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简的篆刻思想

2021-09-10 07:44刘子莹
安家(校外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笔意刀法流派

摘要:明代嘉靖年间至明朝末年,我们文化长足发展,这个时代的朱简是明代篆刻艺术的杰出代表,其篆刻艺术和思想对于当时和后世的篆刻艺术都有深刻影响。研究我国篆刻艺术的发展,首当其冲要了解的就是朱简的篆刻成就。目前人们对朱简的研究远远不够,本文通过文献查阅的方式,分析研究了朱简的篆刻艺术和思想。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128

前言:明代的篆刻比起前代有很大的发展,创作者多,分部地域广,朱简就是这些篆刻家中的杰出代表,他是在篆刻技术和篆刻理论方面都有杰出贡献的艺术家。朱简不喜欢因循守旧,有开拓创新精神,在篆刻中别出心裁。他写了非常具有开创精神的篆刻理论《印章理论》,对于书法和篆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另外还写了《印经》一书,强调要注重篆刻的艺术表现能力,其中有前人没有的见解和主张。本文简单介绍了朱简其人,论述了他的篆刻思想及其对当时和后代篆刻艺术的影响。

朱简其人

朱简,字修能,号畸臣,后来改名叫朱简,他是明代晚期非常杰出的篆刻家。《休宁历史人物》一书中说他是在明朝隆庆四年出生的,也就是1570年。大致卒于顺治年间。朱简为人低调,深藏不露,這种性格让他可以静心专研篆刻艺术和理论,并且取得巨大的成功。此外,朱简的诗文也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在朱氏家谱中没有找到有关朱简及其家人的介绍,在陈继儒写的《印品》序言中,有一些对朱简家庭情况的介绍。说“修能家黄山,葱倩间有美田园,弃而远游。”在那个年代黄山地区非常贫瘠,朱简家有很多良田,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出身比较富裕,属于地主阶级。后来为了追求艺术他离开了家乡,到处交游和求学,结交了很多良师益友,他就是在这个时候认识了陈继儒、韩霖、李流芳等人,并且和他们一起鉴赏了很多收藏作品,开了眼界。

韩霖在《菌阁藏印》的序言中说,朱简从小喜欢古文字,认真专研六书八法,对金石碑文看到痴迷,而且还要临摹所看到的古印。这些人中他和陈继儒的关系最好,也最了解,亦师亦友。在《印品》序言中,比做诗人王维、裴迪的辋川之会,可见他们友谊很深[1]。

朱简的篆刻思想

朱简把篆刻分南宗北宗

朱简在他所编著的《印经》中把印学分为南宗北宗,说“南北归宗,趣异轨同”。他的意思是说篆刻分为南宗北宗,它们的流派不同,但是起源都是一样的,都是来源于文彭,文彭系列,文彭最早又形成于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南宗北宗不是以地理方向来说的,指的是绘画的南派北派,是绘画风格和审美情趣上的区别。虽然南宗北宗都是由汉印发展来的,但是南宗注重本性自然的表达,北派追求的是极致的工巧,这是南宗北宗最大的分别。朱简认为文、何最早都是从汉印形成的,同源却不同趣,前者看中心法,后者看中形质,风格迥异。就比如禅宗里的二位大师,慧能禅师、神秀禅师一样,他们虽然都师从弘忍,都属于达成佛教,但是慧能讲究顿悟,神秀讲究渐悟,两个人各有追求。

人们一直认为绘画的南北宗源自董其昌的发起,但是查阅资料发现,不只是董其昌研究过南北宗的问题,陈继儒也对此有过深入的研究,并留下史料。他说:从唐代开始,绘画有所创新,开始分为以李思训和王维为代表的两个宗派。后来宋赵伯、李唐、马远等人师从李思训,共同组成了李派;荆浩、董源、范宽这些人师从王维,共同组成了王派。李派的风格是粗豪大气,没有士人的儒弱;王派冲淡潇散,颇有禅意[2]。

并且,朱简第一次把篆刻分为“工人之印”以及“文人之印”,这种说法也是根据绘画的南北派来的。“工人之印”中的“工人”和绘画中的“画工”是一个意思。朱简主张虽然“文人之印”也讲究技巧和刀法,但是在这些技术之外,更注重情趣和审美感受,注重表达作者的内心追求和性情。

(二)篆刻注重用刀法表达笔意

篆刻发展到明朝晚期,人们更加注重对刀法的研究,朱简也不例外,吸收前人的成果,他对于篆刻刀法进行了改进,更加注重刀法对作者艺术追求的表达,形成了自己的篆刻笔意说。他说篆刻刀法和写字是一样的,也有起承转合,轻重缓急,完整表达每一刀的笔意,每一笔都不能轻率孟浪。并且否定了篆刻中“钝”为古“碎为石”的矫揉造作,之注重外表形态的刀法。

朱简在他写的《印章要论》中说,篆刻用刀和用笔道理是一样的,”正锋紧持,直送缓结”,转弯的地方要方正,折笔要圆润,不能有突兀的棱角,也不能臃肿,“无锯牙,无燕尾”[3]。朱简说的“笔意”并不高深,也不玄乎,简单明了具有可操作性。在对篆刻艺术的品鉴方面朱简也注重笔意说,这些写入了《印经》中,他说篆刻的刀法是从笔法承袭来的,“刀笔浑融,无迹可寻”是篆刻神品;“有笔无刀”是篆刻中的妙品,“有刀无笔”是篆刻中的能品;“刀笔之外而别有趣”,是篆刻中的逸品。从中可以看出,朱简最喜欢的用刀方式是刀功和笔意和谐统一,形成完美的印章,有刀功技巧,又有运笔意味。

