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以下简称《从空想到科学》)是一部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的通俗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社会关系”视角切入,理清社会关系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逻辑,从而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认识。
关键词:社会关系;科学社会主义;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
一、“社会关系”在科学社会主义中的核心作用
在《从空想到科学》这本著作中,恩格斯着重论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围绕的中心词正是“社会关系”。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此意即为社会关系源于人,人的本质是其社会性是坚持从现实的、具体的、处于各种社会关系的客观条件来认识人的本质,这其中包括经济关系、法律关系、政治关系、道德关系、宗教关系等,而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对其他社会关系起决定性作用。但是,社会关系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它还内含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本向度以及共产主义的价值向度。纵观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不难发现,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社会关系的深入把握而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由此,“社会关系”成为论证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内在逻辑。在探索科学社会主义中,社会关系是支撑其不断论证的线索,马克思恩格斯从对社会抽象的理解到进行历史辩证地批判,一步步推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二、现实关系、经济关系、阶级关系——论证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心词
(一)现实关系——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逻辑起点
首先,在《从空想到科学》的开篇就强调,空想社会主义者继承了启蒙学者的有益的思想中内含的理性并对其作了更彻底的发展。从理论形式上看,空想社会主义者把头脑中的东西当作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把社会主义看成是理想中的东西,对于其他一切与社会主义不合理的制度观念全部摒弃,这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
其次,马克思恩格斯都认为人应当复归到属于自身的现实存在中去,从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中去寻找自我解放的力量。作为改造世界的主体——人,推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这一实践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客观世界以及人的主观世界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的。这个过程是动态的,人的意识在这实践活动中展开,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得个人在与社会关系中不断实现自我认同,整个社会则处于和谐有序的状态。此外,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是头脑里简单的思维抽象,而是现实的人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关系联结,而这些关系只能从具体的生产过程中产生。“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恩格斯的这句话,强调现实生产实践的重要性,也只有将其落在地上,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才得以实现。
(二)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寻找解决社会冲突的途径
社会基本矛盾学说揭示了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其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全部社会的变革都來自于经济关系的变化,政治、文化都统一与经济基础之中,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不适合社会进步的发展,就首先从经济关系中发生裂变,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从根本上批判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从头脑中抽象地去分析资本主义制度。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恩格斯又一重大发现,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取得革命胜利最直接的方式,也是解决社会冲突的最有效的途径。恩格斯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局,也击碎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将希望寄托于资本主义统治者的幻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两种具体表现。一是体现在经济关系上,即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日益凸显和激化,发展的生产力亟待摆脱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束缚。二是体现在阶级关系上,即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首先,揭露不合理的以私有制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恩格斯和马克思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秘密,揭露了不合理的以私有制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看到,导致现存社会关系不合理的根源是以私有制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切社会变迁、政治变革的深层次的终极的物质原因都应当从“生产方式和交换行为的变更中”即经济关系的变革、变更中去寻找,而不应该从主观头脑、观念中,从抽象的永恒真理、正义中去寻找。此举批判了以往空想社会主义者唯心主义的观点,提出了正确的历史观和思维方式。此外,人们逐渐意识到现存制度不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归结于生产方式的变化,生产与交换方式的变化也揭示了消除社会不合理的因素要从生产方式的变更中实现。其次,从阶级对立关系中指明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正确道路。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不断实现独立,摆脱被资本主义奴役的状态,使其社会性有充分的自由得以实现。在恩格斯看来,人们只有驾驭了自己的社会关系,才能控制同自然界的关系,也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成为自由的人,才能建立自由王国。
三、结语
恩格斯在《从空想到科学》最后结语中概括地指出,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它的任务就是考察“解放世界”这一伟大事业的历史条件和性质,从而使无产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因为“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视野,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而“社会关系”是考察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核心内核,经过一步步论证其两大理论来源,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合理性。明确“社会关系”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不仅有利于我们更透彻地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而且对于我们进一步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之间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 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王萌苏.马克思社会关系思想的逻辑演进[J].甘肃理论学刊,2020(01):68-74.
作者简介:廖晓诱(1996- ),女,汉族,籍贯海南儋州,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