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4-033-02
摘 要 九年一贯制学校具有连贯性的特征,便于学校一体化管理。但在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校领导的组织意识缺乏、大课间体育活动效率低锻炼效果差、大课间体育活动缺乏特色、大课间评价体系欠缺等。本文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实践对策,以期提高九年一贯制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
关键词 九年一贯制学校 大课间 问题 对策
现如今,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校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不仅具有增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功效,更有丰富校园特色体育文化的价值。九年一贯制学校具有连贯性,便于学校一体化管理,但是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学校年级跨度大,学生涉及9个年级,教师中小学融合,管理难度加大等,这些都给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带来了诸多问题。为此,只有不断提高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整体效能,才能真正服务学生。
一、九年一贯制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既然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实行的必然是一体化管理。对于体育大课间活动而言,最难之处就在于此。学校年级跨越九个年龄段,要保证每个年龄段都得到充分发展实则不易。
(一)学校领导的组织意识缺乏
对于大课间体育活动,学校领导的重视与否以及是否在学校领导的管理范畴之内,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经决定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发展情况。如果学校领导没有对体育学科进行分权,那么大课间体育活动就会处于效能低下的状态,这体现在:一方面,任何领导都可以对大课间体育活动提出个人看法,体育组究竟听谁的指示?另一方面,没有分管领导,教师群体不会重视大课间体育活动,从而直接导致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杂乱无序。
(二)大课间体育活动效率低、锻炼效果差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首先是班主任以及部分教师的不够重视,如在学生进行大课间活动时,班上没有任何教师跟随;部分教师存在拖课现象,占用大课间时间,由于年级数多,每个班都拖拉的话,大课间体育活动将处于被动状态。其次是大课间体育活动规划设计不合理,如进退场往返路线设计不到位、锻炼内容乏味、运动负荷不足、场地器材的使用混乱等,这些都会造成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效率低、锻炼效果差。
(三)大课间体育活动缺乏特色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如果活动沉闷无趣、缺乏特色不仅不会给学校带来宣传与展示的积极影响,还会造成全校师生的消极对待。九年一贯制学校具有连贯性,孩子在这所学校中学习和生活,各个方面都会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有些学校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没有学校特色,缺乏生机,不仅难以让学生感受到校园体育文化,还会阻碍他们的身心发展。还有些学校盲目跟风,不根据本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人数、器材场地、年龄段等之际情况开展活动,只是为了开展而开展。这样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得毫无意义,因此突出特色才是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必经之路。
(四)大课间评价体系欠缺
许多学校没有将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认为体育教师的口头评价和日常管理就能够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正常运行。很明显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没有管理评价体系,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不仅会受影响,全校师生也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无视大课间体育活动,这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二、九年一贯制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对策
(一)优化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领导组织体系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什么角度,大课间体育活动必须纳入学校领导的管理范畴,这样才能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正常运行和有序开展。学校领导进行扁平化管理,分管校长直接领导体育组。九年一贯制学校涉及的年级多,更需要这种组织结构,这样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让分管领导直接发现大课间体育活动所存在的问题。另外,体育组教师也要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体育工作的各项情况。
(二)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效率
开学初,学校领导就已经安排了统一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便于体育组教师设计大课间体育活动。要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效率,需做到以下几点:班主任参与大课间管理,与学生同跳一套操、同运动;教师不得有拖课现象,音乐一响,全员出动,全体教师参与,大课间不仅是学生的活动时间,同时也是教师的身体活动时间;体育教师上下一体,同心协力,在开学初的体育组会议中就要根据班级与操场的远近,设计好学生往返活动路线,做到各年级、各班级互不影响;体育组长要对体育教师进行分工,明确职责,以年级为单位将教师分配到各个练习场地。
九年一贯制学校实行的是一体化管理,学校人数较多,由此会显现出场地和器材的问题。这需要体育组教师根据本校的情况对大课间活动的器材和场地使用给予合理安排。现如今,许多学校都安排了学校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九年一贯制学校更是需要,设计的内容还需满足9个年龄段。关于运动负荷的问题,季浏教授在《学科核心素养下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一文中提出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关键点,其中一点就是要有体能练习。因此,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安排一些素质练习是很有必要的。
(三)突显大课间体育活动特色
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成为学校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也成为“一校一品”活动的重要平台,突显校园特色是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必经之路。有的学校设计了两套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以适应不同季节条件下的练习,有的学校根据体育课阶段的划分精心设计活动方案,还有的学校将足球、篮球或传统武术等融入大课间体育活动,这些都体现了校园特色体育文化。本校采用的是全校师生同跳花球啦啦操,啦啦操属普及型规定动作,可以算是准备活动,在跳完之后进行包括原地快频率跑、原地高抬腿、深蹲跳、仰卧起坐、背起、立卧撑等素质练习,以保证运动负荷。由于学生有年龄差,素质练习在质量以及时间方面的要求有所不同,如小学1~2年级仰卧起坐的要求是15个,初中部的要求则是30个甚至更多。另外,当天气渐凉,学校会设计好跑操路线,进行跑操活动,后进行啦啦操调整。或者是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学生领取器材到各自的场地进行活动,每个星期会轮换练习内容,如这个星期练长绳、下个星期练球类等。这样全校就形成了一个大循环,让每个班级都能够练习更多的体育项目。
(四)加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考核评价体系
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考核与评价是保证大课间有序运行的基本手段,只有运用积极、有效的评价方法,对各班级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考核,才能提高大课间活动的效能。例如,每天大课间时安排值周学生进行考评,同时安排导护教师进行评分,主要考查各班的出勤率以及进行大课间活动的质量;将大课间考核的结果不仅计入班集体的考核,还用于对班主任的考核;为了激励全校师生参与大课间,体育组还可以定期通过班级比赛的形式来提升体育大课间的质量。
三、结语
随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不断增多,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形式等会被不断创新,所出现的问题也会不断减少,希望本文提出的一些实践对策能够提高九年一贯制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德刚.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问题与对策[J].體育教学,2018,38(01):25-27.
[2]季浏.学科核心素养下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第四届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大会主题报告摘登[J].体育教学,2018,1(38):6-9.
[3]赵超君.每天两个大课间 确保锻炼一小时——河南省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发展实践[J].体育教学,2018(01):22-24.
[4]黄道荣.九年级学生大课间身体素质的趣味化训练[J].体育教学,2018,38(0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