研究总结了篆刻的流派

在《印经》一书中朱简第一次提出了篆刻流派的说法,他总结了从明朝嘉靖年间到万历年间的篆刻流派:正德、嘉靖年间,吴郡文自成一家,后来许高阳和王玉唯等人也成名家,何长卿师从北派,也名噪一时。后来朱简对篆刻流派有一段著名的论述:“乃若璩元玙、陈居一、李长蘅、徐仲和、归文休暨三吴诸名士所习,三桥派也”。并且说沈千秋、吴孟贞、刘卫卿、陈文叔、胡曰从、杨长倩、邵潜夫等人闽浙诸俊所习,是雪渔派。程彦明、姚叔顾奇云、“程孝直与苏、松、嘉禾诸彦所习”,是泗水派[4]。

对于这三个流派之外的,他也单独做了论述,说罗王常、詹淑正、黄表圣、汪仲徽、甘旭等人各有特色,自成一家,别立营垒。

朱简对篆刻流派的论述是比较完善的,这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篆刻流派的发端。朱简在他的时代也算是自立营垒的一派,如果按照篆刻流派的命名原则来说,他的一派应该叫做“修能派”,加上后来被人们叫做“娄东派”的汪关印派,这是明代篆刻艺术的五大流派。

朱简篆刻的影响

(一)对同时代篆刻家的影响

朱简的篆刻思想和风格影响当时的一代人,有资料可查的包括范孟嘉、程邃和汪如以及汪炳。范孟嘉实新安人,善于篆刻,继承了朱简的衣钵,是《广印人传》里没有写入辑子中的人。编写书籍《印品》,分上下两册。有资料记载了范孟嘉的学习过程,说他得到了朱简的真传,勤奋练习摹刻古人作品,比如《禹碑》、《峄山》等,有一个字刻不好的,就去碑文里临摹学习,从来不敢随心乱刻,达到了可以和朱简印不分伯仲的水平。

《再续印人传》中说,汪如也是朱简的传人,说他“朱文圆劲生动,白文摹汉铜,精妙入神”,青出于蓝。在那个时代,汪如也是朱印、白文印都能出彩的篆刻名家。

朱简的篆刻以草篆为主,刀工切进,开创了篆刻的新气象。程邃也常用顿挫的切刀守法,但是古拙奇绝,和朱简的风格不太一样。

对后世篆刻家的影响

朱简不但总结出了篆刻的“笔意”说的理论,同时也把这些理论用在实践中,在当时人们篆刻主要是临摹古贴的环境中,朱简把草篆引入篆刻,展示出他的开拓思维和胆量。但是,当时的草篆入印的篆刻并没有取得大的成果,没有形成个性话的篆书语言,所以“印从书出”的理念并没有得到落实[]。

清朝中期,书法家重视篆书,邓石如形成了自己的篆书风格,并且用在篆刻创作中,为篆刻艺术带来全新面貌。比如他的朱文不像前人那样缪文入印,而是把结构外拓,注重表达趣味,和他的篆刻作品保持一致。从邓石如开始,“印从书出”的理念才真正形成。

到了明代,朱简将天发神谶碑的方法融入到篆刻中,使篆刻取法范围更加广泛。但是那时候文艺领域都在流行模仿古人的风气,而且篆刻家们不是很关注碑版文字,所以没有最终形成一种理论。

此外,朱简最早适用碎切刀法,之前何震使用过切刀法,他用的是长切,运刀幅度大,给人劲爽之感。朱簡用的是短刀碎切的方法,刀锋直立下切,线条有波折感,给人峻峭挺拔之感,这种刀法用在朱文篆刻中,线条的边缘有明显的切石痕迹,但是不给人霸道锋利的感觉,有一种古朴浑厚的美,而且对书法的笔意表达得很充分。

结语:朱简是明代晚期杰出的篆刻家,他在技艺上和篆刻理论上都有很大的贡献,后人把他称为“修能派”,成为明代印坛五大家之一。朱简也受到当时复古思潮的影响,但是他不拘泥于古法,在篆刻中探索创新,在印学中有很多开拓之举。比如他提出了篆刻艺术的南北宗,细分了篆刻艺术的具体流派,提出了笔意说,这些对于当代和后世的篆艺术都有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逢波.朱简《印章要论》汇考[J].文化产业,2020(29):47-48.

[2]朱文彩.朱简《印图》研究[D].渤海大学,2019.

[3]李凯.朱简篆刻及其印学思想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4]陈国成.中国古代印论的理论渊源与框架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2.

[5]薛元明.朱简篆刻及其美学思想刍议[J].中国书法,2005(08):84-86.

作者简介:刘子莹(2002.1-),女,汉,河南信阳人,郑州大学书法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为书法艺术。

郑州大学书法学院 河南郑州 4500

猜你喜欢
笔意刀法流派
艺术档案
——书法家郑和新墨海游龙笔意键
欧来荣——“拟宋人笔意”作品四例
刀法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容轩读印——明代流派印(下)
海洋玉髓鉴赏收藏的“十大流派”
关于戏曲流派概念及推出新流派的思考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论京剧表演新流派的创立
每日挥刀五百下
用劲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