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珺萌
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我直到太阳落山才提起笔。
国内的电子竞技内容似乎也在过年期间沉沉地睡了下去,勤奋的同行们早早更新,却也大多是年前看过的消息。唯一一条引起注意的,是网飞正在制作DOTA2动画的消息。年前,同事左子扬为自己热爱的DOTA2做了一篇十年的选题。新年的第一天,我也想写一写自己和刀塔的故事。
2012年开始学DotA,2013年开始打DOTA2,前后算下来接触这个系列也有了十年时间。尽管可能从头到尾我都算不上一个正统的DOTA玩家,因为过半的游戏时间我都在人机对战中度过。玩过的有限的匹配里,因为习惯了人机操作的思维,走位不慎被虐杀之后的被喷和不敢走过河道成了我最深刻的游戏记忆,所以到如今我还会感慨这个游戏对于新手的不友好。
但十年时间,这款游戏还是在生活里留下了一些印记。
最开始跟着朋友打DOTA,多少因为觉得,打电竞,有点酷。和喜欢的男孩子有共同话题,然后也能无缝加入到他们的对黑里,享受成为被保护的对象。后来和看NBA一样,我在DOTA比赛里找到了喜欢的选手iceiceice。从必须有朋友带着玩,到拉着朋友看比赛,我有了和DOTA更稳固的联系。
朋友没有兴趣追星,于是我开始自己去关注战队动向和游戏更新,变成了比朋友更忠实的刀塔粉丝。尽管在游戏里我一直没有试图走出舒适区,但在游戏外,失去了朋友的陪伴,我选择独自坚持。还试图给身边一直坚持在11平台打DotA的朋友安利DOTA2,用死灵飞龙没有影子、英雄残血走路会捂着伤口弯腰这样的细节告诉他们,这是一款做得多么细致的游戏。
结果,凭着自己参加活动和iceiceice彼时所在的 EHOME战队的一张合影(当然还有过去在报社的实习经历),我成为了电子竞技杂志的一份子。我到现在还记得自己2016年的第一篇专栏。那时候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意思,不会写文章却信马由缰,几乎倾注了自己对DOTA的全部感情,写出了过去所有看DOTA比赛、了解选手故事受到感动的部分。直到现在自己写了很多年,还有朋友說这是唯一一篇他受到触动的文章。
只是游戏终究是游戏,我的职业终归也不是玩游戏或者追明星。和很多DOTA玩家一样,我逐渐云了起来,2020年我罕见地在TI奖金又创新高的一年里只是让本子停在了100级,而最近一次出现在DOTA比赛现场还是2019年的重庆major。如果非要说是把过去看DOTA比赛的精力放在了电竞的其他领域倒也是个解释,但不是喜欢的游戏总感觉兴味寡然,结果放下了DOTA,也没有捡起其他。
十年回望,如果一定要有个结果,那可能就是刀塔让自己学着去选择和追逐。成长了的自己选择了这份记者的职业,可遗憾的是,写到如今,也难言自己到底进步了多少。
过去几天,一年中最长的假期没有带来想象中的舒适,却足够让慵懒遍布全身。早上按时响起的闹钟并没有发挥它本来的作用,只是潜意识里工作日带来的焦虑让闹钟开启的第二段梦境有了一点不同的味道——我梦见自己瞟见编辑看完我的稿子,然后转头就把它扔进了回收站。我没有吓醒,只是醒了之后回想起来有点无奈。想象了一下当编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他可能比我还无奈的表情,想到自己虎头蛇尾的假期读书安排,不由得赶紧爬起了床。叫醒我的不是闹钟,可能是今天的KPI。
有时候不知道是不是有点遗憾,曾经带来成长和改变的东西开始变得乏善可陈,曾经在日记本上无所畏惧信马由缰胡写的自己在打开一篇空白文档的时候开始感到畏缩。
大年初六,逐渐回到这座城市的人会再次点亮万家灯火,重新启动城市动脉上的滚滚车流,自己的小情绪也终究会被点亮,或被碾压得不见踪迹。
被时间裹挟着前进总不能平复内心的不安。于我来说,如今我依然期待着网飞为DOTA2制作的故事能为这款自己喜欢的游戏带来一些新的活力,也想要继续自己的选择和追逐,挪开书架上的DOTA手办,打开一本书,重启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