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机械通气下治疗ICU肺源性心脏病伴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9-10 07:22李任文廖汝城陈启懂梁其先张善刚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5期
关键词:并发症

李任文 廖汝城 陈启懂 梁其先 张善刚

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下治疗ICU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伴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72例ICU肺心病伴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常规组36例患者在ICU基础治疗上接受常规低流量吸氧,干预组36例患者行无创机械通气下治疗,比较两组呼吸困难程度、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及心率(HR)。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低于常规组,其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常规组;干预组患者治疗后呼吸困难程度评分量表(MRC)评分、血清BNP水平及HR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下治疗开展后,可显著改善ICU肺心病伴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困难症状、临床各项指标,且并发症相对较少、安全可靠。

关键词:无创机械通气下治疗;ICU;肺心病伴呼吸衰竭;并发症;呼吸困难程度

【中图分类号】R5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5-016-01

肺源性心脏病属于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其主要指由肺动脉高压(与肺动脉血管或支气管-肺组织发生病变有关)所引发的心脏病;本病患者临床多表现为长期咳嗽、咳痰,并伴有程度不一的呼吸困难,活动后症状呈加重趋势[1]。依据起病缓急及病程长短可分慢性与急性,其中急性加重期患者多合并呼吸衰竭症状,危及生命安全,通常入住ICU。临床针对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以控制感染、氧疗、纠正心衰及心律失常为原则[2]。本研究对我院ICU肺源性心脏病班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机械通气下治疗,并分析其应用效果,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案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ICU肺心病伴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常规组男女比例19:17,年龄52~77岁,均值(64.45±4.16)岁;干预组男女比例20:16,年龄53~76岁,均值(64.39±4.2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3]:均符合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诊断标准;均合并呼吸衰竭;干预组患者均符合机械通气指征;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气道梗阻高风险者;合并气胸者;存在严重大出血者;治疗依从性极差者。

1.2方案

两组患者均接受抗感染、强心、利尿、止咳、化痰及平喘等对症治疗干预,常规组:在对患者血压、血氧脉搏等指标实施严密监测的同时,予以低流量(1~3L/min)持续吸氧。

干预组:患者接受无创机械通气下治疗,仪器为PB840呼吸机(德昌科技),选择(无创)同步間歇指令通气模式,参数设置:呼吸频率12~16 次/min;后续结合患者血气指标及病情变化调节呼吸机相关参数,病情缓解后可采取间断脱机。注意撤机前维持呼气末正压在3~5cmH2O、患者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超过90%。

1.3观察指标

(1)动脉血气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及SaO2。(2)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3)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治疗开展3d后,运用呼吸困难程度评分量表(MRC)对患者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表示呼吸困难程度越严重[4];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脑钠肽(BNP)及心率(HR);其中BNP测定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法。

1.4数据处理

运用统计软件SPSS 21.0行t检验和x2检验,()表示计量资料,[n(%)]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动脉血气指标

两组治疗前动脉血气各项指标比较(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后PaCO2、PaO2及SaO2水平均优于常规组(P<0.05),如表1所示:

2.2并发症发生情况

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2.3临床指标

两组治疗前临床指标比较(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后MRC评分、BNP及HR改善情况均优于常规组(P<0.05),如表3所示:

3.讨论

ICU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通常存在气体交换障碍情况、难以维持有效呼吸。既往常规采取的低流量吸氧治疗方案主要通过给氧的方式以促使患者机体血氧含量提高,改善其动脉血氧饱和度,确保患者缺氧症状得到及时纠正[5]。但这种方式对患者缺氧状态改善情况并不显著,故临床又提出采取无创呼吸机以辅助呼吸。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方案在临床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中应用较为广泛,其能够有效缓解机体呼吸肌疲劳状况,确保气道处于状态通畅;并对患者通气及氧合起到良好改善,避免二氧化碳在体内大量蓄积,以纠正患者呼吸功能衰竭情况,为后续临床病症的治疗创造良好条件[6]。杨丹[7]等学者报道中认为,无创机械通气下治疗可显著改善慢性肺心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水平、呼吸及心率情况,对其生命健康具有重大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治疗后MRC评分,PaCO2、PaO2、SaO2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常规组,充分说明无创机械通气下治疗可帮助恢复患者通气功能,减少二氧化碳潴留情况的发生,从而促使机体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改善;而依据血气分析结果对呼吸机参数进行合理调整,还可有效预防气压损伤及过度通气,可快速且有效地纠正呼吸衰竭患者的缺氧状态。此外,本研究中还指出,与常规组治疗后相比,干预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实验室指标及心率改善情况更优,分析原因可能为无创机械通气下治疗开展后可促使机体胸腔内压升高,降低心室跨壁压,有助于患者心室肌牵拉作用减轻,从而降低回心血量及静脉血液回流量,对心室负荷起到良好缓解作用,合理减少BNP的分泌,最终达到提高机体通气功能、纠正心肌缺氧的目的。

综上所述,无创机械通气下治疗在临床应用后获得良好效果,不仅能够有效减轻ICU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还可显著改善其动脉血气指标,降低患者BNP及心率水平,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采纳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高婧,张敬文.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期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J]. 医疗装备,2019,32(2):19-20.

[2]裴艳兵. 无创机械通气对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及肺功能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4):4468-4470.

[3]黄菲菲,秦继山. 高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ASV模式治疗的应用价值[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24):3604-3607.

[4]徐静雯. 序贯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学,2018,38(8):50-51.

[5]朱文生. 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疗法在重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6):65-68.

[6]任景锋,周娜,刘丹丹,等.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小剂量米力农对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4):51-53.

[7]杨丹,张金花.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成效[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6):71.

猜你喜欢
并发症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