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鹏
摘 要:目的:分析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除术对肾囊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于2020年1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肾囊肿患者30例进行,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除术治疗,观察治疗的效果。结果:记录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可见,其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用时较低,患者术后出院较快。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低,且相应症状较轻,妥善处理后未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手术后患者的C-反应蛋白和血清白细胞介素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差异性显著(P<0.05)。手术后患者的血糖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有上升的趋势,差别明显(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除术在肾囊肿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能够在较大限度上减少患者受到的损伤,降低其总出血量,缩短手术操作用时,减少感染等情况发生的几率,有利于患者在术后的快速恢复,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除术;肾囊肿
肾囊肿是一种肾脏常见的结构异常,在成年人中发病几率较高,病变以良性为主,直径在2-10厘米左右,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在进行健康体检或其他疾病筛查过程中意外检出,也有些患者肾囊肿体积较大,对血管和尿路产生压迫而产生症状,若病情持续发展,严重的会影响患者肾功能,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临床上通常对较小且无症状的囊肿进行观察,对较大的囊肿采取手术方式进行切除,而不同的手术形式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有较大的影响,常用的手术方案主要包括开放手术、肾囊肿去除术等,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为临床手术操作提供了极大的保证[1],有效的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近年来,泌尿外科的手术更以后入路腹腔镜为主。本次研究即分析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除术对肾囊肿患者的临床疗效,内容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于2020年1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肾囊肿患者30例进行,其中患者男女比例为20:10;患者年龄在44-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6±8.51)岁;患者囊肿直径在6-10厘米;其中左侧囊肿18例,右侧囊肿12例。所选患者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腰部疼痛等症状,经相关检查确诊为肾囊肿,符合手术指征。
排除标准:排除存在严重的心肺等器官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排除肝肾等器官存在功能衰竭的患者;排除在3个月以内接受过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排除存在免疫系统疾病,或全身合并严重感染的患者;排除确诊为双侧囊肿的患者。
(二)方法
本组所选30例患者均接受后腹腔镜肾脏囊肿去除术。手术前一晚对患者进行灌肠,术中采取全麻方式,调整患者侧卧、腰部抬高,手术切口选择肋缘下,长度约2厘米,将腰背筋膜分开后对腹膜后间隙进行分离,将自制水囊放入并充水至500-800毫升,扩张5分钟后取出。由该点以手指探入,穿刺于腋中线髂嵴及肋缘下进行,将Trocar置入后,分别于A、B口完成切口密闭、腹腔镜置入及气體充盈。对患者内部情况进行全面观察后,将脂肪囊打开,于肾脏中游离确定囊肿位置并以超声刀进行切除,于髂嵴切口取出手术标本,同时进行引流管留置。
(三)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过程的总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分析后腹腔镜肾脏囊肿去除术的疗效[2]。
(四)统计学分析
使用Excel表格对手术中的各项数据进行记录,计算手术治疗的出血量、手术用时及住院治疗时间等各项均值,得出研究结果。
于术后统计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分析治疗的安全性。
监测患者在手术前后的应激反应指标变化,主要包括C-反应蛋白和血清白细胞介素等。
记录患者在手术前后血糖指标的变化。
二、结果
(一)统计患者的手术指标
记录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可见,其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用时较低,患者术后出院较快。具体数据如下表1所示。
(二)统计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
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低,且相应症状较轻,妥善处理后未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具体数据如下表2所示。
(三)对比手术前后患者应激反应的变化
