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价值及路径研究

2021-09-10 07:22张海南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一体化德育

张海南

摘  要:德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是现阶段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手段。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基因厚实,具有鲜明特色。将本地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德育工作,有利于深化德育工作内涵,丰富德育工作形式,完成德育工作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德育;红色文化资源;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7-0062-04

红色文化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是革命先烈在革命战争时期汇聚的优秀文化思想,其蕴涵的爱党爱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精神,是现阶段德育工作的重要切入点,是需要贯穿整个德育教育过程的主要内容。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红色资源丰富,将其融入德育教育,可以增强受教育者的认同感,能有效增强教育的感染力,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让德育教育的形式更加丰富,真正做到“入心入脑”。

一、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必要性

(一)建设大中小一体化的德育体系,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

近年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多次出台相关文件(如《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意见》)并指出,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及学科专业特点,细化分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进一步探索大、中、小学德育的有机衔接路径,要进一步加强大、中、小学德育体系建设,统筹整合各阶段德育内容,推进课程建设、师资队伍一体化,针对大、中、小学时期不同受教育者特点,探索一条多阶段结合的德育途径[1]。2020年1月17日,甘肃省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也提出要推进大中小学德育和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由此可见,探索德育的大中小学一体化是近年来国家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联系原理阐明,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所以事物的变化会影响其他事物的发展,事物内部某一要素的变化,也会影响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这种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会以人的主观因素而改变,所有事物都与其他事物之间有联系,任何事物不可能摆脱与其他事物的联系而独立存在。事物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与其他系统的变化,大、中、小学德育工作是一个联系的整体,任何一個环节发生变化,都会影响最终的教育效果。

(三)德育是青少年成长过程的重要一环

当前,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区别较大。大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专业性、系统性更强,但在中小学,由于升学压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开展德育教育时往往着眼于中考、高考。中、高考需要的知识点就相对重要,不需要的就不那么重要,对师资的培养也是如此,这就造成了大、中、小德育教育的断层。故此,德育不可避免地处于各管一摊、各自为政的尴尬境地。特别是在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成长的各个阶段都面临多元价值观的冲击,迫切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因此,制定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并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中小学多阶段的德育方案十分必要。

二、河西地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德育课程的可行性

(一)甘肃红色文化资源蕴含深厚革命情感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在胜利会师后,遵照中共中央之命令,红四方面军三十军、九军、五军两万余人组成红西路军开辟河西根据地;红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地区与当地军阀马步芳、马步青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但是由于河西走廊位于西北地区,群众基础较弱,且马步芳军阀部队装备精良,故先后经历了北进一条山、取胜五佛寺、古浪战役、永昌战役、血战高台、受困倪家营,与敌人接连恶战之后,不得已退入祁连山。在此期间红西路军依旧孤军奋战,由于兵力悬殊,最后弹尽粮绝,其战况之惨烈,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悲壮的篇章。

(二)河西走廊红色文化资源分布较广

红西路军足迹遍布河西走廊,留下了许多战斗遗址与遗迹。为缅怀革命先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西走廊各市为红西路军战士修建了烈士陵园、纪念碑塔和场馆,在武威地区现存凉州祖师宫、二十里铺上磨庄遗址、横梁山、陈家烧房、东昇遗址;在张掖地区现存张掖红西路军、红西路军高台烈士纪念馆、临泽烈陵园烈士陵园、甘州区高金城烈士纪念馆、王家墩战役遗址、倪家营战役遗址、高台战役遗址等诸多战斗遗址等。红西路军退入祁连山后,依旧坚持作战,所以在整个祁连山区地区,沿着当年红西路军战斗的轨迹,还存有很多当年红西路军战士生活、驻扎、潜伏的遗址遗迹等[2]。

