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十年来,学界对张闻天的思想研究呈现出深化拓展的趋势。体现在:一是对张闻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个体人物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思想形成逻辑和主体因素研究;二是对张闻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研究,注重其调查研究方法和矛盾分析法;三是对张闻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研究,集中在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原则、特征、实践形式的研究;四是关于张闻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建思想的研究;五是对张闻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外交思想的相关研究,但仍有很多领域值得深入探究。
关键词:张闻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述评;思想研究
中图分类号:D61;G35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4-0029-03
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学界关于张闻天思想研究的论文900余篇,出版论著30余本。其中,如李方祥的《遵义会议前后中共最高领导职务的史实再思考》[1]和程中原的《关于遵义会议后张闻天是否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考辨》[2]从不同的史实角度考证和论证了张闻天在遵义会议后是“总负责”还是总书记的问题。除张闻天选集传记组修订的《张闻天文集》[3]《张闻天早期文集》[4]《张闻天社会主义论稿》[5]及程中原《张闻天传》[6]《张闻天早期文学作品选》[7]、张培森《张闻天年谱》[8]等所作的综合型权威专著外,学者还从不同视域和层次对张闻天进行了专题性考察。例如,张树德著《毛泽东与张闻天:跟着真理走》[9]从历史线索中梳理了毛泽东、张闻天之间的合作与矛盾,映射出二人对于路线、军事、经济等问题中的功过是非。徐玉凤《张闻天与共产国际》[10]梳理了张闻天与共产国际的经纬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地探讨了张闻天在中国革命过程中思想和实践的双重有机转变。萧扬在《张闻天与中国外交》[11]中以亲历者的视角披露了张闻天在建国初期十年外交生涯的点点滴滴等。
总体来看,近十年来学界关于张闻天思想的研究在层次上较十年前更为丰富,视域更为开阔,课题更为新颖,并且不乏有价值的成果,而且大部分以张闻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为主轴,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张闻天的个体人物研究、方法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党风党建研究等。
一、张闻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个体人物研究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袖群体中张闻天具有独特的风格及品质,这主要表现在张闻天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优秀共产党人素养和实践品格,于是关于张闻天个体人物研究越来越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
(一)张闻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形成逻辑研究
郑鹏飞认为张闻天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独特的主体因素。主要为两点:一是优秀的个人品质。张闻天具有勤奋好学的精神和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的态度。二是丰富的实践经验。张闻天具有实践的革命自觉性,丰富的实践活动使他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其在与各种思潮作斗争中走向不断认识真理的道路[12]。缪小培指出,张闻天早在苏区时期就初步具有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实践自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积极提出一系列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符合的理论与工作方法[13]。
(二)张闻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主体因素研究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研究中,主体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姚惠聪指出,张闻天一生具有浮士德精神①,这种精神反映了张闻天积极进取,努力突破的优秀品质[14]。黄志高认为张闻天作为党内总负责的地位和千锤百炼的革命素质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效进行,在理论中张闻天对中国化和民族化极为重视,并且不断地在实际中“补课”,以实际行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15]。
二、张闻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研究
张闻天在革命时期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形成了丰富的方法论,对于张闻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近年来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一)张闻天调查研究方法的研究
张喜德认为调查研究是延安时期党进行革命探索的重要方法。张闻天调查研究方法的逻辑为选择研究对象、选择典型、分析与综合。调查研究的过程要自发根植于实际生活[16]。此外,杨春林论证、分析了张闻天延安时期《出发归来记》的撰写动机和理论宗旨,指出《出发归来记》不仅意在探索、总结调查研究的路径和方法,而且有同哲学大众化结合的内在自觉,从而使党及群众能在纷繁的表象中发现问题的本质[17]。
(二)张闻天矛盾分析法的研究
矛盾分析法是正确认识事物本质的基本方法。吴克辉指出,张闻天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真知灼见,补充了“大跃进”至“文化大革命”后期这一方面研究的空白。例如,张闻天针对“大跃进”时期的社会现象及时指出:社会主义经济矛盾和政治矛盾的产生与解决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为党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再者,张闻天提出和强调了诸如党内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合理运用党的民主集中原则开展党内思想斗争等观点,对于丰富和发展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18]。
三、张闻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在于无产阶级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内在一致性。张闻天作为革命时期的重要领导者,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的阐发和实践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中心。
(一)对张闻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原则、特征的研究
祝猛昌分析了张闻天抗日战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经验,指出张闻天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中采取的方法和遵循的原则,就是从广大群众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推进一支高素质的马克思理论和宣传工作者队伍的建设,再回到群众中宣传[19]。司俊霞提出了张闻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特征:一是要有灵活性的工作和学习方法;二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民众的思想与外化为群眾的现实生活实践作为相统一的过程;三是通俗有效的宣传与沟通方法[20]。这些特征表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经历从西到中、从文本到现实等方式转换,使之在中国的革命语境中获得新发展。
(二)關于张闻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形式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形式就是党的鼓动宣传。薛延飞指出张闻天从扎实的理论功底出发,在组织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和运用、教育宣传读物的编纂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也在群众宣传、组织干部教育的工作中卓有成效[21]。储著斌对抗战时期张闻天的宣传工作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明确了宣传和鼓动的同一关系,提出了宣传内容及任务、宣传原则,总结了方法与组织形式等等,宣传鼓动工作实现了党员以及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整合,从而推动革命与建设的胜利发展,推动宣传工作走向成熟[22]。
