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文本生活元素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2021-09-10 07:22:44王美雪
新教师 2021年4期
关键词:笔者文本阅读教学

王美雪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理解效果取决于阅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与水平,其他人是无法替代的,即使是语文教师也是不能替代的。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的语文教师往往越俎代庖,将自己的理解一股脑儿地硬塞给学生,让学生生吞硬咽,被动接受,从而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甚至无效。因此,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转变固有的观念,用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实现阅读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探究的问题。笔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根据文本特点,探研文本生活元素,激活阅读教学,收到了较理想的教学实效。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以供参考。

一、探研文本内容,寻选生活元素

众所周知,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者所创作的文本,都是来源于生活的。作为教材文本阅读理解的领路人——教师,应该依循文本创作者的创作途径,探寻文本中的那些生活原型或生活元素,将之找出并加以激活,为教学所用。这样,就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阅读的文本所反映的内容,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从而自觉地亲近文本、热爱文本。如果达到了这一程度,阅读教学也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而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就必须进行探研,寻找文本中的生活元素,激活阅读教学。

1. 转变固有观念,树立钻研文本思想意识。

钻研文本意识的树立,是支撑后续研读文本的一种动力,这点很重要。如有一位教师自己做了一本研读文本的笔记,对每一篇课文都作了研读,从文本中寻找生活的影子,为阅读教学做好前期的铺垫准备。

2. 创设研读条件,营造探研文本氛围。

学校语文教研组要创设并营造研读文本的良好氛围,要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势头,要有激励机制,要有方案可循,这样才能让研读落实到位。比如,笔者学校就开展了“探研文本内容,寻选生活元素”的课例展示活动。每个语文教师至少要拿出一个自己认为最好的课例来展示,而其中优秀的课例会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的激励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师们认真研读文本,纷纷拿出自己认为最好的课例。如有一位教师在研读《搭石》一文后,就在现实生活中找出“搭石”这一现象,并进行说明引导,让学生在感知这一生活现象之时,领悟了家乡淳朴的民风以及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

二、积极融入文本,强化生活意识

文本内容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生由于生活单一、阅历浅显,对文本中所描述的生活缺少认知,因而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就有难度。为此,教师要积极采取措施,引导学生融入文本,与作者、与文本对话。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有一些方法可供参考。

1. 告知强化。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强调,让学生知道文本中的生活情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觉形成文本中的生活意识,自觉融入情境。这样,学生阅读理解文本内容就会容易多了。

2. 讲解传授。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避免“满堂灌”,避免“填鸭式”,但必要的讲解与传授还是需要的。如《示儿》是陆游的绝笔诗,相当于现在的“遗嘱”。遗嘱的内容是什么?陆游临终前念念不忘的是什么?“家祭”如何理解?……由于年代久远,文中叙述的生活现象对当今的学生来说太陌生,教师要作一定的讲解,拉近文本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这样学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

3. 课件展示。

信息化技术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语文阅读教学时,可以借助课件,展示文本内容所述的情节,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时,伯父“救助车夫”这一节,笔者就先借助课件,形象展示伯父救助的全过程,然后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文本,进一步感悟伯父的思想境界以及关心、同情劳动人民的精神品质。这样,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就更加深刻,学习效果也就更好。

三、激活生活元素,化“腐朽”为“神奇”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在寻选文本生活元素之后,教师就要千方百计地激活生活元素,拉近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那么,如何激活文本中的生活元素呢?

1. 联系。

联系,就是由此及彼,从文本内容联系到现实生活,然后又从现实生活返回文本内容,从而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悟。要做好联系,首先,教师要有联系意识,这是做好联系的先决条件;其次,教师要有联系策略,即怎么引导学生去联系,这是落实联系的根本所在。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要怎么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巴迪父母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呢?笔者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说,就是因为爸爸的不断鼓励,自己的钢琴才弹得越来越好,可见鼓励能使人进步;有的学生说,自己考了满分就有点骄傲自满,幸亏有妈妈的批评和提醒,自己才没有退步,可见批评能使人警醒和上进。

2. 体验。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给予学生现实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及主旨的理解与掌握。如可以采用课本剧表演形式,让学生用动作、语言、神态等来表演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把文本中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如在教学《父爱之舟》一文时,教师可先以一个场景为例,引导学生品读、交流。如以第6自然段中父亲给作者凑学费、铺床的场景为例,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父亲”, 或去“粜米”,或去“卖猪”,或去“铺床”。设身处地地联想与体验,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3. 再现。

再现即再现课本中的生活内容,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文本内容的生活性。这种再现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形式,用画面复活文本内容;也可以“复原”当地的自然资源,为教学所用。如在教学《搭石》一文时,笔者就引导学生观察学校小溪旁的那一列石头,人们从小溪这头或那头来回往返,走的就是这段“搭石”。笔者还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亲自去走一走,这样文本中所描述的情景,不用笔者多作讲述,学生就了然于胸了。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激活文本中的生活元素,可以使学生更快地融入文本,理解文本主旨,从而提高阅读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第二十小学)

猜你喜欢
笔者文本阅读教学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04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12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08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语文知识(2014年9期)2014-02-28 22:00:49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知识(2014年1期)2014-02-28 21:59:13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