些数学基础薄弱、知识结构上存在“断链”的学生,加剧了数学学习的难度,学科自身是构成了“两极分化”的原因之一。
(2)学生自身因素:初中阶段的学生,认识上正处于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的转变期。成绩优异的同学,为了赢得老师、家长的信任和同学们的尊敬,快马加鞭。成绩较差的同学则要承受更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智力水平不高、非智力因素不好或学习方法不当,制约了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
(3)学校教育因素:受教育观念和评价体系的影响,“升学率”依然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好坏的主要因素,学习成绩是判定一个学生优劣的主要标准。数学课因其学科特点,数学成绩好的同学就会成为“重点生”,成为老师跟前的红人,甚至出现“一俊遮百丑"的现象,而数学成绩不好的同学,则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爱护。同时,缺乏科学性的教育评价体系是导致“两极分化”的关键因素。
2“两极分化”的类型及表现
在“两极分化”的学生中,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具有共同的特征: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聪颖好学,具有创新精神和强烈的上进心、荣誉感。家长和老师也会对他们格外的关注,他们在数学方面表现出来的天赋,特别是数学竞赛中的优胜者,往往被认为是智力超长,聪明的象征,在学生中拥有极高的威望,良好的资质和心理及外部环境为进一步搞好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两极分化”中的数学学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形成原因、特点、程度各不相同,从总体上可分为智力型和非智力型两类。智力型差生在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存在薄弱,是数学学困生的主要表现。他们的主要特征是:记忆力低下,知识盲点多,逻辑思维缺欠,概括抽象无方。表现为数学思想滞后,想象能力贫乏,解题思路紊乱,导致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解决好智力型差生的问题是消除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关键,非智力型差生主要在兴趣、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存在不足,与心理状态存在障碍密切相关。其主要特征为:思想消极,情绪低落,学习缺乏主动型,有畏难情绪,表现为师生关系不融洽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坚强的意志和战胜困难的信心,从而导致智力得不到充分挖掘和利用,造成学习成绩低下。
3解决两极分化的思路和途径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要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八年级数学学习中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教师要积极探索,精心设计,制定了“注重全体,共同提高,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教改思路,将数学思想和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评价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沟通师生情感,调动积极因素。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学习十字路口,在这关键时刻,最需要的是教师的诱导,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实行“感情上投资,成绩上扶贫”。首先,要转变观念,为成绩优异的同学喝彩,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注重全面发展;对学困生,则要敢于对学生承担责任,不冷落,不体罚,不操之过急,说声“你没学好,我有责任”,减轻他们的思想包袱。其次,帮助他们找出成绩差的原因,进行“对症下药”。使学困生从内心感受到教师是真心诚意的爱护和帮助他们的。师生情感的融洽,能促进教与学和谐的统
(2)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就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进而实现由好学向学好的转变,相反,如果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就会把数学看作一种负担,认为数学枯燥乏味,导致成绩下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取得的点滴成绩教师都不可忽视,要及时表扬、鼓励,使其有一种成就感,逐步培养成兴趣,同时,可结合课程内容,向同学们讲数学史上数学家的铁事,数学趣话,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解决重大科技难题的故事等,吸引学生,使其对数学学习的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讲相似三角形之前先给学生设下悬念:我们如何做到不上树就可以测树高,不过河就可以量河宽?这样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去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积极开发非智力因素。在进行教改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学习能力,积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针对数学成绩优异的同学,在完成正常教学进度的同时,鼓励他们勇于开拓、善于钻研,敢于战胜困难的信心。对大多数处于中间层次的同学,给他们制定-一些“跳起来"可以学会的知识,针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当好学生的引导者。而对于处在落后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类型,鼓励其树立迎头赶上的信心。
具体做法是:首先,对于智力型差生,要有一颗诲人不倦的爱心,持之以恒的决心,不能因为学习成绩提高缓慢而放弃,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知识的分解和联系。例如,在讲三角形的知识时,可以讲三角形的稳定性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在讲四边形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三角形的知识去解决四边形的问题,根据三角形的性质与四边形的性质的区别与联系,让学生体察其中的规律,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体验之后,及时深化,从具体到抽象,从一步到多步,让学生学会用后面的知识带前面的知识,从简单的方法到复杂的方法。
其次,对非智力型的差生,要及时了解其存在问题的原因,理顺师生关系,把老师的期望和指导,变成学生心甘情愿的行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知识的传授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结合起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性格倔强﹑孤僻,在数学学习有对立情绪的学生,通过在生活上关心,学习上帮助的形式,用师爱引导其成长,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情绪低落,思维不积极,散漫任性,学习兴趣低下的学生,在教育引导的同时,通过学习小组帮、带的形式给他们施加一定的“压力”,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和作业习惯,实行作业“纠错本”,让他们把每天做错的作业进行分类整理,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解决办法,从而达到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效的目的。
(4)改革评价制度,发挥学生潜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评价制度也在不断的改进,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应当树立符合社会需求的质量观,数学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受教育者的素质培养,而素质又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能力的表现上。对学生的数学成绩评价不能仅凭一张试卷,而要体现出对学生思维过程和表现能力的考核。运用多元的评价体系考核学生,用培养﹑塑造人才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师爱关心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和享受者。
参考文献:
[1]荀晓黎.试论初中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110.
[2]陈小红.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