手术后患者的C-反应蛋白和血清白细胞介素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差异性显著(P<0.05)。如下表3所示。
(四)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
手术后患者的血糖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有上升的趋势,差别明显(P<0.05)。如下表4所示。
三、讨论
在成年患者中,肾囊肿有着较高的发病几率,其本质是一种肾脏结构的异常,以良性病变居多,通常情况下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囊肿的体积不断增大,会对尿路、血管及周围器官等造成压迫和牵连,导致其出现腰部疼痛、不适、高血压、蛋白尿等,严重的会对肾脏的正常功能产生影响,需要积极的进行治疗[3]。
肾囊肿的疾病可以简单分为4类:单纯性肾囊肿、多囊肾、获得性肾囊肿以及发育不良性多囊肾病。其中,单纯性肾囊肿最为常见,患者的肾脏单侧或是双侧出现单个或者多个囊腔,这些囊腔呈圆形,大小不等,且与外界并不相通,于肾皮质的发病较多,且患者的肾脏会受到影响出现形状上的变化;多囊肾患者的囊肿一般发生于患者的髓质和皮质,在囊肿缓慢生长的过程中对肾脏组织造成积压,损害其肾实质,进而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当患者肾脏代谢和排毒能力逐渐丧失后,毒素就会在患者体内积累,最后发展发成尿毒症,导致患者死亡;所谓获得性肾囊肿,多是由于尿毒症,或者血液透析治疗引起的。有些患者的肾脏原本没有发生囊肿,但在接受长期的透析治疗后,有较高的几率发生囊肿,并引起癌变;发育不良性多囊肾病则属于新生儿疾病,是导致儿童腹部肿块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多数肾囊肿的患者在早期是没有明显的症状的,随着囊肿体积的不断增大,以及感染等情况的发生,有些患者会出现腰部和腹部的疼痛及不适感。而病情的发展会进一步导致囊壁位置的动脉受压增高,以致出血,在镜下可见血尿,这种症状的发作有周期性的特点,在感染、剧烈运动以及创伤后会加重。有些患者腹部会出现可触及的肿块,这也是多数患者到医院就诊的主要原因。同时,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蛋白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等情况。当肾囊肿由于各种因素影响破裂、结石钙化等情况发生时,还会出现感染性腹膜炎、肾内钙化等并发症,或有一定的几率发生癌变,表现为恶心呕吐、腰腹部绞痛、体重下降发热、贫血等。
目前对于肾囊肿的病因研究和发病机制探索尚未有确切的结论,考虑和肾脏受损、药物应用不当、劳累过度、感染等因素有关,因此临床上并未出现治療肾囊肿的药物,因此对于无症状的小肿块,只需定期复诊,确定其发展情况即可,而对于已有症状的、较大的肿块,需要采取手术的方式进行切除。临床常用于肾囊肿的手术方式包括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硬化剂治疗、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抗生素治疗、经腹腔镜行囊肿去顶减压术等。超声引导下的手术治疗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适合在有临床症状表现、囊肿直径在4厘米以上的患者,对于其中无感染的患者加以硬化剂治疗,对于有感染的患者则予以抗生素治疗,这种手术方式最大的优势就是操作简单,但在治疗后也容易复发,且出血倾向严重、皮肤局部存在感染的患者不能采取这种方式治疗。
囊肿去除术是治疗肾囊肿的常用措施,对于绝大多数肾囊肿患者都有较高的适用性,尤其是囊肿合并感染的患者,或是经过穿刺抽液治疗无效的患者以及囊肿合并恶变的患者疗效较好,在以往的治疗过程中,传统开放手术虽然能够达到较高的切除率,但手术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切口,患者术后会留下较大的伤痕,且需要较长的时间住院接受后期治疗。而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将其与切除手术结合,在腹腔镜下进行微创手术,能够避免对患者产生较大的机械性损伤,减少术中的出血量及手术用时,对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很有优势[4]。腹腔镜在肾囊肿疾病中的治疗最早见于1992年,经过近30年的发展以日臻完善,由于其符合外科手术的经典原则,且相对于开放手术等方式具有明显的有点,因此在临床中广受好评。目前腹腔镜手术多选择后入路进行,通过操作孔置入腹腔镜及Trocar,对囊肿进行游离切除,术后留置引流管,观察患者恢复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撤管,确定患者恢复情况达标后即可出院。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除术的主要治疗目的在于对囊肿的大小和部位有清晰的判断,并彻底将囊壁进行剪除,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囊肿对于肾脏和肾功能的影响,避免其他并发症及恶变等的发生。在当前的临床反馈中可以发现,采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除术治疗肾囊肿,具有患者痛苦性低、术后预后好、治疗安全性高等优点。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用时较短,患者术后出院较快。所选30例患者中仅5例于术后出现了并发症,占比为(16.67%),总体看来发生率较低,且相应症状较轻,妥善处理后未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手术后患者的C-反应蛋白和血清白细胞介素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差异性显著(P<0.05)。手术后患者的血糖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有上升的趋势,差别明显(P<0.05)。表明在腹腔镜指导下对肾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去除术治疗,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腹腔的其他脏器进行保护,且其微创治疗的效果明显,患者的手术切口较小,在术中出血量不大,不需要额外进行输血,且手术时间较短,基本在半小时到一小时即可完成,患者切口和外界接触时间较短,减少了感染等情况发生的可能,在术后能够尽快恢复出院,总体上来说是具有较大优势性的。