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宏远
摘 要:为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近年来高校师范专业陆续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该课程作为师范类专业教师教育课程,重点是培养师范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因此其教学目标是高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本文结合笔者从事师范生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技能比赛和师范生课程教学经验,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分析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现象并进行归纳和解释,提出培养整体设计科学规划课程的能力、创新教育教学手段形成良好专业素养等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师范专业;综合实践活动;核心立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5-0-02
2017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材〔2017〕4号文,既深刻总结了我国十几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就与问题,又积极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为未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指明了方向,标志着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进入一个全新阶段[1]。笔者所在的省份也在2019年正式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高等学校师范类毕业生教学技能比赛,这一系列有利政策对高校师范类专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师范类专业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课程是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笔者所在的高校师范类专业主要是为农村教育培养出能胜任多门学科教学的教师,目的在于优化乡村教师结构,提高乡村教师素质,提升乡村教学质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更需要这些即将踏上乡村教学岗位的年轻教师具备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
一、高校师范类专业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课程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该课程的目标及内容,培养学生课程设计的能力,使其掌握活动课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毕业后能够胜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现有的语数外等课程有相应的学科知识与之匹配,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对的是学生的生活,其与学科课程一起构成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世界。与学科课程培养某些单一的学科知识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课程综合化对教师的课程设计和实施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结构性突破,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课程的产生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综合化、加大学校安排学生学习课程的权利、丰富课程学习方法三方面的调整是分不开的[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获取的知识来源于亲身实践,如观察生活、服务社区、研究性学习等。这就要求综合实践活动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课程的学习并不局限于课堂和学科,更多的是走出教室,走向真实的社会生活。实现各学科渗透融合,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3]。这是一门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与实施的课程,学校有一定的课程权力。
教育部要求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核心立意是在实践中育人。对于教师而言,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借鉴国内外活动课程发展经验,也需要多与一线教师沟通了解课程实施现状。师范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目标是培养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的合格教师。师范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课程旨在前续学科教学课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并讲授综合课程的能力,为职业技能训练打下理论和技能基础。所以师范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基础教育阶段该课程的简单重复或者翻版,而是要高于基础教育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即将投身于基础教育的师范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具有双重角色。一是作为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是作为教师,需要理解该课程的理念,掌握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方法和技能。
二、高校师范专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
国内高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还是一门新兴课程,笔者所在的高校也是近几年才开设这门课,课程教学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课程内容安排、规划上随意性较大。笔者针对高专师范生学习特点和职业需求,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师范类特色探索,结合教学内容尝试具体指导学生的模式为“理论、观摩、讨论、实践、展示、反思”,指导学生以未來教师的身份观察身边的实际生活,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确立主题,制定活动方案,分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选择合适方式进行成果展示,最后进行评价和反思。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能够真正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并真正参与课程的开发、设计、实施等各个环节。
课程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师范专业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因此笔者在讲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过程中根据师范类高专学生的认知特点、专业特色和年龄特点,积极寻找合适的教学模式,科学制订授课计划,突出学科特色。在授课过程中要紧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宗旨,不空谈理论,改变传统的封闭式“学科课程”模式。并且,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间“知识传授模式”,带领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走进自然、社会、体验真实农村生活,提升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同时也使师范生关注家乡发展,树立毕业后扎根乡村义务教育、甘愿奉献的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通过实际调查和资料收集开展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活动本身和探究结果并不是课程的目标,课程关注的是通过活动建立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进行自我发现与自我塑造[4]。目前很多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等同于科普知识研究,使活动变成毫无新意的资料罗列。师范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学习对象是即将从事农村小学教育的师范生,因此该课程应该以教育者的视角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实施与评价问题,不能与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相混淆,变成仅有热闹形式却没有实际内容、缺乏对知识整合和运用的“闹剧”。
三、师范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
(一)培养整体设计、科学规划课程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跨学科的复杂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之一。基础教育阶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过程中不仅是關注单一活动,还要注重活动的整体规划和设计。根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要求,高校要积极探索,结合学校办学特色,综合考虑师资、学生、地域文化、社区资源等条件,从宏观上整体对课程进行规划,制订详细的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充分挖掘活动的育人价值,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这就要求在给师范生讲授该课程时要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要以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在让学生完成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学会讲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相关理论知识。结合活动内容,整合活动方式,注重活动与学科知识、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处理好各学段之间内容的衔接[5],培养学生课程开发能力。
(二)创新教育教学手段,形成良好专业素养
课程有效实施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年轻的新课,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教授综合实践活动对教师的专业要求比较高,因此高校在实施课程教学过程中重在引导师范生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导他们掌握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训练讲授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专业素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校校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开发学习资源,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作为教师教育类课程,全科师范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把重点放在课程开发能力的培养上,同时也要关注课程评价能力。作为一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传统的标准化测验已经不能满足课程评价要求,这就需要施行多元化评价,以学生为主体,以团体评估代替个人评估。高校师范专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该成为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使这些未来教师在教学中德能并修,知行合一。
(三)研读范例,提高课程开发与设计能力
现实调查发现部分地区和学校不能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活动设计难度大,没有统一规范,教师难以驾驭。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2017年《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颁布的同时,为了使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在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时有一个范例,教育部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内容,推荐了152个活动主题,并对推荐主题做了简要说明,这也成为该课程目前最权威的纲领性文件。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师范生定向就业大多是农村小学,为适应其综合教学的需要,应结合实际情况了解更多学科知识,才能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扎根基层,发挥强大的生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课程要从认真研读、逐步落实推荐主题做起。师范专业高校授课课程中教师要讲清楚课程开发的流程、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成为学生教学路上的引路人,使其打牢专业理论基础,踏上工作岗位后才能保证开课水平。
参考文献:
[1]黄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立意与实施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8(2):68-72.
[2]林海燕.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思考[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4):151-152.
[3]李宝敏.核心素养视域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6(7):46-54.
[4]钟启泉,安桂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质、潜力与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3):66-69.
[5]刘丹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实困境及其破解[J].教学与管理,2020(9):85-87.
(责任编辑:张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