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闩
“落雨大,水浸街。阿妈担柴上街卖。”这一句歌词唱出了许多人心中的广州。广州,在许多人眼里总是多雨潮湿,阴沉沉让人感到疲倦。但你且看,这朦胧雨幕背后的广州却另有一番面貌。
清晨晨光撒进窗内,透过榕树斑驳地洒在地上。风声轻轻地叫醒了熟睡的我,没有厚重的防盗网阻隔在人与人之间,拉开窗户便能看到隔壁家早起的场景:王爷爷早早的打起了太极,带着满足的笑容伴着那老旧沙哑的录音机音乐,重复着那一套我倒背如流的招式,不厌其烦。你听,隔壁家毛阿姨又在摆弄着她的锅碗瓢盆,食物在上下翻炒之间变换着模样,发出“滋滋”的声响,瞬间香气四溢。一阵“乒乒乓乓”过后又是一桌美味招待她早茶店的客人,顺便坐下来用她那地道的广东方言和过往的客人唠起家常,那热闹的声音划破了我清晨迷糊的睡意。每天来来往往的人的脚步声谈笑声也都被我收入耳中:家人洗漱的声音、街坊邻居的谈笑声、路人赶着上班上学的步履声……每一处的声响都沉浸在了漫长的生活时光里酝酿,成了我永不褪色的记忆。
广州在闭关锁国的清代作为唯一的通商口岸,经济文化飞速发展,各地的美食也在此糅合创新,所以才有了“食在广州”的说法。广州酸、甜、清、辣、烫,无论哪一味,都载着广州人成长中的点滴回忆,在广州长大的我也是如此。广州最具特色的舌尖文化就是——品茶,一盅兩件,这是广州人必不可少的一味。也许有气候的原因,广州人离不开茶,在我小的时候爸爸带着我一起喝茶。对于喝茶,他总是这样教我:首先是品茶香,淡淡的清香在空气中四散,令人倍感舒适;然后是观其色,有些茶是起起落落漂浮着的,茶汤的颜色也各不相同。在茶杯中晶莹剔透闪烁着夺目的光彩;最后才是品茶味,入口微苦,回甘。就如生活,初尝虽略觉得苦涩,但是细细体味会发现最终的唇齿留香,这就是生活的意义。喝完茶后神清气爽的开始一天的生活。优哉乐哉。
我住在小洲,这个到现在仍然充满岭南独有历史文化气息的小村庄。穿过大街,侧身跑进那熟悉无比的小巷子,蝉在树梢上鸣叫,孩子们或追逐打闹,或依偎在父母身旁;老人们或边摘着刚从市场买回来的,仍旧沾着露水的荷兰豆,边絮絮叨叨地说着家长里短;或摇着蒲扇,斜躺在古藤椅上,慵懒地晒着太阳,任凭身旁鸟笼里的鸟如何欢歌,也丝毫不能打破老人与阳光间那默契祥和的宁静。
这是我记忆里最熟悉的样子,在这无比熟悉的地方,有着我最深刻的记忆。小时候爸妈很忙,陪伴我最多的还是这些老人们,我喜欢逗他们笑,喜欢听他们讲故事,喜欢在难过的时候跟他们倾诉,喜欢在要做决定的时候向这些有丰富经验的人征求意见。
他们很关心我,小时候我有个大病小痛他们就像我家人一样紧张,有什么好的东西第一个想到我,他们在我的成长路上给了我数不尽的温暖。他们已经成了我融入骨血不可分离的家人。比如笑起来像向日葵一样的毛阿姨、嗓门大特别热心的马婆婆、酷爱喝茶的王爷爷……
这群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街坊四邻,在成长路上给予了我数不尽的爱与关怀;是他们教会了我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他们教会了我用不一样的态度面对挫折;是他们教会了我热情善良地对待身边的人,让我看到了其实爱就在身边,只是变了样子,换了方式出现。
声音里的广州喧嚣热闹却令人倍感宁静平和;舌尖上的广州百味交织却令人倍感回味悠长;记忆中的广州市井繁杂却令人倍感亲切温暖。它们交织拼凑在一起,融合成现在的广州——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灯红酒绿之间却也没有失去它原来的韵味。它只是更繁华,更摩登,更美丽。追随着我成长的脚步慢慢变化着。迎春花依然随风盛放,天气依然潮湿闷热,人们依然在此穿梭。而我依然在这里见证它的成长、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