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21-09-10 07:22林惜凤
新教师 2021年4期
关键词:圆锥圆柱体积

林惜凤

现如今,科技发展得越来越迅速,而科技发展的基础就是知识的进步。在学校教育中,不仅要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学科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一、提高对创新能力的认识

科技的发展需要创新能力的支撑,对于教育来说,教学的重点也应从应试教育变成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需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对于同一种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对于事物的创新来说,就是发展出新颖而有意义的内容,这也是创新能力在生活中的体现。

如关于圆周率的计算题,很多学生不懂得巧妙计算,直接用3.14进行乘除法的计算,不仅繁琐且易产生错误。如这样一道题:已知小圆和大圆的直径分别是2厘米与3厘米,求小圆和大圆的周长比以及面积比。解答时,学生通常是先求出各自圆的周长和面积,再求它们的比,那么化简比的过程就是最容易失误的地方了。课堂中,笔者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时只列出它们的式子。周长的比是(2×3.14)∶(3×3.14),面积的比是(3.14×1×1)∶(3.14×1.5×1.5)。这时就有思维灵活的学生发现了可以把比的前后项同时约掉3.14,通过轻易地化简比,得出结论:小圆和大圆的周长比2∶3,小圆和大圆面积的比是1∶2.25。

通过这样“简约”且“奇妙”的方法,巧妙地避开了有关圆周率的乘法计算。这样的“简约而不简单”的数学课堂中,学生的智慧流露出来了,思维也得到提升。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发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条件。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对于陌生新鲜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要把握住他们的这些特点,在授课时创设有效情境,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创新意识。

如在教学二年级的“用乘法解决问题”这一内容的时候,有这样一道题:6+6+6+6+6+4=?笔者先引导学生们推导出5个6相加可以写成6×5,那么6+6+6+6+6+4=6×5+4=30+4=34,学生也认可了这种做法。可是,有个学生说:“我可以有不同的做法,我想把式子变成6×6-2。”这一个思维上的创新和跳跃性吸引住笔者和其他学生的眼光。紧接着笔者让学生一起寻找:哪来的6个6,多出来的一个6是藏在哪呢?为什么要减2?学生们兴致高昂,讨论得特别激烈,最后一致认为把4看成6,就有6个6,再减去多出来的2,那就是6+6+6+6+6+4=6×6-2=36-2=34。可以发现,通过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加上有效的方向引导,学生逐渐发现了数学的本质,创意也就扑面而来。

三、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落实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对于有些教学的方法就要进行改变,将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融入教学,使得这些因素发挥作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

1. 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改变教学方法。

影响教学质量好坏的首要因素是教学方法,一般来说,现在用得最多的方式还是以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感不高,思考的积极性也不高,阻碍了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所以,对于这种教学方法就要进行改变。课堂上应当把学生作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清楚学生学习中的困难之处,然后采用“发现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

例如,在教学有关“旅游中的数学”的问题时,笔者设计了可以唤醒学生好奇心的开放性问题:一艘小船可坐10人,租金240元;大船可坐15人,租金300元。有一个30人的旅行团,应该如何租船呢?开始时有很多学生都凭直觉大胆猜想,认为可以租3艘小船,也可以租2艘大船,还有的觉得可以租两艘小船和一艘大船。这时,笔者提问:“请你判断一下哪种方案更省钱。”学生经过计算发现:租小船需240×3=720元,租大船只需300×2=600元,第3种方案需要240×2+300=780元,还是租大船合算。等学生计算完成后,笔者的问题又来了:“为什么第3种方案花的钱最多?”学生经过思考,马上发现了两艘小船和一艘大船可以坐35人,浪费了5个座位,所以要多花钱。笔者再次提问:“如果旅游团是48人,又该如何租船会更省钱呢?”学生积极地展开讨论。在这一节课中,笔者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各种租车方案,再思考哪种方案更省钱,哪个方案花钱最多,这样子就可以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使得课堂的气氛不再沉闷。对于知识有了思考,这是培养创造力的第一步,也就是提高学生的思考水平。笔者再让学生积极地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时候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样子有利于拓宽学生思维的宽度和深度,帮助刺激他们的创造力。

2. 重组教材和课程结构,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学会打破常规。就教学形式来说,可以是以主流科目为主,再加以兴趣课与之配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经常给学生拓展一些深层次或變式的数学题目,这样有利于他们开阔眼界,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夯实基础。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想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如在“圆锥的体积”的练习课中,笔者设置了这样一道提高题:一个圆柱和圆锥底面积相等,它们的体积的比是5∶3,已知圆锥体的高是45厘米,求圆柱的高是多少厘米。面对这道题,很多学生一直纠结于从哪里能求出圆锥的体积,进而计算出圆柱的体积,再根据圆锥的体积÷÷高来求出圆锥的底面积,也就是圆柱的底面积,最后由圆柱的体积除以底面积来求高,一直在圆柱、圆锥的体积公式中绕不出来,很长时间也没有推算出来。此时,笔者引导学生讨论,信息中体现的体积比5∶3,找不到具体的体积的信息,是不是可以尝试着用假设法来解决。一段时间后,有的学习小组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法,他们直接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分别假设为5和3,那么根据底面积相等可以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设圆柱的高是x厘米,5÷x=3÷÷45, x=25。

在学生说明解题思路后,越来越多的学生表示听懂了,甚至还有学生根据所列的方程,推导出算术方法计算:45÷3÷3×5=25(厘米)。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程中,既要确保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在这之上,也要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刺激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使得他们的创新能力有所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第十一小学 责任编辑:王振辉)

猜你喜欢
圆锥圆柱体积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小体积带来超高便携性 Teufel Cinebar One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
圆柱壳的声辐射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