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棋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开放性、体验性、综合性融为一体的生活化课程,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效载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生活密切联系,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必须来自于学生的生活,从而依托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建立起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探究、知行合一。因此,我们只有着眼于“生活”,着力于“实践”,在生活中确立研究主题,在生活中体验学习,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着眼校园生活,着力拓宽实践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一再强调,综合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必须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而学校恰是与学生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场所,校园的一花一木、一石一鸟,都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最佳素材。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开放的学习平台,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对校园文化有足够的认识,产生深厚的兴趣。基于这一点,我们开展了以“闽南文化建设”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我校所在地霞浦三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渔港古镇,与台湾隔海相望,与闽南语言相通,血脉相同,习俗相近。因此,学校将“闽南文化”这一主题作为学校办学特色品牌,笔者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开展把自己的班级打造得具有闽南文化特色的主题活动。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一主题活动,笔者与学生经过一番讨论、斟酌,最终确定从“突出外显”和“挖掘内涵”两个方面来打造我们的班级。随后,笔者按照自愿原则将学生分成两大组(外显组和内涵组)开展活动,两大组中又细分若干小组分工合作。如:外显组经过学生讨论,决定对外显的闽南文化环境建设从民俗风情、风景名胜、生活剪影、风味小吃、趣味方言等五个方面入手;内涵组也分为几个栏目:闽南童谣写作、闽南歌曲表演唱、家乡人物典故,每个栏目都有专人负责,定期更新。同时,每组成员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向家长、社会人士请教相关知识,并通过语言、文字、图片等形式在班级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创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这样的活动内容来自学生的校园生活,学生的情绪被点燃了,各种创意层出不穷,让我们叹为观止。
以“班级闽南文化建设”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激起了学生崇祖爱乡的情感;在活动中人人参与、人人探究,也养成了学生主动合作、凝心聚力的好习惯。由此可见,着眼于校园生活,拓宽实践内容,能避免在简单层次上的学科教学,能够促进综合实践活动更加全面发展。
二、着眼社会生活,着力提高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学科领域的框架,课程要求“要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地方的特色”,这就为本土丰盈地方资源开发预留了空间。皮亚杰的建构理论认为,学习与环境息息相关,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有必要让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去汲取知识。教师必须解放思想,解放空间,走出教室与学生一同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校所处的滨海小镇,海岸线绵长,天光云影美如画卷,因独特的自然景观,被命名为“光影小镇”,吸引了全国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此,“拾间海”“陶时光”等三沙民宿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这些都是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宝贵的实践基地。因此,我们借助家乡特有的资源,开展“走进三沙民宿”主题活动,让学生到家乡民宿,用心观察、用心感受,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之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产生继承和发扬的动力。周末,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家乡东壁民宿群”主题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兴趣,让学生成为生活的实践者、观察者和反思者。例如,走进“拾间海”民宿,站在房前、阳台边或楼顶上都能观赏到绚丽的落日霞光以及海上藻田竹竿、点点白帆的醉美风景,让学生沉浸在美的遐想中,与自然融为一体。又如,来到“逅海”民宿听取设计师的民宿规划介绍,了解到每一间民宿都是以“海”为主题,但每一处景观又根据不同的地势特点有不同设计方案,以给游客留下既温馨又难忘的印象。活动结束后,有学生由衷地赞叹:“太美了,没想到自己家乡就是一道最美的风景,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我为自己的家乡骄傲。”学生还根据事先制订的小组活动计划进行参观、拍照、访谈、体验,积累研究材料,回到班上后,为自己的家乡设计一个浏览方案。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活动中学生相互分享方案创意,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实践体验。
三、着眼家庭生活,着力搭建实践平台
《综合实践指导纲要》指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在于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的前提下,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如何找准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也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深的记忆。所以,以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为着眼点,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入家庭生活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又一切入点。因此,教师要引导、争取家长理解,让家长多参与,为综合实践活动搭建良好平台。
例如,我们以学校一年一度的美食节为切入点,開展以“家乡风味小吃”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其中,“闽南糊制作”“粿子制作”等体验性活动,要让家长与学生一起参与整个制作过程。从做什么小吃、怎么买食材、有哪些制作要领,到成品的制作、制作过程记录,都由学生与家长协同完成。搭建这样的实践平台不但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让学生更加真切地体会到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辛苦。又如,在“学做简单的家常餐”的实践活动中,笔者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与家长一同完成西红柿炒蛋这道家常菜,要求家长和孩子共同动手合作后回答下列几个问题:1. 如何挑选食材、调料?2. 西红柿炒蛋怎么制作?3. 西红柿炒蛋为什么不用动物油?4. 为什么要等锅热了再倒油?5. 油锅热到什么程度把鸡蛋倒入?6. 炒菜时为什么要后放盐?在完成家常菜的过程中,家长和学生共同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根源,然后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表格,将研究结果归类。制作过程中,学生进行拍照、观察,然后带着满满的成就感回到班上展示、交流。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真真实实地参与了,学习效果远远好于课堂上教师的一言堂。
总之,农村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着眼于生活,着力于实践,从生活入手,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性实践活动。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积累经验,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地生根。
(作者单位:福建省霞浦县三沙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黄晓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