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困境与路径

2021-09-10 04:14黄艺王鹏
教学博览 2021年6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人工智能

黄艺 王鹏

基金项目:2020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专项研究项目《立足区域文化产业服务的高职院校设计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研究》编号:GZY20B13

摘要: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加速了产业转型升级。职业院校承担着培养生产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任务,面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可通过重组专业设置、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产教融合、重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新途径。文章就此展开论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的变革,加快了劳动组织方式的转变。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工业4.0生产模式对从业者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亟需在人才培养目标、智能专业群的构建、智慧教学场景的建设、倡导情感教学原则、提升专业教师新技术应用能力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尽快作出调整,才能为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人工智能發展及其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要求

(一)背景:人工智能时代的产业发展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崭新学科,其核心内涵是“让机器或机器人(载有人工智能的机器或机器人)胜任传统行业中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人工智能是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技术引擎,必将引领新时代的信息技术发展,并引发全球的产业变革,从而推动各行各业的供给侧改革,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仿真技术、自主机器人、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工业物联网以及虚拟现实等技术一起构成了工业4.0的技术基础。这些技术将对从设计到售后服务的整个价值链产生重大影响。同时,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变化将共同推动了劳动组织形式的变化。人工智能与人协作工作的自适应流程是精益管理(LeanManagement)与工业4.0技术的融合,这种融合被称为“精益4.0”模式,它将成为企业未来新的主导性生产模式。从自动化到“精益4.0”,人与机器的关系正从互不相容的“机器换人”转向“人机共舞”。这意味着工业4.0发展过程并非简单的“去技能化”过程,这一过程中,人的地位不是下降而是提升了。

(二)人工智能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要求

现代的智能机器可以帮助我们寻找答案,但无法帮我们提出问题,这是缺乏创造力;机器人无法进行复杂沟通,无法理解人的七情六欲、价值观、爱与幽默感等,因此其情商是“硬伤”;人类的大脑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吸收新的知识与能力,人工智能的“大脑”是一个复杂的程序,它是已经设计好的不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机器“人”。综合这些特征,人工智能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提出以下新要求:

1.信息辨识能力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大多集中于一线服务行业,这类工作的特点是需和大量的数据打交道,时刻接收和传达来自多方面的信息。在这样的信息爆炸时代,智能型专业人才亟需进行持续学习、快速学习和有辨别的学习,培养对有效信息的敏感程度,辨识有用数据的能力,具备良好的网络信息检索素养。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NoamChomsky)提出的一个悖论问题,即“奥威尔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反思:“为什么证据如此之多,我们知悉的却如此之少?”大数据所带来的信息、新闻等丰富到超乎人们的想象,但“知道”不同于“知识”,若仅仅满足并止步于“知道”,而不去进一步探究“知道”的本质及相关认知脉络,则最终很可能只会沦为“知道分子”。智能时代的新型劳动者需具备真正学习与正确辨别信息的能力。

2.高级认知技能

工作技能可以划分为程序化(易被机器资本或智能化设备所替代)和非程序化(难以被机器资本或智能化设备所替代)两个方向。程序化工作具有重复性,单一性,目的明确并且主要使用单一脑力等特点,如行政事务、流水线工作。非程序化是相对程序化而言的,其表现为灵巧的动手、塑形、空间能力等,如导游、医务人员、理发师等所具备的非程序技能。由于程序化工作相对简单,而目前大部分的职业院校专业人才所具备的能力属于程序化能力,其极易被编制成计算机程序,从而被人工智能所替代。英国剑桥大学弗雷与奥斯本在2013年发表的报告中指出,美国在未来20年里将有47%的工作岗位存在被替代的可能,货物运输人员、税务代理员、会计助理、图书馆技术员、数据输入员等被取代的概率可高达99%。而以上被提及的从业者所具备的主要技能也大多属于职业院校专业中的程序化能力。人工智时代亟需培养职业院校专业人才的非程序化高级认知技能,可具体概括为两个方向:一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创造新产品、新服务的能力,这里称作创造性思维能力;二是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里称作环境应变能力,包括主动学习与战略性学习、解决复杂问题等。

3.复合型数字能力

复合型人才是指在多方面、多领域及多维度都有一定能力,在某一个具体的方面出类拔萃的人。至于复合型数字能力可参照德国国家职业资格框架,将职业行动区分为专业能力和人格能力两个维度,而数字能力融入专业能力和人格能力当中,并被赋予了全新的内容。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IT专业知识已经成为专业能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智能时代工作形式和结构组织的灵活化,也使得合作和交际能力变得更加重要。

结束语

总而言之,应用仿真技术展开数控教学,已成为信息化时代数控专业的常态,为此,教师应正确认识仿真技术在激发学生数控学习兴趣、发挥学生数控学习主体作用、减小数控实训教学难度方面的重要价值,正视仿真教学与实训教学之间的差距、学生仿真数控练习与实际数控练习之间的差距,通过实现仿真软件操作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引入项目一体化教学方法等策略,最大化实现仿真技术对于数控编程与操作教学的积极促进作用,有效规避其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蔡一平.仿真技术在数控编程与操作教学中的利弊[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3):135-136+151.

[2]张文峰.数控仿真技术在机电数控教学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8,49(17):150.

[3]姜超.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在数控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6(19):283.

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  621000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621000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人工智能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