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微信伤害了你我他

2021-09-10 07:22周国平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底线家校微信

周国平

微信所带来的便利,真是不言而喻;但是微信带来的问题,也是足够让人头疼的。当老师的,尤其是班主任,更是微信的受害者,但最终受害的是我们的学生。

开学初,小孩子刚入学,要面对新环境、新老师。许多家长都非常关注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于是乎,通过微信问一问老师,成为最便利和最正常的渠道。今年,我女儿读初一,儿子读幼儿园小班,都是起始年級,家长的这种心情我非常理解。

但是,当我看到老师们到了深夜十一二点还在给家长回信息时,我就觉得问题有点严重了。我们来算一笔账: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如果每个家长都要给老师发微信问一问孩子的情况,老师平均用1分钟来回复,那么40个孩子就是40分钟。再加上学校工作上的微信通知和生活上的微信沟通,那么老师得花多少时间在手机微信上呢?

另外,还有一些微信消息真的会让老师难过好一阵子。更糟糕的是,这种情绪会直接影响到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到老师的教学。

如何使用微信进行家校沟通,真的是一门艺术。别让微信伤害了你我他。我是家长,是老师,也是校长,我对此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先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吧。

前年,我建了一个全校家长微信群。在建群之初,所有的家长都表示会尊重学校的规定:不在微信群里发负面的信息,有问题直接打电话给我或者到办公室来找我。可是建群的第二天,群里就闹翻天了。一个家长投诉学校食堂的菜有问题,油有问题。紧接着,另外几个家长接连不断地发语音到群里,就好像他们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机会,要把情绪全部都发泄出来。一些家长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开始与他们几个争执起来。那一整个下午,群里真是热闹得很。我作为建群的人,当然也有点小激动,通知班主任立即做个别家长的思想工作,另外通知这几个家长来办公室跟我面谈。这些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很快就平息了。

下面,我就以这个例子,来谈谈我对与家长微信沟通问题的一些看法。

第一,我觉得家校之间应该有最基本的理念,那就是共同办好这所学校,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这是底线,我们自己的言语和行为,就不应该突破这个底线。任何破坏这个底线的言语和行为,我们都要抵制、拒绝。

在我看来,有许多案例中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对话,都已经完全突破了这个底线。有的家长的目的好像不是解决问题,而是闹大问题。或许,家长可能真的就是这么想的。比如有的家长想给孩子换班级、换老师等,就通过其他导火索来引爆矛盾。我觉得这都是不明智的。

第二,有问题最好当面讲、私下讲或打电话讲。微信很方便,但是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一些年轻老师给我发微信,还要来一个表情包,几乎每一次我都要查一查这个表情包是什么意思。微信文字的表述,每个人的水平不一样,表达方式不一样。有时候,家长内心的想法,并非是字面上的意思,或者说并不是老师所理解的文字的意思。

微信也会让人多虑。平时,我们讲的话嘴上一带而过,可是留在微信里,一些本身就有情绪的老师或家长,一看再看,越想越不对劲,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想法。微信还具有延时的作用,比如大家经常可以在微信里撤回信息,而我们平时的对话,总不能说“我这句话撤回来重新再说”吧?多了一个撤回,是好事也是坏事,因为缺少真性情。另外,从经济角度讲,微信是一种没有代价的沟通——流量多得是,随便发发,不管对方什么想法,发了再说。

第三,一定要尊重生活礼节。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与别人沟通时,一定要尊重他人的生活作息,不要在人家休息时去打扰人家。当然,特殊情况急需联系的,那是另当别论。

如果我们建立以上三种认识,那么家校的沟通应该会更加顺畅起来。

总的来说,如果只是提个建议,我喜欢私下沟通,因为私聊代表着一种尊重。如果有需要探讨的问题,我更喜欢电话沟通,因为电话里有对方的声音、语气、态度和温度。如果是重大问题,我觉得需要当面沟通,这是一种隆重和正式的对话。

但不管怎么样,请家长和老师始终坚持一个观念:我们是朋友,是合作伙伴!不要让微信伤害了你我他!

(作者单位:浙江省瑞安市桐浦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底线家校微信
坚决守住廉洁底线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真相与底线
底线①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