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阶段,仍有不少幼儿园受园所结构的限制,存在幼儿角色游戏空间不足的问题。那么,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展角色游戏呢?笔者将从游戏内容生成、游戏空间创设、游戏材料准备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幼儿园;因地制宜;角色游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9192(2021)14-0069-02
引 言
角色游戏是幼儿时期最典型也是最有特色的游戏,它具有社会性、操作性及创造性的特点,能促进幼儿语言、创造力等多方面的发展。不仅如此,角色游戏还能通过角色扮演、想象、模仿等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掌握生活技能[1]。
一、角色游戏特点分析
(一)生活经验是源泉
角色游戏实则是幼儿对现实生活做出的一种积极且主动的反应[2]。在游戏过程中,主题角色及材料的使用无不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在“医院”这一游戏中,“医生”会用听诊器给病人看病,会说出“平时注意多喝水”“打一针,好得快”等贴近生活的语言。这就是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的生活经验越丰富,在游戏中的代入感就越强,其角色扮演的水平也就越高。
(二)想象力是支柱
丰富的想象力正是幼儿宝贵的财富。角色游戏的模拟性和互动感较强,因此,游戏的过程也是幼儿思维发散与创造力重组的过程。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是幼儿对角色的想象。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幼儿通过语言、动作等表现出对角色的认知。其次是对材料的想象。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会将材料想象成具体的物品。最后是对情境的想象。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会创设一定的情境。
二、因地制宜开展角色游戏的具体策略
(一)结合一日活动,生成游戏内容
1.关注兴趣,顺应需求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建议教师“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在日常游戏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让幼儿独立完成某些事情。例如,在“小手真干净”的健康活动中,A幼儿对B幼儿洗手的方法不认同,表示自己从电视里学到了“七步洗手法”,能将手洗干净。于是,笔者让她演示了一遍。其他幼儿对比了两种洗手方法,发表了各自的看法。C幼儿认为,“七步法洗手”能洗干净手上的细菌;D幼儿认为,已经习惯了原来的洗法,改不了……这时笔者问:“怎样才能让大家把手洗干净呢?”A幼儿提出自己愿意教其他幼儿洗;B幼儿表示要回家练习,多练习几次就会了……而笔者也顺应了幼儿的需求,准备了几个“小老师”贴牌,每天在分点心前和活动后请几位“小老师”分组带领、指导其他幼儿洗手。时间一长,越来越多的幼儿学会了“七步洗手法”。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可能生成游戏内容。作为教师,我们要结合日常活动去注幼儿的兴趣点,回应幼儿的需要,从而发现生成角色游戏内容的可能。
2.挖掘延伸,资源整合
幼儿园的任何活动都包含游戏这一因素,有隐性的,也有显性的。因此,教师要去辨别、挖掘、提取一切可利用资源,使其为游戏服务,成为有价值的游戏内容。例如,在小班下学期,我们开展了“糖果乐园”的主题活动。幼儿在手工坊参加“糖纸变变变”活动时,通过印、画,制作了很多糖果纸。投放到活动区域后,糖纸更是实现了量产,且幼儿的创作热情让笔者吃惊。于是,笔者问幼儿:“这么多糖纸能用来干什么呢?”幼儿很快给出了建议——包糖果。于是,我们一起讨论了糖果用料。之后,我们找来了橡皮泥、泡沫玉米粒、圆柱状插塑、纸芯筒等作为糖果替代品,在班级里建立了一条“糖果生产线”,生成了游戏“糖果工厂”,后期还增设了“糖果展示区”,用来展示幼儿制作的“糖果”。
幼儿小、中、大班是一个系统的、连续的学习发展过程,而每个年龄阶段的游戏都是上一个阶段的延伸与发展。因此,教师要学会整合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使游戏活动得以延伸。
例如,在中班上学期,笔者在角色区设置了“娃娃超市”,在糖果区投放了小班时期幼儿制作的各式糖果(教师挑选保留的部分糖果)。幼儿都很乐意来“超市”买糖果,很快糖果就缺货了。活动结束后,笔者提出问题:这怎么办呢?幼儿想起了小班的“糖果工厂”。在幼儿的提议下,我们重新开办了“糖果工厂”,并陆续增加了糖果品种。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结合区域活动,笔者适当提高了糖果制作难度,如让幼儿制作棉花糖、棒棒糖等。“工厂”与“超市”建立了供应链,生成了新角色,如超市采购员、厂长、工人、糖果设计师等,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幼儿角色的分配压力,一举多得。可见,教师要为幼儿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给他们创设真实的情境,调动其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二)因地制宜,盘活游戏空间
1.班班合作,提高班级区角利用率
场地小的幼儿园,无法设置大型的游戏区或游戏室。为满足幼儿游戏需要,该类幼儿园可探索两个平行班进行班班合作,如在中二班设置服装店、银行、娃娃家,在中一班设置糖果厂、超市等,结合各班级区域环境,充分利用两个活动室及室外公共区域,盘活空间、材料,提高班级区角利用率,营造大型幼儿游戏场所。
2.科学安排,轮流使用游戏空间
在实际参观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幼儿园即便有大型游戏室,在设置多个娃娃家与配套设施后,仍显得拥挤,且A地与B地之间距离太近,真实感不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游戏乐趣。班班合作、轮流使用公共区域等措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东东家在A班,丁丁家在B班,丁丁要到东东家做客,就要抱着孩子到B班,这样的一段距离,让串门有了真实感。当前,连江县大多数幼儿园规模为8个班或12个班,按照两班一组,每周可轮流使用1~2次公共区域(游戏室),活动时可实现幼儿跨班级交往合作,这有利于幼儿社会属性的发展。考虑到游戏安全性,根据幼儿人数,每次活动可安排2~4名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游戏。教师作为观察者,可借助游戏观察平行班幼儿,发现、调整本班与他班幼儿的差距;还可以通过讨论、共同调整游戏材料等,在教学上互相促进。
(三)跳脱“制作”定式,拓宽材料来源
另外,我们还观察到手工制作的游戏材料易损坏。虽然我们强调要爱惜玩具,但还是有玩具被弄坏,教师仍然需要花费时间与精力修补或重新制作。幼儿对角色区的成品材料的兴趣远不如低结构材料。比如,理发店里没有风的吹风机、美食街上夹到嘴边就要放下的蛋卷,像这样的玩具,玩过几次之后,幼儿就慢慢失去了兴趣。面对这一情况,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1.结合区域活动,制作游戏材料
耗时、易损坏是手工材料最显著的特点。教师可根据需要的材料调整区域活动内容,建立角色游戏的用品供应链,如糖果工厂与糖果店,让游戏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2.结合线上线下,选购游戏材料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早已不满足于手工制作及不能实际操作的游戏材料。目前,线上线下幼儿园用品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教师提供了便利。但是,这对教师的选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选购材料时,必须做到一看厂家,二看原材料,三看安全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根据游戏需要进行选购,如医生套装、能发光的手电筒、能调节温度的体温计,因为这些会让“医生”扮演者与“患者”有角色的真实感。立足幼儿实际、结合实际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游戏材料,是游戏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结 语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我们要深谙幼儿的心理需求与实际发展的需要,树立游戏化教育理念,认真组织好角色游戏中的每一个环节,以合作者、引导者与启发者的身份适时介入游戏,推动角色游戏深入开展,进而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柳依萍.角色游戏中材料的有效投放[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9(03):57.
伍少芬.浅谈在幼儿园教学中开展角色游戏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6):185-186.
作者简介:吴巧芬(1980.7-),女,福建连江人, 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