(三)红西路军精神影响深远

红西路军在河西走廊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革命之歌,其精神万古长存,数万将士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红西路军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在战火中历练出的优良革命品德,是经过长期血与火的淬炼所形成的具有不怕牺牲、艰苦奋斗、顾全大局等优良品质的崇高精神。这种红色先进文化,是红西路军将士始终信仰马列主义,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坚信中国革命事业一定能够胜利的精神追求和文化结晶,观点鲜明,历经历史和现实的考验,具有鲜明的精神追求和信仰导向。

三、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路径

(一)红色文化提供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教学途径

第一,课堂教育。课堂教学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也是现阶段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手段。在课堂教育过程中,教师也通过在讲述中穿插具有本地特色的红色故事,播放红色电影来进一步解析课本中红色文化的意义,让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动”起来。学校在课题研究方面,要真正打破各学段、各学科之间的壁垒,实现红色文化贯穿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始终。

第二,课外实践。大、中、小学德育工作要做到有机衔接,就必须冲破课堂灌输式教育的局限,充分发挥课外实践的作用。学校应在大、中、小学中单独设置学时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学校通过在各地红色纪念馆参观的方式,让红色文化从书本中走向现实,让学生真正理解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在现实生活中感受红色文化魅力,领悟革命精神,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3]。各学校可根据大、中、小不同阶段受教育者心理特点,在小学通过少先队活动,在中学通过主题团日活动,在高校通过主题党日、社会实践、专题党课、党员先锋岗创建等形式,在纪念馆、战役发生地点馆开展多维度的爱国主义教育,学习革命历史和英雄事迹,体会幸福的来之不易[4]。

第三,教学改革。大、中、小学德育工作要取得实效,就必须发挥学校校园文化作用,各阶段学校要打破学习阶段的壁垒,开展联合活动,让德育课程不仅仅限于书本知识,还可采取观看红色电影、讲述红色故事、编演红色小品、邀请红军老战士及抗疫英雄做讲座等多种方式,促进德育课程的改革,而河西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广,涵盖河西各市,各层次学校可根据就近原则,结合校本特色,设立特色德育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活动。

(二)红色文化提供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教育内容

第一,增强政治认同。所谓政治认同,是人们在参与社会活动时,受内外界诸多因素影响而逐步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它属于人们的心理活动范畴。人从本质上来说,是其各种社会关系的综合,所以人们在参与社会活动时,往往会根据其社会阶级不同,通过一定的联系来确定自己身份,这种身份认同有宗教认同、政治认同、血缘认同等,人们往往通过某一方面的认同来确定自身的归属,并自觉地为这一组织服务,并按照这一组织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种现象就是身份认同[5]。在“身份认同”教育中,学校要把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列为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第二,树立国家意识。国家意识是公民对国家的认同、认知意识,是社会个体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国情的认识和理解,从而逐渐积淀形成的一种国家责任感、自豪感和归属感。抗战时期,全国各族人民形成了一个整体,这种对一个祖国的认同,才是我国打赢那场战争的最大武器和精神源泉。学校在“国家意识”教育中,重点通过了解革命先烈创业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了解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第三,促进道德养成。无产阶级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它根本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的利己主义基本原则。集体主义体现了共产主义道德的本质特征,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所以,在大、中、小学德育过程中,学校要积极融入红色文化,用革命先烈的高尚人格感染受教育者,引导学生做“诚信守法”“身心健康”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胡小燕,杨擎宇. 德育一體化衔接工作研究——以甘肃省大中小幼德育教育为例[J]. 西部学刊,2020(04):65.

[2] 王储. 河西走廊红色旅游发展探析[J]. 河西学院学报,2018(06):49.

[3] 庄瑜. 上海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德育一体化的价值及路径研究[J]. 德育视点,2020(06):69.

[4] 宋哲. 美国中小学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 甘肃金融,2017(10):23.

[5] 刘广业. 浅谈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现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33):19.

(荐稿人:朱院利,甘肃农业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资源一体化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路径探讨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及法律保护对策
SWOT理论视域下商洛市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战略研究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