但是也有研究显示,经腹腔途径和经后腹腔镜途径手术相比各有优劣:经腹腔途径的操作优势在于有较大的操作空间,手术有足够、清晰的视野,能够准确的确定解剖标志,对于双侧肾囊肿的情况亦能够较好的进行处理;但缺点在于需要建立气腹,会对患者的呼吸和循环等造成干扰,同时有可能导致腹腔中感染及其他脏器的损伤,并且对于存在外伤史、感染史和腹腔手术史的患者无法进行良好的操作。而作为目前泌尿外科手术应用最多的手术方式,最大的有点在于能够很好的暴露肾脏,对于腹腔不会造成明显的干扰,因此肠麻痹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几率非常小。后腹腔镜手术虽然有创伤小、出血少、影响低、恢复快等优点,但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除术需要较大的空间进行腹膜后操作,对于双侧囊肿无法进行有效的处理,且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防对其他器官及腹膜等造成损伤,因此,对于操作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要对手术适应证进行严格的把控,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的安全性。腹腔镜下的手术虽然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禁忌情况。首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肾囊肿直径应该在4厘米以上;患者无急性腹膜炎的症状表现;经检查确定没有严重的肝、肾、心等疾病和功能异常,且凝血功能无障碍等。而此前也有学者提出,体重严重超标的患者、肾囊肿的局部存在或可能存在粘连的患者、肾囊肿直径过大的患者、肾盂旁囊肿和肾盂周围囊肿的患者,都不适合采取腹腔镜肾囊肿切除术治疗。
而在手术结束后我们也发现,患者经过手术后应激反应和血糖的水平都出现了升高的情况。应急反应是患者在受到较大刺激后全身表现出的反应,这也说明,虽然腹腔镜下手术属于微创手术,但其仍属于侵入性操作,也会导致患者的体液和细胞等出现一系列的变化,而这些变化的幅度,和手术操作的用时、手术的部位、造成创伤的大小是有关的。而根据医学报告显示,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的安全性,和其应激反应的严重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我们在手术过程前还是需要对患者的总体情况进行准确的判定,做好手术医疗器械、药品、设备等的准备和检查,严格落实手术室卫生管理消毒工作,做好手术的无菌化操作和管理,并评估手术可能带来的风险,以便提前制定针对性的应急处理计划。在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体征数据,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另外,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除术治疗后患者的恢复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囊肿的复发情况,在极大程度上和术后的护理工作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我们可以把术后护理看作是手术的延续治疗部分,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以保证患者术后的伤口能够尽快愈合,腰腹部的疼痛等不适症状能够尽早消失,并对腎囊肿的并发症进行预防。那么首先,要注意患者的饮食安排,术后的第一周患者需要吃一些米汤、粥等流质食物,这样有助于患者的营养吸收和消化,如果患者没有异常和明显的不适感,就可以逐步恢复正常的饮食,在食材的选择上注重对维生素、蛋白质以及纤维的补充,适当的使用一些低脂肪和含糖食物,同时多吃鸡鸭鹅等禽畜肉、豆制品和新鲜果蔬等。而在饮水上,如果患者没有出现心衰、水肿和高血压的情况,是不需要过分限水的,但饮水过度也可能会对肾脏的负担进行加重,需要控制好量。另外,肾囊肿手术后,患者要禁食过咸的食物,烧烤等也应避免。术后在患者情况允许的前提下,要尽早鼓励患者尝试下床活动,这样能够避免出现血栓,但要注意活动的时间和幅度,不能进行剧烈运动,注意对腹部进行保护,避免受到创伤。平时要注意对血压、尿液等的情况进行监测,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这对于术后恢复是很重要的。
综上所述,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除术在肾囊肿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能够让患者受到的手术损伤大大降低,降低其总出血量,缩短手术操作用时,减少感染等情况发生的几率,有利于患者在术后的快速恢复,有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樊晓昌、吉振帅、谢程、张鹏程、支运来、蔡成宽、张志刚、孙方浒.人工标记导引法单孔单通道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疗效分析[J].东南国防医药,2020,v.22;No.247(6):93-95.
[2]李伯全,康胜虎,王蕊,等.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与预留囊壁周边脂肪固定术临床对照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9,25(5):802-805.
[3]郑燕深,麦惠洪,李剑峰,等.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后患者应激相关指标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J].河北医学,2019,25(2):307-313.
[4]马仲顺.比较腹膜后与经腹腔行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肾囊肿[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5):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