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立
摘要:本文结合学校教学实际情况,针对目前对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的挖掘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以及在微积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的挖掘,结合信息化教学的平台,紧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依托学习通软件,充分便捷性、开放性、交互性和平等性等优势,将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融入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课上课下、網上网下同步推进,提高了微积分教学中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主,育人育德为辅的多元化层级递进育人系统,提高了微积分课程思政的效果。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096
1.引言
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求各高校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发挥每一门课的育人效果,课程思政成为各高校与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关注与研究的重点.
同时指出,要因势利导,充分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提高课程思政的吸引力。这就要求高校课程教育,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结合学习通信息化教学平台,积极去探索课程思政元素,课程思政的教学,以及在课堂中的教学实现。
本文结合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以学习通信息化教学平台为依托,针对微积分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和再加工,以润物细无声的体现在课程中,即达到课程教学,有实现育人效果。对对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教学效果进行反思。
2.微积分中课程思政的元素发掘
2.1 历史人物挖掘
近现代数学史的发展,离不开无数的数学家毕生的探索,蕴涵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思想。莱布尼兹、牛顿、泰勒、费马等数学大家是众多数学命题、公式的提出者,他们既是数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对大学数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费马是微积分建立的主要贡献者,也是概率论的创始人,更是近代数学史400的引导者;牛顿、莱布尼兹是微积分的元祖,这一工具一问世,就显示出它的非凡威力,他们对微积分的发明思路,更是体现思维的多样性;柯西用极限的方法定义了无穷小量,微积分才得以发展和完善,从而使数学大厦变得更加辉煌与富有。团结合作才是成果的最好实现方法[2]。
数学家的研究历史,生平事迹,可以在学生中起到很好的 榜样作用为学生树立一个做科研要耐得住性质,学习不是一路平坦的,总是充满的坎坷和困难,而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一定会成功。
2.2定理的深层解读
微积分中极限的定义、导数的定义、定积分的概念、二重积分的概念等知识点,是整个课程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更是体现哲学思想最典型的案例,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同时,体会数学学科的文化内涵,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唯物辩证观得到培养。
如在定积分的概念教学中,由曹冲称象联想到累加求和,从部分到整体的思想;以计算曲边梯形面积为例,“分割、近似、累加求和、取极限”蕴含着化整为零、以直代曲的数学思想,曲边梯形的面积,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到定积分的定义;体现了对立和统一、量变到质变的逻辑思维。可以引导学生在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学会各个击破,这样在再难的困难也会变的简单。更深层次的探索,数学中一直都是降幂,换元,消元,而这些方法的最本质的体现就是,换位思考改变现状实现复杂变简单。
在学习分部积分时,更是体现上述的思维,复杂不容易求的不定积分转化为简单易求的不定积分,同时告诉学生遇到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事情,也要学会化难为易,及时改变思路,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把生活实例把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知识点中,帮助学生领会思政元素,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达到教学育人育德目标明确,教学效果突出[2]。
3.微积分课程思政实现层次
3.1 以身作则
清华大学教学名师于歆杰认为:“在整个社会环境日趋追逐短期利益最大化、在整个学术环境还是重科研轻教学的大背景下,教师是否能够立德树人体现在教师对课程足够敬畏吗?教师发自内心地认为课大于天吗?事实上,学生学习某门课的最大收获,往往不是其中的知识,而是他们心目中的学术楷模是如何看待上课这件事的”[3]。我们认为最直接也是最容易做到的课程思政就是教师对教学、课程、课堂的言行与态度。
3.2 案例引入
理科的教学更加注重的是逻辑的教学,可以在讲述公式定理、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引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以数学家的故事,座位切入点,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史。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近代数学史的了解很少,这样无形增加其对数学的陌生感和距离感。
3.3 润物细无声
课程思政最高的层次,是达到真正的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在课堂在让学生没有察觉的进行德育,在课下若有反思的回味其中。这要求老师要对课程有及其深度的理解,教师的思政储备,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手段进行精细的设计。
4.总结
当前高校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教师要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具有较高政治思想素质的大学生是新时代高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将课程思政引入微积分教学改革是必然趋势。高校和教师只有解放思想,做好课程设计,积极挖掘思政元素,把思政教育放在《微积分》课程教学的重要位置,结合学习通平台展开教学活动,同时注重思政教育的时代感,积极的反思思政教育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道德品质,实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丽萍,刘红艳.高师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03):17-19.
[2]陈国锋,段慧云,魏超,白国义.以微信为载体创新有机化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J].广东化工,2021,48(06):167-168
[3]于歆杰.理工科核心课中的课程思政———为什么做与怎么做[J].中国大学教育,2019(09).
基金项目:山东学和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OBE 教育理念高职数学“双模化”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2020GZ02)
山东协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