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佳
摘要:思想政治课核心在于“培根塑魂”,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基础工程。小学阶段既是人生步入学习生涯开端,也是落实“培根塑魂”、“立德树人”的“拔节孕穗期”。只有紧扣小学思政课的“悟道”与“践行”两者关系,契合小阶段学生的“拔节孕穗期”的特点,在知行合一的实践基础上,利用思政课精心引导和栽培他们,才能给学生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并使其“开花结果”。
关键词:悟道;践行;体验
小学思政课的“悟道践行”离不开活动体验的辅助,想要真正给学生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师就一定要把小学思政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关心社会、了解社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整个成长过程之中。只有通过这样的“悟道”与“践行”的完美结合教学,达到知行合一,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知识,在实践中获取更深刻地体会,最终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让学生立鸿鹄志,做社会主义未来的核心奋斗者。
1.悟道与践行相结合的重要性
知行统一是千百年来中国思想家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教师的重要责任。“思政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引导学生“向生活学习、向榜样学习”。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参与,把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行为有机结合,在活动中深化自己的理解,提高认识能力,更需要学生在活动中把悟得的道理进行反复实践,从思想上认同这种做法。这样,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愉悦的体验,从而促使学生在平常生活中不断地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2.强化悟道,学会做人做事
思政课在小学教育中起着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小学生抵制各种不良诱惑的能力,促进小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思政课中的“悟道”即教师在课堂内进行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从思政课中学会做人、做事中的道理。这要求教师应勇敢的承担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使命任务,用自己的人格影响教育学生,将思政教材吃透,探索更多的課堂形式,来深化引导学生做人做事,培养良好的人生价值观。教师在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开发和教学方法上要重点下功夫、花力气,努力为学生们带来更好的思想政治课,并以身作则,在日常的行为准则上为学生树好榜样,引导学生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此外,探索和创新思政课的内容和形式,如:定期围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开展德育大课堂,可以通过表演情景剧的形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扮演交流过程中,获得最直接的“悟道”。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因此有效深化课堂的迁移体验,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做人做事的道理。如,学校定期组织的“快乐体验·幸福成长”社会实践活动,在劳动基地上,教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统领学生进行户外学习:到村里“五保户”家中慰问,帮助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唱歌给老人听,让老人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这是与人友善的教育;让家长先吃饭,夹菜给家长吃,这是一次深入人心的感恩与文明的教育。
3.议题教学的有效评价方法
对议题教学方式的评价要与传统的教学评价有所区别,议题教学更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场景的选取、议题的制定、探究、达成共识等,在评价过程中应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真实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真实评价就是在部分特定的范围当中直接地进行评价,用各类知识技能以及个人的举止和作品等有效地进行评价。在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有效的过程性教学评价,也就是在教学场景当中,记录学生的发言状况课堂表现、对话、交流状态、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意识等,给学生的学习进行现场评价反馈。真实性评价需教师对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最终了解学生在这一段时间内的整体表现状况,然后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细致分析。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实质性的推测判断。并且在过程记录的基础之上,还原学生的学习整个真实情况,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4.知行合一,培养实践能力
在“悟道”与“践行”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小学思政课只有注重活动体验,深化“践行”,达到知行合一,才能有效的用实践来达到善行的目的。“践行”主要指思政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带入实践中,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充分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沟通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在活动体验过程中,应更多地引导学生关注过程,而不只是结果。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获得直观的感受,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在活动中所悟出的道理反过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真正做到“践行”。同时,要“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在小学阶段的思政课践行活动体验中,要构建"家校"全方位育人共同体的原则,来践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家校"互动融合。如,我校的亮点思想政治课程—“微心愿活动”,它通过满足孩子们微小的心愿,特别是父母终年不回家的留守儿童和贫困儿童。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亲情一片空白,借助微心愿平台,填补留守儿童的心灵空白,也让家长充分意识到赚钱的同时也要顾及孩子。在活动中,学生懂得要爱国,首先要爱自己,更要爱父母。这是对学生的一种显性教育。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唤醒学生的认知,引起心灵的共鸣。让他们接受社会主义关爱的召唤,提高爱人、爱己的能力。让他们把自己变成一个传递爱的使者,把爱的种子播洒出去。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是在课堂上没法达到的爱自己、爱他人的全新的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2
浙江省金华市红湖路小学 3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