四、张闻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建思想研究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保障党员思想先进、作风优良、不屈不挠等现实品格的基础。张闻天逐渐在实践中形成了系统的党风党建思想,广大学者对此产生了极大的研究热情。
(一)张闻天党风党建思想的研究
王哲分析了延安时期张闻天对党内党风建设的贡献。第一,张闻天提出了同关门主义、右倾主义等错误倾向作斗争的党风建设路线,指出组织工作的中国化,认识到党的抗日路线和党风建设的必要性和同一性。第二,他阐明了党的群众路线和正确处理党群关系的工作方法,使党和人民结合在一起,并且确立了“群众的实践是测量党的领导之是否正确的最后标准”的正确论断。第三,加强党员党性和思想教育,形成党内自我批评和勇于批评的优秀品质,奠定了党风建设的思想基础和工作方法。第四,加强党内外的修养,提倡艰苦朴素勤俭的工作作风[23]。
(二)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研究
覃采萍指出,张闻天不仅抓住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际工作方法,而且做了大量的理论创新,做到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论结合,有的放矢[24]。曹春荣还对张闻天关于党群关系的思想进行研究,认为在党群关系方面,张闻天从党的领导作用出发,阐述新的党领导方式,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脱离群众,要说服群众、向群众学习,正确地把握和领悟党在目前及未来阶段的党群关系的基本途径[25]。总之,张闻天在党风党建中把中国在不同阶段的实践需要和党员群众队伍的建设结合在一起,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建观,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革命胜利提供了思想养分。
五、张闻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外交思想的相关研究
(一)对张闻天外交思想的研究
从理论逻辑看,张闻天外交和社会建设思想是内在统一的。张闻天深入研究了中国的经济状况,认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经济建设需要快速稳定发展,由此形成了他的和平外交思想。
何方探究了张闻天的外交思想,张闻天把“和平共处”提到外交路线上,认为“和平共处”可以成为与不同制度的国家交往的原则[26]。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外交政策要着眼于国内国际视野,分析时代特点,找到中国实际的发展规律,从而使中国的利益需求与国际外交相适合,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更好发展。
(二)对张闻天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研究
对外和平交往的理论前提是张闻天对中国实际经济状况的正确认识。王成元认为张闻天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八个方面的基础要义。此外,他还论述了张闻天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创新,认为张闻天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认识和研究,从根源上揭示了落后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并从根源上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与人的作用,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27]。
结语
近十年来,学界对张闻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热度不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较之前,研究视域从宏大叙事已逐步渗入实证研究,衍生出许多交叉学科研究等。除“意义”“贡献”“影响”类研究外,学界从文学、传播学、新闻学、社会学等角度也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成绩不小,成果丰硕。但仍有很多领域值得继续探讨:一是张闻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理论演进脉络的研究较多,早期文本考据及思想源流研究较少,可继续开展深入挖掘;二是对张闻天思想的研究内容仍停留于“过去式”,张闻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的品格有待体现;三是问题导向的实证性研究需进一步拓展。轻视个案研究会导致实践上的空场,并且使整体的研究缺乏现实基础。如张闻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对解决如今如大学生思政教育问题、生态问题、后疫情期间社会事件的应对等问题有何启示?这样才能使对张闻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更丰富更深入。
注 释:
①浮士德精神:源自于德国著名作家歌德的歌剧《浮士德》。浮士德精神首先是一种笃于实践的入世精神。浮士德在将希伯来文的《圣经》译成德文时,决定将“太初有道”转译成“太初有为”,体现了他实践意识的觉醒。于是他充满自信,敢于与魔鬼订赌,走出象牙塔,最终找到满足与幸福。另外,“浮士德精神”还是一种不甘堕落、永不满足的追求精神。
参考文献:
[1]李方祥.遵义会议前后中共最高领导职务的史实再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4).
[2]程中原.关于遵义会议后张闻天是否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考辨[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6(8).
[3]中共党史研究室张闻天选集传记组.张闻天文集[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
[4]张闻天选集传记组.张闻天早期文集[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
[5]张闻天选集传记组.张闻天社会主义论稿[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
[6]程中原.张闻天传[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6.
[7]程中原.张闻天早期文学作品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
[8]张培森.张闻天年谱[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
[9]张树德.毛泽东与张闻天:跟着真理走[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10]徐玉凤.张闻天与共产国际[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
[11]萧扬.张闻天与中国外交[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2.
[12]郑鹏飞.张闻天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13]缪小培.论张闻天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3).
[14]姚惠聪.析张闻天生涯中的浮士德精神[J].青年文学家,2016(24).
[15]黄志高.毛泽东、张闻天与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现代哲学,2012(2).
[16]张喜德,关晓颖.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与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途径之一[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17]楊春林.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读张闻天《出发归来记》手记[J].创造,2019(2).
[18]吴克辉.张闻天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初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4).
[19]祝猛昌.论抗日战争时期张闻天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与贡献[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20]司俊霞.延安时期张闻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5.
[21]薛延飞,谭虎娃.论延安时期张闻天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
[22]储著斌.张闻天抗战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其启示[J].理论月刊,2010(11).
[23]王哲,唐锡康.延安时期张闻天的党风建设思想及其历史贡献[J].中州学刊,2016(4).
[24]覃采萍,王新会.延安时期张闻天主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评析[J].中州学刊,2015(2).
[25]曹春荣.苏区时期是党的群众路线形成的重要时期[J].党史文汇,2011(1).
[26]何方.建国初期外交上的两条路线[J].炎黄春秋,2012(5).
[27]王成元.张闻天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
作者简介:韦战超(1996—),男,汉族,河南舞钢人,单位为宝鸡文理学院政法学院,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责任编辑:易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