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辉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2-021-02
摘 要 为深化幼小衔接,务实体育教学,促进一年级学生更好适应校园生活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智能跳绳引入体育课堂,并将其与其他体育课内容有机结合,以提升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竞争性,大大提高一年级学生参与体育热情度以及身体素质。目前,国内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小衔接的课程研究和幼小衔接的策略研究两个方面,而从学科的角度进行分析则主要集中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之中,关于体育学科的幼小衔接研究则明显偏少。为此,本文就通过探讨构建智能跳绳体育课堂,以为推动幼小衔接体育教学提供参考与建议。
关键词 幼小衔接 体育教学 智慧体育
一、前言
(一)背景介绍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让每一位少年儿童茁壮成长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心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少年儿童工作,关心关爱少年儿童成长成才,对新时代少年儿童事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提供根本遵循,指明前进方向。
小学阶段的体育学习作为学生学校体育学习的起点。学生能否在进入小学之后顺利完成从幼儿体育学习到小学体育学习的衔接与过渡,不但会影响他们体育教育成果的及时转化,影响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同时还会影响到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幼儿体育学习到小学体育学习过渡的过程中,对于那些能很好适应的学生来说往往会对体育运动更感兴趣,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表现得也更愉快、更自信。而对那些过渡不畅的学生来说,则容易感到自卑、压抑,也更容易失去体育学习的信心与兴趣。由此可知,缩小幼儿体育教育到小学体育教育之间的过渡“坡度”,实现幼儿体育教育到小学体育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帮助孩子愉快的接受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活动至关重要。
(二)现状研究
目前国内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小衔接的课程研究、幼小衔接的策略研究两个方面,而从学科的角度进行分析时,则主要集中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之中,关于体育学科的幼小衔接研究则明显偏少。在以“幼小衔接”和“体育”作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时,所检索到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主要如下。吴苏秀(1998)在研究中基于对幼儿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调查分析指出幼小体育教学衔接存在很多问题,并阐述了做好幼小衔接的重要意义,论证了做好衔接的有效措施,提出了幼儿体育教学做好幼小衔接有利于贯彻幼教法规的见解[1]。孙斌,王雁萍(2011)基于幼小衔接背景下对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进行了思考,认为一年级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今后的生活和学习的影响极大。因此,在“幼小衔接”的教学思考和实践中应重点关注学生体育学习习惯的培养[2]。孔华婷(2017)分析了如何利用教学语言促进体育教学幼小衔接的问题,认为应关注教与学中最重要的桥梁——语言,并尝试用互动化、形象化和生活化语言表达方式帮助孩子们实现幼小之间的无痕衔接,顺利过渡和适应小学体育教学节奏和模式[3]。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现阶段国内针对体育学科幼小衔接所进行的研究仍然偏少。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广东省深圳市XX小学一年级1班42名学生和2班41名学生为调查对象,1班为实验组,开展为期一个学期的以智能跳绳为主体结合其他体育课程内容的教学实验活动,2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组织课题小组成员查询幼儿体育教育、幼儿心理、小学体育教育以及幼小衔接等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和政策文件,并针对所查阅的文献资料和政策文件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后续研究的开展奠定必备的理论基础。
2.教学观察法。在不干扰上课秩序的前提下深入教学一线,对幼儿园阶段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小学阶段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实地观察,以获取客观研究资料,为研究结论的得出提供保障。
3.逻辑分析法。在文献查阅、问卷调查、教学观察的基础上,采用逻辑分析法总结幼小衔接中体育教学的规律,探讨对应的教学完善策略。
4.数理统计法。在研究開展的过程中,拟采用SPSS软件针对实验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资料开展整理与分析工作。
5.实验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以身体素质测试内容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为评价标准进行差异化比对。
三、教学实验以及研究结果分析
(一)教学实验
通过抽取广东省深圳市XX小学一年级1班作为实验班级,2班为对照组,以一个学期为期限,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而实验组引入智能跳绳体育课堂,并利用智能跳绳计数和计时功能与各种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训练项目结合,进行各种趣味比赛。具体教学内容对比见下表。
由表1可以看出,这次实验组与传统体育教学组差别主要体现在将智能跳绳引入体育课堂,通过智能跳绳衔接一年级各项体育课程内容,如此可在提高一年级学生对体育课程内容的兴趣同时提高他们参与体育课堂积极性以及专注力,这样既能使更好学习体育技能,还能通过各种竞赛提高一年级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使一年级学生在不经意间忽略掉幼小衔接中的各种问题。
(二)数据分析
1.实验前数据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项数据P值均大于0.05,不存在明显差异,所有可以作为很好的研究对象。
2.实验后数据分析
(1)肺活量对比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组肺活量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对学生肺活量提高有很好的作用。实验组跟对照组相比,P<0.0.1,也具备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智能跳绳体育课堂相较传统教学,对学生肺活量的提高更有帮助。同时,对照组前后P>0.05,不具备显著性差异,说明传统体育教学对于学生肺活量的提高效果并不明显。
(2)50米跑对比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组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进步很大,对照组0.05>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P>0.05,不具备显著性差异。分析可以得出,相较传统教学模式智慧体育更胜一筹,但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学生50米跑成绩的提高也是有效的。
(3)体前屈对比分析
由表5可知,各项数据P值均大于0.05,说明体前屈实验前后不存在明显差异,可以看出,无论传统教学或者是智慧体育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柔韧性的培养确有不足,也说明小学一年级学生柔韧性普遍较好,提高范围有限。
(4)跳绳对比分析
由表6可知,实验后,实验组跳绳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通过引入智能跳绳,学生跳绳成绩大大提高。实验组和对照组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智能跳绳对于学生跳绳成绩的提高效果好于传统体育课堂教学。而对照组前后的对比P>0.05,不具备显著性差异,说明传统跳绳体育教学对于学生跳绳成绩的提高效果有限。
四、结论和建议
1.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重视做好儿童进入小学阶段学习的准备工作。
2.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引入智慧体育课堂可使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无论是对于一年级学生肺活量的提升还是速度跑以及跳绳数量的提高都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3.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一年级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年级学生柔韧性较好,但是不能因此而忽视对于一年级学生柔韧性的锻炼,可以适当将拉伸活动引入课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柔韧度。
4.通过实践研究表明,将智慧体育引入课堂进行教学极大增加了体育教學的趣味性、竞争性,更有利于幼小衔接以及提升一年级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吴苏秀.幼儿体育教学应重视做好幼小衔接[J].体育科技,1998(01):75-77.
[2]孙斌,王雁萍.幼小衔接背景下对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的思考[J].体育教学,2011,31(03):43-45.
[3]孔华婷.巧用教学语言促进体育教学幼小衔接的实践探索[J].体育教学,2017(04):28-29.
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
★课题名称:基于幼小衔接的体育教学实践的研究,课题编号:FTJY19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