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莹
摘要: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价值及护理,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6月到2020年9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新生儿78例。每组各39例。所有患儿均接受PICC置管,观察组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置管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置管成功率(97.43%)与对照组患儿置管成功率(82.05%)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13%vs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重症监护室PICC置管新生儿综合护理能提高置管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PICC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5-109-01
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多病情严重,且需要进行长期药物输注治疗,但患儿外周静脉针留置时间段,从而加大了后期静脉穿刺难度[1],。PICC作为中长期的静脉通道常用于早产儿、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和重危新生儿。它解决了新生儿外周静脉置管固定困难,留置时间短的问题。为治疗与能量供应提供了一条理想的静脉通道。但若长期使用,极易导致患儿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为此,本文以我院部分重症监护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PICC的应用与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6月到2020年9月期间重症监护室新生儿78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39例,其中男19例,女20例;其中早产儿1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症15例;肺炎8例。对照组39例,其中男18例,女21例;其中早产儿14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症16例;肺炎9例。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可对比。
1.2方法
置管方法:所有患儿均仰卧于辐射台,测量臂围后,取其上肢穿刺至患儿躯体,经静脉直至其右胸锁关节处再加0.5~1cm。常规消毒,铺巾,冲洗导管。保持15~30°角进针,待出现回血时,将穿刺针放平,导入鞘尖端置入患儿静脉并固定,压住穿刺血管上端,待穿刺针从导入鞘退出后,将导管置入静脉至预计长度,并实施脉冲正压封管。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常规检查、置管操作、导管后期维护等。
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具体方法:①置管前护理:将患儿提前给予患儿舒适体位,可适当包裹稳定患儿情绪,使患儿有安全感,为患儿播放轻音乐,提前30分钟给予新生儿抚触一次。②置管中护理:注意保暖,可给予患儿少量25%GS安抚,减轻患儿疼痛。当出现置管困难时,适当回拉调整穿刺针送管。置管时调整患儿体位,保持其上肢垂直,当出现阻力时,可是适当暂停后再继续送管,严禁强行置管。③置管后护理。若患者穿刺点出现硬结,则涂抹喜辽妥。针对穿刺点出血大的患儿,可在敷贴外加压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妥善固定。若出现导管脱出,应及时局部固定。使用期间定时冲管。频率为8h一次,输液完毕真确封管。若出现导管堵塞,可采用尿激酶溶栓。要关注患儿的反馈,及时的检查导管固定是否妥当,是否有移动打折松脱等情况。根据患儿病情来决定拔管时间,要缓慢的从穿刺部位拿出,防止对血管壁造成损伤,随后则需要观察导管完整性,并对导管前段中段和外段做以细菌监测。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置管成功率,对比患儿感染、导管堵塞、机械性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做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应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置管成功率比较:观察组患儿的置管成功率为97.43%,高于对照组的82.05%,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患儿并发症情况对比:观察组患儿中,总发生率5.13%(2例);对照组总发生率20.51%(8例),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PICC置管置管时间长,操作简单且创伤较小,在临床上广泛用于重症監护室新生儿。但由于新生儿免疫力及抵抗力较低,若医护人员穿刺操作不当,极易导致穿刺失败,甚至出现感染、导管堵塞、脱出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穿刺成功率。有研究指出,给予患儿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提高重症监护室患儿PICC置管成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综合护理可提升穿刺成功率。究其原因,综合性护理干预将患儿作为工作中心,针对不同患儿情况给予护理干预,置管前,对患儿的身体状况做出准确评估,并依以此为根据制定护理方案;置管时,密切关注患儿机体状况,及时调整患儿体位,护理人员进行辅助穿刺等,能有效提高穿刺能力,避免二次穿刺和并发症等情况发生;置管后,及时更换患儿敷贴,对患儿进行穿刺点及周围消毒,进一步避免了感染、红肿等并发症的发展。
综上所述,PICC置管用于重症监护室新生儿中穿刺效果好且安全性高,同时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临床推广使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张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PICC的应用与护理探究[J].东方药膳,2020,9(11):196-196.
[2] 刘芳.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5,35(6):969-970.
[3] 陈明荣.PICC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家有孕宝,2020,2(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